第三讲:数字图像处理之颜色
色彩的混合
• 颜色相加与相减
–相加:有源物体发出某些波长的光波, 这些波长的光波叠加在一起。
–相减:白光照在某种颜色的无源物体上,部分 波长的光波被吸收,剩下波长的光波 进入人的眼睛。
●
● 色彩构成
为了某种目的,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的原则 进行组合和搭配,形成新的色彩关系。
现代颜色视觉理论中的三色学说认为人眼的锥状细胞是 由红、绿、蓝三种感光细胞组成的。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由R、G、B这3种颜色值 之和来确定。
了其它的色彩。
形象化为一个立方体
(已归一化)。黑色
B
位于原点处,白色位
品红
(0,0,1) 蓝
青 于离原点最远的对角
上,灰度等级沿着这
白
两点的连线分布。
(1,0,0) R红
黑
灰度级
黄
在RGB坐标系中,不同 绿(0,1,的0) 颜色G 处在立方体上
或者内部,并可以用
从原点分布的向量来
定义。
三、颜色空间
数字图像处理之颜色
空天院 孙彬
学习目标
1、了解颜色的形成原理 2、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 3、理解颜色空间
感知色彩
• 扫视一下您的周围,您肯 定能发现好多不同的颜色。 那我们到底是怎样感知这 些色彩的呢?
• 如果闭上眼睛,在一个全 黑的环境中,我们是感知 不到苹果的颜色的。
• 当然,你见与不见,它就 在那里,不多不少。
紫
435-380
光与颜色
颜色是视觉系统对可见光的感知结果,它与光 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物体的表面必须与光发生作用,才能产生 颜色的感觉。 在光与物体表面原子相互作用时,物体吸收了 一些波长的光,并反射其余波长的光。
查看色彩的方式
• 光源色彩 • “光源色彩”这一术语是指光源(如太阳
或荧光灯)发出光的色彩。这时,我们看 到的色彩取决于来自该物体的光中包含了 哪些波长。
• 黄色颜料吸收蓝光,反射绿光和红光。因 此它在人眼中呈现黄色。
• 品红(M)
• 品红颜料吸收绿光,反射红光和蓝光。因 此它在人眼中呈现品红
• 青色颜料吸收红光,反射绿光和蓝光。因 此它在人眼中呈现青色。
油墨或颜料的3基色是:青(Cyan)、品 红(Magenta)和黄(Yellow),简称为 CMY。
RGB颜色空间
• 原理:三基色原理 • 光学三基色:红(Red,R)绿(Green,G)蓝
(Blue,B)
RGB颜色空间
数学描述: 在RGB颜色空间,色光F都
可以用R、G、B这3种颜色 不同分量的相加混合而成 , 即
F r[R] g[G] b[B]
RGB彩色模型
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R蓝G色B ,颜三色种色空彩间叠可加形以成被
一、关于颜色 • 颜色是视觉系统对可见光的感知结果。
• 可见光是波长在380 nm~780 nm之间的电磁波
380 nm~780 nm
● 颜色的波长范围
可见光是电颜磁波色谱中相对较窄的波长段范组围成的/n。m一般来说,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视觉系统接收到一个物体的颜色,是 由物体反射光红的性质决定的。 780-622
(9.2 a) (9.2 b) (9.2 c)
补色
• 补色:从白色中减去颜色A所形成的颜色,称之 为颜色A的补色 (complementary color)。
着色原理
利用颜料和染料等的吸收性质可以实现相减混色。
• 既然是减色系统,其着色原理是基于光吸收 的,这有别于RGB的光射入的方式。
• C与M叠加:同时吸收了R与G,则为蓝色; • C与Y叠加:同时吸收了R与B,则为绿色; • M与Y叠加:同时吸收了G与B,则为红色。
三、颜色空间
2、CMYK颜色空间—减色混合
• 印刷三原色 CMY青(C)、品(M)、黄(Y) • 颜料是吸收光线,而不是增强光线,因此颜料的 三原色必须是可以个别吸收红、绿、蓝的颜色,那就 是红绿蓝的补色:CMY • 例:黄色+青色颜料 黄色颜料—吸收蓝色光,青色颜料—吸收红色光 只剩下绿色光可以反射出来,故黄色+青色=绿色
• 当阳光穿越三棱镜, 会产生一条如彩虹般 的色带。这条色带就 被称为色谱。这种分 离光的方式称作“色 散”。彩虹就是阳光 穿越水汽(水滴)形 成的三棱镜而产生的 一个色谱。
了解光
•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 光是一种电磁波。这 些波的波谷间(波峰 间)的距离被称作波 长。
• 色谱的顺序为红、橙、 黄、绿、蓝、靛蓝、 紫。这是因为每一种 光的波长都是不同的。 我们可感知的波长最 长的光是红色光的, 而波长最短的是紫色 光。人眼可以看到的 波长范围被称为“可 见光”。
反射色彩
• 物体而不是光源所反射出来的相应波长的 光的色彩,即是我们看到的“反射色彩”。 这种色彩取决于物体反射出来的波长范围, 以及它所吸收的波长范围。当物体吸收了 可视色谱上所有波长的光的时候,它呈现 黑色;相反,当物体反射所有波长的光时 就会呈现白色。
•
过滤色彩
• “过滤色彩”指光透过某个物体后的色彩。 物体的色彩取决于透过它的光的波长范围, 以及它所吸收的波长范围。交通灯就是这 种过滤色彩的例子。
右边的更亮一些。 • 而且,左圈的颜色更
饱满一些,右边则显 得灰暗一些。 • 因此,颜色可以从不 同角度加以描述。
• 光的物理性质:波长(光速,频率)和幅 度
• 人眼对色彩的感觉: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 色调——波长 • 亮度——幅度 • 饱和度——色光的纯度
● 色彩三要素
● 亮度 ——彩色光作用于人眼时,视觉上引起
有源v.s.无源
• 哪些物体可以产生颜色?
