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光眼基础知识

青光眼基础知识

• 睫状体炎青光眼综合征 •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 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 • 晶状体源性青光眼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
睫状体炎青光眼综合征
• 发作性眼压升高 • 羊脂状KP,前房反应较轻 • 无瞳孔后粘连 • 一般能自行缓解 • 易复发 • 治疗:抗炎、降眼压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 横断面观察
1.盘沿面积缩小(下、上极偏颞侧) 性切迹(颞下、颞上)或浅碟样视盘
局限
2.视杯扩大 局限性/同心圆性 3.视杯加深,筛板可见 4.双眼C/D比不对称 5.视盘血管异常
a 鼻侧移位 b 血管呈屈膝状,baring vessel c 视网膜睫状静脉
6.视盘表面/周围线条状出血
RNFL丢失
ß 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
主要品种
缩瞳、解除房角堵塞;牵拉小 匹罗卡品眼液 梁网促进房水流出
促进房水流出和减少房水生成
地匹福林、阿可乐定眼液 阿发根眼液
减少房水生成
0.5%噻吗心安、贝他根、 美开朗、贝特舒眼液
口服碳酸酐酶抑 制剂
局部用碳酸酐酶 抑制剂
局部用前列腺素 衍生物
减少房水生成
减少房水生成 通过影响葡萄膜巩膜通道促进 房水流出
明显,有时伴头痛 轻中度下降 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透明 灰白色尘状或羊脂状 正常 有 色晦暗,无萎缩 缩小 无青光眼斑 偏低或正常 正常
• 治疗
1. 药物治疗 a. 高渗剂 20%甘露醇、50%甘油 b.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醋甲唑胺 c. 拟胆碱药 1%匹罗卡品眼液 d. β-受体阻滞剂 0.5%噻吗心安、贝他根眼液 e. α-受体激动剂 阿发根眼液
青少年型青光眼
• >6y,<30y • 临床表现 与POAG相似
部分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近视
先天性青光眼合并其他先天异常
• Marfan综合征 • Marchesani综合征 • Sturg-weber综合征
高眼压症
• 眼压高于统计学正常上限 • 长期随访未见视盘和视野损害 • 房角开放 • 10%可能发展为青光眼 • CCT影响
三项中具备两项+前房角检查(前房角呈宽角), 排除继发性因素后可确诊;前房角检查同时可用于 与慢闭青光眼鉴别
•治疗.药物治疗同原Fra bibliotek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治疗 .手术 滤过手术(穿透性/非穿透性小梁切除)
• 激光治疗
1. 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LT) 2.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SLT)
继发性青光眼
葡萄膜巩膜旁道房水引流途径
• 青光眼的分类
急性
1. 原发性青光眼
2. 继发性青光眼 3. 发育性青光眼 4. 混合性青光眼
闭角型 慢性
开角型 原发性开角型 正常眼压性
婴幼儿型(<3岁) 青少年型(眼球不因高眼压扩大) 伴其他先天异常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周边虹膜堵塞/粘连于小梁网导致房角关闭、房水 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排除继发因素
• 具有前房浅、房角狭窄等解剖异常
第二节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特点
50岁以上 女性多见 有远视 双眼先后/同时发病 常见诱因
遗传倾向的局部解剖变异 .眼轴短 .角膜小 .前房浅、房角狭窄 .晶状体厚、位置靠前
• 发病机理
(瞳孔阻滞学说)
瞳孔与晶状体紧密接触 房水通过瞳孔时阻力↑
• 长期滴用/全身用激素所致 • 治疗:停用激素
按POAG 治疗原则
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
• 发病机理 小梁网损伤/炎症/ 机械性阻塞/周边虹膜和小梁网粘 连
.出血性青光眼 .溶血性青光眼 .血影细胞性青光眼 .房角后退性青光眼
晶状体源性青光眼
• 晶状体膨胀 • 晶状体溶解 • 晶状体脱位 • 球形晶状体
乙酰唑胺、醋甲唑胺
多佐胺、布林佐胺 (派 立明) 适立达、卢美根、曲伏前 列素
2. 激光治疗
a. 激光虹膜周切术
b. 激光周边虹膜/房角成形术
• 手术治疗
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
第四节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发病机理 小梁网的滤过功能下降,导致房水进入 Schlemm管的阻力增大而引起眼压升高。
• 可呈楔形、裂隙状或弥漫性
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 旁中心暗点 固视点周围50-250(Bjerrum区) • 鼻侧阶梯 • 颞侧楔形压陷 • 弓形暗点 • 环行暗点 • 管状视野 • 颞侧视岛
