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记忆和背诵能力的培养意义初探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记忆和背诵能力的培养意义初探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记忆和背诵能力的培养意义初探
淮阴实验小学张建祥
结合实际及幼儿学习说话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学习英语,通常是通过对教材中的生词、短语、句子的耳听、口说、朗读和仿写逐渐学习并学会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法和句式,最终能够在口笔头上初步运用英语。

记忆及背诵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也常常会发现,在同等教材和学生相同年龄和学龄的情况下,记忆力好,愿意背诵并能够背诵更多语言材料的学生,成绩往往相较更佳。

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记忆背诵所学语言材料。

一方面教给学生记忆背诵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常常督促和检查学生记忆背诵所学语言材料的情况。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积极记忆背诵语言材料的习惯,这对于改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在1885年他发表了实验报告: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人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

并且艾宾浩斯做了个著名的实验。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
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黄色图):艾宾浩斯实验数据图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
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下图)
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
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红色曲线图)
艾宾浩斯及后来的众多科学家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
兴趣、不需要的材料。

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可见,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需要的和熟悉的语言材料,学生更容易记得牢忘不掉,这是契合认知的基本规律。

因此,教师在准备要求学生背诵的语言材料时,就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不仅如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记忆和背诵时还应该注意以下的一些方面:
一、忌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记忆和背诵的方法。

这样背诵的东西往往由于理解不深,而较难运用于听、说、读、写,而且容易遗忘。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有弊端,看似省事,但却费时。

记忆力好的学生可以运用,但不能依赖,更不推荐。

二、实践性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同于学习数理化,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记忆的地方比较多。

因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所学单词、短语及知识点。

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短语及造句的训练,对典型句子进行单词以及短语的替换训练。

这样在实践中变背为练、以练促背,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

三、选择性
背诵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材料都需要学生一字不差,一字不漏的背诵。

教师不宜也并不需要求学生背诵所有材料,也不一定要求背诵通篇文章,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贵精而不在多。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背诵大量的语言材料,即使是与所学所考关系不是紧密的材料,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对这种语言的理解。

四、兴趣性
学习英语,有无兴趣,能否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而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来源于语言材料的趣味性和其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程度。

五、集中与分散
将语言材料的集中背诵和分段分时背诵相结合,课堂和课余相结合。

零散的语言知识点摘抄在纸卡上,利用学习的边角余料时间来记忆这些知识点。

总之,尊重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记忆如此,背诵也是如此。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初步的看法和理解,难免有错误和遗漏。

只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给读者以启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