• 能发出光波的物体,称为有源物体,它的颜色 由该物体发出的光波决定。
• 但是有些物体本身是不发光的,称为无源物体, 它的颜色由该物体吸收或者反射哪些光波决定, 提供视觉系统识别颜色所需要的反射光。 比如:计算机屏幕等发光物体,通过发射不同 强度的电子束,产生不同的颜色。 但是,彩色印刷或彩色打印的纸张不能发射光 线,它们是使用一些能够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 其它光波的油墨或颜料。
• 颜色信息能否量化?
• 实验表明:一些颜色的混合可以产生几乎所有 的可见颜色。
• 数学问题:在一个什么样的坐标系下,如何定 义某种颜色?---颜色空间
颜色空间
• 用来描述可以看到的和使用的颜色。 • 每个颜色模型代表一种描述和分类色
彩的方法,而所有的颜色模型都使用 数值来代表可见的色彩光谱。 • 强调,不同的空间只是同一种物理量 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
• 由光学三基色(红绿蓝)的互补色(青、 品红、黄)构成了油墨或者颜料的三基色。
• 同样,用补色的叠加形成其它颜色,或者 说是从白色中减掉相应的原色形成其它颜 色,因此也称为减色合成法。
颜色的度量
• 可以用色调、饱和度、亮度来描述颜色,但是 这种描述方式是很主观的,如何用数学方法来 定量描述颜色信息呢?
最常用的用途就是显示器系统,彩色阴极射线管使 用R、G、B数值来驱动R、G、B 电子枪发射电子, 并分别激发荧光屏上的R、G、B三种颜色的荧光粉 发出不同亮度的光线,并通过相加混合产生各种颜 色。
CRT的颜色产生
控制电路 电子枪
荧光面
像
素
发
光
电子束
点CTR结构示意图RGB模型在RGB模式中,由红、绿、蓝相叠加可以产生其它 颜色,因此该模式也叫加色模式。所有显示器、 投影设备以及电视机等等许多设备都依赖于这种 RGB加色模式来实现的。
• 虽然红色和黄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色调, 但我们可以混合它们来得到橙色。混合黄 色和绿色可以得到黄绿色或青豆色,而绿 色和蓝色混合则产生蓝绿色。因此,色调 之间是互相关联的,我们把这些色相排列 成圈。这个圈就是“色环”。
色环
颜色的基本特征,它是用以判别物体颜色是红、绿、黄、 蓝,还是中间过渡色的感觉属性。可见光谱波长不同,表 现的色调也不同。
彩色空间
(1)面向诸如彩色监视器、彩色视频摄像机和彩色打印 机的硬件设备。面向硬件设备的彩色模型主要有RGB模型、 CMY(青、品红、黄)模型和CMYK(青、品红、黄、黑) 模型。RGB模型主要用于彩色监视器和彩色视频摄像机; CMYK主要用于彩色打印机。 (2)面向诸如彩色动画图形创作等的彩色处理应用。面 向彩色处理应用的模型主要是HSI模型(hue-saturationintensity,即色调、亮度和饱和度)。 (3)面向电视信号应用的,如YUV、YIQ空间
人眼之所以能看到 色谱,是因为这些 特定的波长刺激了 人眼中的视网膜,
从而能够感知色彩。
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椎体细胞
感红椎体细胞 感绿椎体细胞 感蓝椎体细胞
我们是怎样感知到色彩的?
• 为什么苹果看起来是红色的?简单地说,物体将光反射到 我们的眼睛中,随即相应信息传输至大脑,于是大脑感知 到了色彩。 苹果之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苹果表 面反射了红色的光,而吸收了其它的色光。
的明暗程度,它与光的发射功率有关。
● 色调 ——颜色的种类,取决于该种颜色的
主色波长。
自然光中纯度最高的颜色
黑白灰没有色调信息
● 饱和度 ——色彩的饱和程度,亦称“鲜艳度”、
“纯净度”。纯度不够时,色调区分不明显,亮度 也受到影响。
亮度(Intensity)
–人眼感受到的颜色的光的强度 –同一种色块,在不同强度的白光照射下,
• 在色环中,色调是连续变化。
黄
红 绿
紫 蓝
饱和度saturation
• 饱和度saturation:指颜色的纯正程度。 –与亮度有关:某一色调参入白光,色调不变但饱和度 降低 –与参入其它颜色的光有关:饱和度与色调都会改变。 –纯色(可见光谱中包含的一系列单色光)是全饱和的, 随着白光的加入饱和度会逐渐降低,也即变成欠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