• 治疗
.药物 .降眼压药物 .视神经保护药物
.激光 .手术
• 降眼压药物
药物分类
拟胆碱药 α受体激动剂
• 定期随访,选择性治疗
• 治疗 .解除睫状肌痉挛 .抗炎 .降眼压药物 .手术
先天性青光眼
• 婴幼儿型青光眼 • 青少年型青光眼 • 先天性青光眼合并其他先天异常
• 发病机理 前房角发育异常,引起房水外流阻力增大而导 致眼压升高
婴幼儿型青光眼
• 症状: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 角膜:扩大、水肿/浑浊
后弹力层破裂(Habb线) • 眼压、眼底、房角 • 治疗:手术,房角切开或小梁切开(除)术
.颅内高压 有头痛、喷射状呕吐,无视力急剧下降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急闭青光眼
急性虹睫炎
眼痛 视力 充血情况 角膜 KP 前房 房闪 虹膜 瞳孔 晶体 眼压 对侧眼
剧烈,伴剧烈头痛 急剧下降 混合充血 雾状水肿 色素性 极浅或消失 常无 节段性萎缩 竖椭圆形散大 可见青光眼斑 高,常大于50mmHg 前房浅,房角狭窄
• 临床表现
•无眼部不适或诉眼胀、雾视 • 眼压:早期不稳定(24h波动大于8m mHg),后逐渐升高 • 眼前节: 正常;房角呈宽角 • 眼底:青光眼性眼底改变 •视功能 :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 诊断依据
1. 眼压 >21mmHg 两眼差>5mmHg 24h差>8mmHg
2. 青光眼性眼底改变 3. 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虹膜高褶型青光眼
• 虹膜根部附着点或睫状突位置偏前 • 前房轴深(接近)正常 • 周边前房很浅,房角隐窝极窄 • 房角粘连:房角隐窝 巩膜突 小梁网
Schwalbe线
青光眼性视盘改变
• 急性高眼压发作后的视盘改变 1.视盘色苍白 2.C/D比一般无扩大
眼压慢性升高者的视盘改变
• C/D比进行性扩大(盘沿面积进行性缩小)
先兆期
.有小发作史 .症状:虹视 .体征:发作时角膜水肿,眼压可大于
40mmHg 发作后仅留浅前房
• 急性发作期
.症状:视力急剧下降,剧烈眼痛、头痛,常 伴恶心、呕吐
.体症:混合充血 角膜雾状水肿,色素KP 前房极浅或消失 瞳孔竖椭圆形散大 青光眼斑 眼压大于50mmHg
• 急性大发作后体征 .色素性KP .节段性虹膜萎缩 .青光眼斑
无G眼底、视野损害
2. 高眼压
G眼底、视野损害
无G眼底、视野损害
3. 正常眼压
G眼底、视野损害
高眼压症 青光眼(高眼压性) 正常眼 青光眼(正常眼压性)
• 眼压升高的原因 房水的产生与流出失衡
1. 房水产生过多(罕见) 2. 房水流出受阻(主要原因) • 房水循环途径
小梁网-Schlemn管房水引流途径
• 2. 激光治疗
激光虹膜周切术
• 手术治疗
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
第三节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表现
• 无明显症状 • 周边前房浅,中央接近正常 • 房角中等狭窄,有周边前粘连(点
行样) • 余眼前段无明显异常 • 眼压30~40mmHg • 青光眼视乳头凹陷萎缩 • 青光眼视野缺损
面,呈爬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病理: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膜 • 病因:缺血性CRVO、BRVO/增殖性DR • 治疗:
.全R光凝/冷凝 .青光眼阀植入 .睫状体光凝/冷凝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恶青)
• 发病机理:晶状体/玻璃体与睫状体相贴 房水向 后逆流 积在玻璃体内 晶状体-虹膜膈前移 前房变浅、房角关闭 眼压急剧升高
• 间歇期 • 有明确的发作史
• 房角(大部分)开放 • (不用)缩瞳药眼压稳定正常
• 慢性期
• 急性大发作/反复小发作后
• 房角粘连大于180 • 眼压中度升高 • 青光眼视盘凹陷 • 青光眼视野缺损
• 绝对期 • 无光感
• 伴或不伴眼痛
• 鉴别诊断
.消化道疾患 有呕吐,无眼、头痛,无视力下降
后房压力>前房 虹膜向前膨隆
虹膜根部与小梁网接触 房角关闭 升高
眼压急剧
• 临床表现与分期
.临床前期 .先兆期 .急性发作期 .间歇期 .慢性期 .绝对期
临床前期
• 无眼部不适 • 一眼确诊为急性PACG的另一眼 • 局部解剖异常,激发试验阳性
暗室(俯卧)试验 60-120分,IOP↑8mmHg
市场部
青光眼
Glaucoma
第一节 青光眼概述
• 青光眼(Glaucoma)定义 一组疾病 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 病理性眼压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危害 是不可逆性盲的主要病因之一
• 早期诊治意义 1. 防止视神经纤维损害的发生或发展 2. 挽救部分受损的视神经纤维
眼压与青光眼的关系
1. 眼压定义 眼内组织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 正常值范围:11~21mmHg 两眼差<5mmHg, 24h差<8mmH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