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12(5):575-578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09,12(5):575-578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建设探析孙绍然a,田庆军b,王哲c(沈阳工业大学a.共青团委员会;b.基础学院;c.学生处,辽宁沈阳110870)摘要:辅导员队伍整体素养和工作能力对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目前辅导员队伍暴露出工作沟通指导平台不健全,工作水平提升缓慢;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考评缺少量化;工作成果展示不明显,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三个主要问题。
而建立和实施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通过进行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设计和规范化实施,促使辅导员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辅导员工作指导准确有力,经验共享充分,辅导员工作水平提升迅速;成果展示明显,经验凝练系统,辅导员工作成就感倍增;工作绩效直观,评价依据充分可靠,辅导员工作考评日趋规范。
较快地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志制度中图分类号:G471.7;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10)05-0575-04一、问题的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对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高社会整体公民素质和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近几年高等学校扩招后,在校学生数量大规模增加的同时,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工作范围已经涉及学生成才引导、学业督导、心理辅导、困难扶助、安全稳定等多个方面工作,造成面广量多、责任重大和工作繁杂,辅导员面对工作局面有时也很棘手复杂,从而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一)沟通指导平台不健全,辅导员工作水平提升缓慢目前,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小、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
绝大部分辅导员年龄在25~30岁之间,为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组成。
一方面由于他们所学专业各异,缺少从事教师工作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日常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拖累,使他们在工作中忽视了工作开展的重点。
另外,辅导员各管一片、独立开展工作的特点,使得上级主管领导很多时候只能从工作结果上给予评价,过程中监管、指导的较少;同事间更是由于缺乏系统、有效和及时的交流,使得工作缺乏信息、经验的共享。
这些情况导致辅导员特别是年轻辅导员工作能力偏弱,不善于把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陷入了事事都关心、事事都过问的“勤务员”角色,偏离了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应扮的重要角色。
其次,上级指导的滞后和同行经验分享的缺失,使得辅导员在对待新形势下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较弱,有时仅凭直观判断和模糊经验来解决,因此,在对待学生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很难做到决策科学、应变得体和处理得当。
(二)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辅导员工作考评缺少量化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中轻定量指标、重定性指标。
由于定量考核依据的缺位,使得高等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往往仅依靠个人总结、学生投票和领导打分这三种方法与手段。
其评价的缺陷十分明显。
首先,其受考核执行者的素质影响较大,考核执行者的素质水平、价值判断等自身因素对考核结果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其次,其工作效率低,对考核者多为宏观评价,评价结果常被个人主观印象和情感因素干扰,影响了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再次,考核的效度低,其原因多由于考核体系对辅导员所有思想政治教收稿日期:2010-04-09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09BD5028)作者简介:孙绍然(1980-),男,沈阳工业大学讲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育和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客观评价的覆盖程度较差。
造成辅导员每学年的工作评价常常被工作过程中的一两件较有影响的具体工作成效所展现和定性。
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对辅导员工作业绩考核结果的欠准确性,经常容易挫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成果展示不明显,辅导员工作容易产生倦怠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事务性较强,但工作性质是繁杂、琐碎、具体,可宣传展示、总结凝练和可以量化的业绩往往较少,常常给人们的印象是一学年下来往往是没少忙,却又说不清尽忙些什么。
加之高等学校的工作重心和校园环境对辅导员工作地位的重视不够,往往受辅导员工作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和辅导员待遇偏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产生了许多怀疑,工作态度消极,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望,对待学生工作缺乏耐心,不敬业,甚至开始打算离开辅导员队伍,进行转行等职业倦怠症状。
因此,通过科学的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设计,并进行规范化实施,促使辅导员明确工作重点,较快地提升工作能力,增加工作成就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一)指导准确有力,经验共享充分,辅导员工作水平提升迅速首先,工作日志样本将学生谈心、深入课堂、深入寝室和家长沟通作为四项重点工作,为辅导员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
