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安全用电基本知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文稿

第1章安全用电基本知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文稿

第1章安全用电基本知识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电压,触电的预防,触电后急救;雷电的防护与静电的防护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2)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3)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4)了解雷电、静电的防护基本知识1.1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自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如触电、电气火灾、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其中幼以触电和电气火灾危害最为严重。

触电它可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

另外,静电产生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它是电气火灾的原因之一,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很大。

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流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一般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2)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3)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4)通过人体电流的频率,(5)触电者的身体状况。

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时间越长,危险越大;触电时间超过人的心脏搏动周期(约为750ms),或者触电正好开始于搏动周期的易损伤期时,危险最大;电流通过人体脑部和心脏时最为危险;40--60Hz的交流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直流电流与较高频率电流的危险性则小些;男性、成年人、身体健康者受电流伤害的程度相对要轻一些以工频电流为例,实验资料表明:lmA左右的电流通过人体,就会使人体产生麻刺等不舒服的感觉;10~30mA 的电流通过人体,便会使人体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触电者已不能自主摆脱带电体,但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电流达到50mA以上,就会引起触电者心室颤动而有生命危险;100mA以上的电流,足以致人于死地。

2. 人体电阻及安全电压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与触电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

人体电阻不仅与身体自然状况和人体部位有关,而且还与环境条件等因素以及接触电压有很大关系。

通常人体电阻可按1000~2000欧姆,人体电阻越大,受电流伤害越轻。

细嫩潮湿的皮肤,电阻可降至800欧姆以下。

接触的电压升高时,人体电阻会大幅度下降。

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承受的电压越低,触电伤害越轻。

当电压低于某一定值后,就不会造成触电了。

这种不带任何防护设备,对人体各部分组织均不造成伤害的电压值,称为安全电压。

世界各国对于安全电压的规定不尽相同。

有50V,40V,36V,25V,24V等,其中50V,25V居多。

国际电工委员会(1EC)规定安全电压限定值为50V,25V以下电压可不考虑防护电击的安全措施。

我国规定12V,24V,36V三个电压等级为安全电压级别,不同场所选用安全电压等级不同。

在湿度大、狭窄、行动不便、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场所(如金属容器内、矿井内、隧道内等)使用的手提照明,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凡手提照明器具,在危险环境、特别危险环境的局部照明灯,高度不足2.5M的一般照明灯,携带式电动工具等,若无特殊的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措施,均应采用24V或36V安全电压。

1.2有关触电的基本知识1.触电的类型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它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1)电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组织,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2)电伤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常见的有灼伤、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

2. 常见的触电形式1)单相触电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相触电,如图1.1所示。

(a)(b)图1.1单相触电(a)(a)中性点直接接地;(b)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图1.2两相触电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如图1.2所示。

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触电的危险性都最大。

图1.3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在以接地点为圆心,半径20m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

人站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以0.8m计算)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Uk,如图1.3所示,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4)接触电压触电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接地短路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点向大地流散,会在以接地故障点为中心,20m为半径的范围内形成分布电位,当人触及漏电设备外壳时,电流通过人体和大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这称为接触电压触电。

这时加在人体两点的电位差即接触电压Uj(按水平距离0.8m,垂直距离1.8m考虑),如图1.3所示。

5)感应电压触电当人触及带有感应电压的设备和线路时所造成的触电事故称为感应电压触电。

6)剩余电荷触电剩余电荷触电是指当人触及带有剩余电荷的设备时,带有电荷的设备对人体放电造成的触电事故。

设备带有剩余电荷,通常是由于检修人员在检修中摇表测量停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电力变压器及大容量电动机等设备时,检修前、后没有对其充分放电所造成的。

3. 触电事故产生的原因触电的场合不同,引起触电的原因也不同。

常见的触电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线路架设不合规格线路架设不合规格主要有以下情况:室内外线路对地距离、导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容许值;通信线、广播线与电力线间隔距离过近或同杆敷设;线路绝缘破损;有的地区为节省电线而采用一线一地制送电等。

2)电气操作制度不严格电气操作制度不严格主要有以下情况:带电操作,不采取可靠的保安措施;不熟悉电路和电器,盲目修理;救护已触电的人,自身不采用安全保护措施;停电检修,不挂电气安全警示牌;使用不合格的保安工具检修电路和电器;人体与带电体过分接近,又无绝缘措施或屏护措施;在架空线上操作,不在相线上加临时接地线;无可靠的防高空跌落措施等。

