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题课程论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0912081 班级题目从温州动车事故看中国应急管理姓名刘永杰学号091208115指导教师吴琦职称讲师二О一一年十一月十日从温州动车事故看中国应急管理摘要: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各国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突发事件通常具有突然性、群体性、社会震动性、处理困难性等等特性。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各国政府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关于应急管理国外政府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还十分的不足,对于温州动车事故的处理可以看出诸多弊端与不足。
关键字:突发事件动车事故应急管理正文这是一个多事之秋,仅就7月份以来,已经发生数起重大事故,比如,广西合山煤业八矿“7.2”透水溃浆、贵州省平塘县牛棚煤矿“7.2”透水、湖北省仙桃市“7.4”追尾翻车、山东省枣庄市防备煤矿“7.6”火灾、山东省潍坊市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7.10”透水、湖北省武汉市“7.12”火灾。
此外,还发生了京珠高速河南信阳“7.22”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以及浙江温州“7.23”动车追尾特别重大事故……下面我们重点分析温州动车事故。
温州动车事故的大致经过如下: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
这次事故造成40人(包括3名外籍人士)死亡,约200人受伤。
这次事故被定为特大交通事故,足可见这次动车事故的对社会的震撼程度。
在这次动车事故之前我国的动车建设成就曾被高调的大规模的宣传过,中国动车还被称为“中国速度”,中国的动车建设速度令世界艳羡有很多国家都有意向让中国帮助他们建设其中还有美国。
中国的动车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温州特大动车追尾事故让人们长大了,童话理所当然就破灭了。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政府应急管理,所以我就省去关于动车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的争议。
我国政府关于应急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甚至不理解什么是应急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意义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
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和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
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面对温州动车这突如其来的特大事故我们的应急管理曝露出了大量的问题,根据媒体对此次事故的大量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对事故的处理重点不是放在救人上而是如何保障尽快通车!下面我选取政府在这次事故处理过程的几个点来分析。
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在动车事故发生后实施救援的过程中事故动车的车头被掩埋,动车的车头被埋的原因我们不好妄加揣测但这是极其愚蠢的做法,据官方声称车头被埋是并非为了“毁灭证据”而掩埋车头,而是因为当时的现场情况特别复杂,需要把车头埋进泥潭里,铺上土“垫脚”,后续的救援装备才能进入现场核心进行施救。
但这样的解释并没有打开人们心中的疑惑。
参加救援的人员应该具备有相关的素质---尽量的保护事故现场原貌以使后续对动车事故的调查还原更容易。
这次处理的不当可能原因又二:(一)救援人员不够专业,仅仅是为了方便救援而不顾对以后调查取证的带来的不便。
(二)救援人员是受到有关部门指示才这样做,毕竟这次是一件重大事故他们应该不敢轻易自作主张埋掉。
这样一来就是指挥部门的原因,是指挥人员的不专业。
这是一场不专业的人对一场不该发生的事故的救援,救援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目前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加强对紧急突发事件处理人员的培训,使其专门化专业化。
不仅如此还应该制定紧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救援人员的行为,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要给与坚决严厉的惩治。
二这是一个奇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约21小时后,救援人员在损毁的D3115次列车车厢里发现了2岁半女童项炜伊。
小伊伊的被救是在救援部门宣布动车残骸内已无生命迹象之后所发生的“奇迹”。
被发现时,小伊伊浑身是血,左腿受伤严重。
今天上午9时,记者在育英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区了解到,经过彻夜手术,项炜伊的左腿保住了!遗憾的是,此前失踪的伊伊母亲已于昨天午夜证实遇难。
而伊伊的父亲,在与伊伊一起被发现时,已没了呼吸。
7月15日,小伊伊跟着父母到杭州外婆家玩,前天晚上乘D3115次动车返回温州,坐在第16节车厢,不幸遭此大祸。
小伊伊的被救再次证明了我们的救援工作是多么的业余,我想铁道部不愿意小伊伊被救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在正常情况下她更应该是幸存者中普通的一员,但特殊就是她是在被宣布残骸已无生命迹象之后发现的仍幸存的人。
我国的应急处理不仅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更需要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事故的处理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杜绝多头领导指挥保证事故处理过程顺利进行。
三事故动车被迅速破拆在事故发生仅两天之后即7月25号晚上事故动车车身即被破拆,对于这次破拆外界是十分震惊的----事故原因还没正式开始调查。
我们都知道对一起事故的调查其涉及到的实物证据是十分重要的,在得出结论之前都是被严格保护的,很显然这次动车事故是个例外。
没有了动车残骸再想去还原这次事故难于上青天,又是一次该专业的业余了。
四铁道部记着招待会7月25号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始王勇平介绍了动车事故的相关情况,接下来进行了答记者问阶段。
在答记者问中有五个问题的回答引起了社会强烈不满下面是文字实录:问:你们对中国高铁一直有信心,在这样的事故发生后,这样的信心从何而来?王勇平: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有信心。
问:为什么会发生追尾?王勇平:我只能在事故调查结果出来后才能回答你。
问:车体为何掩埋?王勇平:不是想掩埋,事实上这个事情是无法掩埋的。
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塘,施展开来很不方便,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所以他们把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
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样,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的。
问:为什么在你们救援结束后,在拆解车体的时候,还能发现一个活着的小孩子?王勇平:这是生命的奇迹!(此言一出,引发全场骚动)这个事情就是发生了,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问:你之前接受新华社采访说是41个遇难,刚刚又说是35个,到底是多少?王勇平:我掌握的数据就是35个人,我没有提供过41个的数据。
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这个新闻发布会很显然是十分失败的,它不但没能解开人们心中的疑问,而且是这次事故更加扑朔迷离。
这难道只是王勇平的错吗,撤销其发言人职位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在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际上是通行的,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有很久的历史。
最早设立发言人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白宫设立新闻办公室和发言人。
此后,各国政府也纷纷效仿,树立自己对内对外形象。
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规范和完善,成为了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军队、教会、跨国公司、官员、名星名流们等发布新闻信息、沟通媒体和社会、阐释观点和事实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新闻发言人制度较为完善的美国,白宫发言人虽然没有任何级别,但可以列席最高级别的会议,直接了解重大政策的决策过程和思想动态。
所以说,新闻发言人应该是决策层中的一员,需要清楚政府每一个政策出台与信息发生的前因后果等方方面面。
目前来说,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本身存在定位不清、级别不高、授权不大等问题,这些兼任发言人的官员层级不高,对核心信息掌握程度本来就有限,而在记者与观众的“长枪短剑”的逼问之下,不失守才是怪事。
五动车事故后续调查这次事故的重点是找出事故发生原因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国务院7.23温州动车事故调查组在9月20号公布查的进展情况,初步认定这次事故既有设备缺陷和故障的原因,又有设备故障后处置不力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下一步调查组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调查各方面的原因,严格界定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严肃提出事故处理及相关整改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发布事故调查进展。
目前温州特大交通事故调查还没最后的结论,我们国人应该为温州动车真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对动车事故进行持续的关注。
总结:近年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
虽然我国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体系,但面对危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难以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
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增多,既反映和暴露了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又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挑战。
我们要不断吸取和积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应急管理。
加大应对重大危机的培训实践,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公众的危机意识。
我国安全生产问责制的逐步建立也将大大推进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让应急管理这把“保护伞”切实保障起民众的根本利益。
总结:政府的应急管理关系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如何正确的处理各方利益需要政府的智慧,我国政府要提高处理过程的透明度,维护社会知情权提高社会参与度,这样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社会才能真正的稳定。
再次政府应借鉴国外的优秀的政府应急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