其次,通过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长批改工作日志和工作研讨这一工作反馈机制的建立,也促使院长更容易发现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并能够及时给予指导,也可以随同辅导员进行长期的跟踪解决。
再次,在工作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分享工作经验、研讨工作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经验的迅速积累、工作难题的圆满解决。
(二)工作绩效直观,评价依据可靠,辅导员工作考评日趋规范一本工作日志详细地记录每位辅导员日常工作状态和重点工作开展的情况,主管领导对工作日志的批阅也使其加深了对辅导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的了解。
在工作日志样本中,日志内容对辅导员各项工作的详实记录为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提供了客观依据,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对辅导员考核忽略辅导员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工作效果的后显性特点以及重普遍性轻特殊性、重短期效果轻长期效果所带来的弊端。
另外,将工作日志样本作为考核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有助于增加考核的效度,降低主观印象和情感因素对考核结果的不良影响,增强考核过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提升辅导员工作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与公信力。
(三)成果展示明显,经验凝练系统,辅导员工作成就感倍增辅导员对工作热情的锐减和工作重要意义的怀疑,在很大程度上因为高等学校对辅导员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记录缺失,导致辅导员工作成果展示不明显。
因此,常常产生辅导员忙了一年却又不知忙些啥的现象出现。
而按照工作日志的要求实施,一学年下来辅导员至少与学生谈心200人次、开展寝室座谈50余次、深入课堂听课40节次,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人、寝室群体和教学课堂的全覆盖。
同时,对一个学生来说,大学四年下来,辅导员将基本实现与每一名学生家长进行一次交流。
另外,每名辅导员每年将会形成工作感悟近300篇,为每年撰写两篇学生工作论文的目标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每年每名辅导员撰写工作日志的字数将超过10万。
明显的成果展示、系统的经验凝练将会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倍增、工作热情持续高涨,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状况也会日趋成熟稳定。
三、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建设内容和途径(一)工作日志制度执行的组织机构学院的主管学生工作院长、学办主任和辅导员在工作日志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相互督促、密切合作形成了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首先,作为此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领导同时也是学院学生工作的主管领导,负责批阅工作日志、同时收集整理各位辅导员工作日志中反映的重要问题和共性问题,并在次周一主持召开工作例会。
在工作例会上,主管领导要对上周工作日志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总576··第5期结,对反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布置解决方案,同时对辅导员所总结的相关工作经验进行宣传以便达到大家学习、全体共享的目的。
其次,在工作日志制度执行过程中,学办主任负责每周工作日志的收集和发放,督促辅导员撰写和主管领导的批阅工作,同时负责每周工作例会的筹备工作。
另外学办主任还负责将辅导员已写完的整本工作日志进行归档保存以及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进行工作日志书写规范培训。
最后,辅导员负责此项制度执行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工作,按照规范要求认真书写、及时上交工作日志。
(二)工作日志内容和样本设计工作日志样本是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作日志制度运行实施的关键内容与环节,工作日志样本除前置的寄语和学生工作文件选编外,主要具体内容和书写格式要求如下。
1.日常工作此部分用于每日工作内容的简要记录,记明地点、时间、事件即可,要求工作内容记录准确简明、不丢项。
此部分较清晰地展示辅导员每天的工作经历,也为日后相关工作的回查提供准确的依据。
2.工作感悟此部分用于记录每日工作中的思考,包括对工作或现象的困惑、思索、领悟,经验的总结和对工作的建议,要求内容要具有真情实感并经过理性思考。
这一部分内容一般在300~400字之间,其既是辅导员与主管领导之间进行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书面交流的园地,又为日后辅导员进行工作经验凝练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3.学生谈心此部分用于记录每周与学生的谈心记录,学院建议每名辅导员一周与学生谈心至少五人次,要求准确记录谈话人信息、谈话因由、内容概要和效果研判。
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此部分有效地保证了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的全覆盖,同时对于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平台。
这一部分内容一般在300字左右,谈话人信息要准确,谈话因由、内容概要和效果研判要言简意赅。
4.深入寝室此部分用于记录辅导员每周深入寝室的工作,建议每名辅导员一周至少深入寝室两次,可以采取寝室检查和寝室座谈的方式开展。
工作日志要求记录寝室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解决对策和寝室座谈会的内容与效果。
深入寝室还有注重开展回头看,即密切持续关注寝室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效果和解决对策的落实情况。
此部分内容为200字左右。
5.深入课堂此部分用于记录每周辅导员随堂听课的工作状况,建议每名辅导员一周至少随堂听课一次,要求记录听课的科目、学生的状态和与主讲教师交流的情况。
此部分内容为200字左右。
同时根据深入课堂的日志记录,及时采取寝室座谈、学生谈心或家长沟通等方式督促上课状态不佳乃至逃课、旷课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