3)用电设备不合要求用电设备不合要求主要有以下情况:电气设备内部绝缘低或损坏,金属外壳无保护接地措施或接地电阻太大;开关、闸刀、灯具、携带式电器绝缘外壳破损,失去防护作用;开关、熔断器误装在中性线上,一旦断开,就使整个线路带电。

4)用电不规范用电不规范主要有以下情况:·违反布线规程,在室内乱拉电线;随意加大熔断器熔丝规格;在电线上或电线附近晾晒衣物;在电杆上拴牲口;在电线(特别是高压线)附近打鸟、放风筝;未断电源,移动家用电器;打扫卫生时,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带电电器或线路等。

4. 触电的预防1)直接触电的预防直接触电的预防措施有以下3种。

(1)绝缘措施。

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选用绝缘材料必须与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工作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

不同的设备或电路对绝缘电阻的要求不同。

例如:新装或大修后的低压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兆欧;运行中的线路和设备,绝缘电阻要求每伏工作电压l千欧以上。

(2)屏护措施。

采用屏护装置,如常用电器的绝缘外壳、金属网罩、金属外壳、变压器的遮栏、栅栏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绝开来,以杜绝不安全因素。

凡是金属材料制作的屏护装置,应妥善接地或接零。

(3)间距措施。

为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

安全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

2)间接触电的预防间接触电的预防措施有以下3种。

(1)加强绝缘。

对电气设备或线路采取双重绝缘的措施,可使设备或线路绝缘牢固,不易损坏。

即使工作绝缘损坏,还有1层加强绝缘,不致发生金属导体裸露造成间接触电。

(2)电气隔离。

采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同等隔离作用的发电机,使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带电部分处于悬浮状态。

即使线路或设备的工作绝缘损坏,人站在地面上与之接触也不易触电。

必须注意,被隔离回路的电压不得超过500V,其带电部分不能与其他电气回路或大地相连。

(3)自动断电保护。

在带电线路或设备上采取漏电保护、过流保护、过压或欠压保护、短路保护、接零保护等自动断电措施,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在规定时间内能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5. 安全用电的措施1)组织措施(1)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使用和维护以及专用保护装置的配置等环中,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法规。

(2)加强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3)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如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规程、运行管理规程、维护检修制度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2)技术措施(1)停电工作中的安全措施。

在线路上作业或检修设备时,应在停电后进行,并采取下列安全技术措施:①切断电源。

②验电。

③装设临时地线。

(2)带电工作中的安全措施。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必须带电工作时,应严格按照带电工作的安全规定进行。

①在低压电气设备或线路上进行带电工作时,应使用合格的、有绝缘手柄的工具,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体上,同时派专人监护。

②对工作中可能碰触到的其他带电体及接地物体,应使用绝缘物隔开,防止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

③检修带电线路时,应分清相线和地线。

④高、低压线同杆架设时,检修人员离高压线的距离要符合安全距离。

此外,对电气设备还应采取下列一些安全措施:①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要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

②安装自动断电装置。

③尽可能采用安全电压。

④保证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⑤采用电气安全用具。

⑥设立屏护装置。

⑦保证人或物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⑧定期检查用电设备。

6. 触电急救方法1).解脱电源人在触电后可能由于失去知觉或超过人的摆脱电流而不能自己脱离电源,此时抢救人员不要惊慌,要在保护自己不被触电的情况下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接触电器触电,应立即断开近处的电源,可就近拔掉插头,断开开关或打开保险盒。

(2)如果碰到破损的电线而触电,附近又找不到开关,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手杖等绝缘工具把电线挑开,挑开的电线要放置好,不要使人再触到。

(3)如一时不能实行上述方法,触电者又趴在电器上,可隔着干燥的衣物将触电者拉开。

(4)在脱离电源过程中,如触电者在高处,要防止脱离电源后跌伤而造成二次受伤。

(5)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抢救者要防止自身触电。

2).脱离电源后的判断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迅速判断其症状,根据其受电流伤害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急救方法。

(1)判断触电者有无知觉。

(2)判断呼吸是否停止。

(3)判断脉搏是否搏动。

(4)判断瞳孔是否放大。

3).触电的急救方法(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人的生命的维持,主要靠心脏跳动而产生血循环,通过呼吸而形成氧气与废气的交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