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天然药物化学(沈阳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沈阳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h
4
香豆素类
▪ 邻羟基桂皮酸内酯,有芳香气味,紫外下(或 可见光下)有蓝色荧光,遇浓硫酸蓝色荧光更 加特征。
65 78
43
12
OO
HO
COOH
Oglc
HO
COOH Oglc
h
HO
OO
5
简单香豆素
HO
HO
O O H3CO
七叶内酯
OO
蛇床子素
HO
OO
O O
O
九里香定
h
6
呋喃香豆素
O
OOO
OO
补骨脂内酯
h
9
香豆素的化学性质
▪ 碱水解反应 ▪ 与酸反应
OH-
OO
H+
OH△
COOH+
O-
O- COO-
COOH OH
h
10
香豆素类的分离方法
▪ 化学法:利用酚羟基的酸性。 ▪ 色谱法
h
11
香豆素的波谱学特性
▪ 荧光性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 ▪ 紫外光谱:274 nm (lgε 4.03), 311 nm (lgε
h
17
7型 (8 -3 ')
8型 (8 -1 ')
O
10型 (8 -4 ', 1 -0 -7 ')
11型 (8 -3 ')
9型 (8 -4 ')
12型 (8 -1 ', 7 -3 ')
13型 (8 -3 ', 7 -5 ')
14型 (8 -1 ', 7 -9 ')
15型 (8 -0 -4 ')
h
18
13C-NMR (CDCl3)
C2 C3 C4 C4a C5 160.4 116.4 143.6 118.8 128.1
C6 C7 C8 C8a 124.4 131.8 116.4 153.9
h
13
香豆素的质谱
-C O OO +·
-C O
+
O
C 7H 6 ·
+·
m /z146(76% )
118(100% )
5
HO 4
O
9'
H
9
O
8 8' 7'
6H
1
6' 7
1' 2'
3'
2 3
5' 4' O C H 3
OCH3
OH
h
19
木脂素的分类
▪ 1、二芳基丁烷类 (dibenzylbutanes) ▪ 2、二芳基丁内酯类 (dibenzyltyrolactones) ▪ 3、芳基萘类 (arylnaphthalenes) ▪ 4、四氢呋喃类 (tetrahydrofurans) ▪ 5、双四氢呋喃类 (di tetrahydrofurans) ▪ 6、链苯环辛烯类 (dibencyclooctenes) ▪ 7、苯并呋喃类 (benzofurans) ▪ 8、双环辛烷类 (bicyclo[3,2,1]octanes) ▪ 9、苯骈二氧六环类 ▪ 10、螺二烯酮类 (spirodienones) ▪ 11、联苯类 (biphenylenes) ▪ 12、倍半木脂素 (sesquilignans) 和二木脂素类 (dilignans)
苯丙素类
▪ 定义: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结构单元的天然 成分。
▪ 分类:苯丙醇类、苯丙烯类、苯丙酸类、木 质素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等。
h
1
苯丙酸类
R1 HO
R2
R1 = R2 = H, 对羟基桂皮酸
COOH R1=H,R2=OH,咖啡酸 R1 = H, R2 = OCH3, 阿魏酸 R1 = R2 = OCH3, 芥子酸
h
20
二芳基丁烷类 (dibenzylbutanes)
HO
H3CO
CH2OH
HO
H3CO
CH2OH
OH OH 去甲二氢愈创木脂酸
1型 (8-8')
h
OCH3 OCH3 叶下珠脂素
21
二芳基丁内酯类 (dibenzyltyrolactones)
O
O
O
H
O
O
O
O
O
O
O
H
O
O H
O O 扁柏脂素
O O 桧脂素(台湾脂素B)
h
33
木质素的生物活性
▪ 抗肿瘤作用:鬼臼毒素类 ▪ 保肝和抗氧化作用:联苯环辛烯类(五味子素等) ▪ 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兴奋作用 ▪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作用:海风藤酮等 ▪ 抗病毒作用:鬼臼毒素类对麻疹、疱疹等作用,戈米辛(南
五味子)抑制艾滋病毒的增殖作用。 ▪ 平滑肌解痉作用 ▪ 毒鱼作用:海风藤酮 ▪ 杀虫作用:乙酰透骨草脂素杀蝇,芝麻素、细辛素、罗汉松
3.72) ▪ 红外光谱:1680~1660 cm-1(羰基),
1645~1625 cm-1(苯环), 1639~1613 cm-1(呋 喃环). ▪ 核磁共振谱:
h
12
HO
4a
65
4 3
78
12
8a O O
4a
65
4 3
78
12
8a O O
1H-NMR (CDCl3)
H-3, 6.2 (d, 9.0 Hz) H-4, 8.2 (d, 9.0 Hz) H-5, 7.7 (d, 9.0 Hz) H-6, 6.9 (dd, 9.0, 2.5 Hz) H-8, 7.0 (d, 2.5 Hz)
90(43% )
+ C 7H 5
89(35% )
h
14
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 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植物生长素 ▪ 光敏作用: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 抗菌抗病毒: ▪ 引起平滑肌舒张作用 ▪ 抗血凝作用:如海棠果内酯 ▪ 肝毒性:部分香豆素对肝有毒性。
h
15
木脂素
▪ 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 产物,通常为二聚物,少数为三聚物和四聚 物。
H3CO HO
O
O
CH2OH
O
H O
OCH3 OH
橄榄质素 (8-8', 7-O-9')
h
O O 荜澄茄脂素 (8-8', 9-O-9')
24
双四氢呋喃类 (di tetrahydrofurans)
O
H
H
O
O
O
(+)-芝麻脂素
O
O
O
H
H
O
O
O
(+)-细辛脂素
(8-8', 9-O-9')
h
O O
25
白芷内酯
O
OO
OH
O
O
O
O
OO O
O OO
OO
OH
O
h
7
吡喃香豆素
O
O
O OAc
O
sa m id in
O OCH3
O
O
OO
d ip e ta lo la cto n e
O
OO
美花椒内酯
h
8
其他香豆素类
OH
OO
OH
H 3C O
O
O O
HO
OO
OH
O
逆没食子酸
OH O
海棠果内酯
H 3C O
OO
蟛蜞菊内酯
1型 (8-8')
h
O O 台湾脂素A
22
芳基萘类 (arylnaphthalenes)
OR H O
O
O O
H 3C O
OCH3 OCH3
2型 (8 -8 ', 7 -2 ')
R = H, 鬼臼毒 素 R = g lc, 鬼 臼 毒 素 葡 萄 糖 苷
h
23
四氢呋喃类 (tetrahydrofurans)
▪ 木脂素的结构类型。
h
16
9'
9
8'
8
3
2
7
1
2'
7' 1'
6'
4
6
5
3'
5'
4'
1型
(8 -8 ')
9'
9
8'
8
7'
3
2
7
1
2'
1' 6'
4
6
5
3'
5'
4'
2型
(8 -8 ', 7 -2 ')
3型 (8 -8 ', 7 -2 ')
4型
5型
6型
(3 -3 ')
(5 -1 ', 2 -2 ')
(5 -1 ', 2 -2 ', 1 -5 ', 6 -6 ')
脂素杀虫增效作用 ▪ 其他作用:PDE抑制作用(雌性激素样作用)免疫增强作用
等。
h
34
O
H3CO
AcO- O
O
O
O O
O
呋胡椒脂酮
OAc
H3CO
O OCH3
AcO
O
O
O
h
30
联苯类 (biphenylenes)
OH OH 后朴酚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