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复式记账法

第四章复式记账法


贷 (一)记账符号 •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 • “借”、“贷”两个字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含义, 仅仅是一种记账符号而已,其意义视账户的性质 而异 • 记账符号是用以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记入账 户的某一方向的标志。不同的记账方法,记账符 号也不相同。记账符号是一种记账方法区别于另 一种记账方法的重要特征。 借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4、成本类账户
借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成本类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第四章
复式记账法
• 记账方法 • 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
记账方法
• 记账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原理、记账符号、 记账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利用文 字和数字记录交易和事项的一种专门方法。 • 记账方法按照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单式记账方法和复式记账方法。 • 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先有单式记账法, 后有复式记账法 。
• 单式记账法的基本特征是: (1)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 (2)采用单方面的记录方式; (3)账户之间没有数字平衡关系。
单式记账法不能全面、 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地 来龙去脉,账户之间形 不成相互对应的关系, 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 正确性,所以,只能在 简单的经济业务中应用。 因此,随着商品生产和 交换的发展,单式记账 法在15世纪末、16世纪 初,逐渐被复式记账法 所替代。
• •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它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确定应登记的 账户、记账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账户(及其所属明细 账户)名称、记账符号和记账金额。 会计分录按照其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 合会计分录(复杂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只涉及相互 联系的两个会计账户,即“一借一贷”的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复杂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发 生后,需要在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记录数量变化情 况的会计分录。包括“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 “多借多贷”的分录。一个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几 个简单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
1、1月5日国家投入资本,现金22 000元, 当即存入银行。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记账方向
22 000 22000
记账金额 账户名称
2、1月10日从供应单位购入原材料4 000元,货款 赊欠,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 4 000 贷:应付账款 4 000 3、1月20日购入固定资产一批计10 000元,开出 支票以银行存款支付货款。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10 000 10 000
合计
三、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举例
1、1月5日国家投入资本,现金22 000元,当 即存入银行。
2、1月10日从供应单位购入原材料4 000元,货款赊 欠,尚未支付。 3、1月20日购入固定资产一批计10 000元,开出 支票以银行存款支付货款。 4、1月25日向供应单位购入原材料3 000元,其中 2 000元货款用银行存款支付,而其余1 000元货款 拖欠未清。
原材料
4000
4000
1000
( 2)
3000
( 4)
问题:
1、试算平衡了,是否账簿记录就没有 错误了?
2、哪些错误通过试算平衡不能发现? (1)错用账户 (2)借贷方向记反 (3)漏记或多记业务 (4)一笔业务多记,一笔业务少记,金额 正好相互抵消。
练习:
1、下列项目中,用“借”表示增加的是 ( ) A. “应付账款”账户 B. “本年利润”账户 C. “投资收益”账户 D. “原材料”账户
• 试算平衡体现了借贷记账法在记录和计算上 的严密性,而据此编制的试算平衡表则是借 贷记账法优于其他复式记账法的一个重要标 志。试算平衡表可以反映账户记录的平衡关 系,若不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 误,应采用一定的方法查找、更正。若试算 平衡,说明账户记录基本正确。
试算平衡表的格式: 会计 科目 期初余额 借方 贷方 本期发生额 借方 贷方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可以从以下两个 方面进行,并形成试算平衡的两种公式: 1.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 • 它是根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来确定账户 本期发生额的入账及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 平衡公式。 •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借方发生额合计

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它是根据会计恒等式“资 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来确定账户 登记及其余额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平衡公式。 • 借贷记账法是以会计恒等式为基础,因而所有账 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即为期末资产总额;所有账 户贷方余额合计,即为期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 额,两者必然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3.在编制会计分录时 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 行: (1)根据经济业务的 内容,进行会计确认, 确定其所涉及的账户 名称及其类别、性质。
(2)根据经济业务量的变动,判定各账户应 记金额是增还是减,进而确定各账户的记 账方向是借还是贷以及借方和贷方账户的 金额。 (3)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表明经济业务的借 贷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
8、以现金10000元支付本月行政部门水电费; 9、本月销售产品100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10、用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50000元;
要求:写出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编制10月份试算平衡表
5、红阳化工厂8月份各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 库存现金 4000元 • 银行存款 100 000元 • 应收账款 50 000元 • 原材料 10 000元 • 应付账款 30 000元 • 实收资本 134 000元
4、1月25日向供应单位购入原材料3 000元,其中 2 000元货款用银行存款支付,而其余1 000元货款 拖欠未清。 借:原材料 3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应付账款 1 000
实收资本
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22000 22000 (1) 10000 10000
( 3)
2000
应付账款
( 4)
1、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 2、最早使用借贷记账法记账的是公元121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银行”的账簿。 人们通常把这种记账方法称为佛罗伦萨簿记法,它是借贷记账法的萌芽。 3、大约公元1340年前后,出现热那亚式簿记法。 4、大约从15世纪初到15世纪末的七八十年代,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形成了一种 更为完善的记录方式。人们把这种记账方法称为威尼斯式簿记法。至此,已初 步形成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5、1494年11月10日,意大利数学家、近代会计之父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li)在威尼斯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对威尼斯式簿记法 作了详细介绍,并在理论上加以说明。其标志现代会计的开始。
• 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复式记账法按照记账符号的不同有:
借贷记账法
我国在20世纪 60年代所创造 是最早产生的, 也是当今各国普 遍采用的
增减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
我国传统的记账方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 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 •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 借贷记账法应用举例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

4、A公司2007年9月30日个别账户余额如下: 现金 30000元 银行存款 200000元 应收账款 50000元 原材料 60000元 固定资产 500000元 短期借款 100000元 应付账款 70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 60000元 实收资本 550000元 盈余公积 60000元
10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50000元; 2、从银行取得期限为6个月的借款100000元, 存入银行; 3、收回货款30000元存入银行; 4、收到国家投入的机器设备一套,价值 200000元; 5、以现金30000元发放职工工资; 6、将盈余公积10000元转增资本; 7、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0元;
5、损益类账户
借方 费用类账户 贷方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借方 收入类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三)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 账规则是: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四)会计分录 1.账户的对应关系 复式记账法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分别 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从而使这些 账户形成了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 关系的账户互为对应账户。
(二)账户结构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性质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
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1、资产类账户
借方 期初余额 资产类账户 贷方
本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类账户
借方 负债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贷记账法在我国: 1、20世纪初清政府派员赴日学习,英美式的复式记账就由 日本传入我国。 2、我国最早介绍借贷记账法的书籍是1905年由蔡畅勇所著 的《连环账谱》。 3、1907年,由谢霖和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在日本东 京发行,成为我国第二本介绍借贷记账法的著作。 4、1858年后被英国人控制的我国海关是最早应用借贷记账 法的部门。 5、新中国成立后,在全面学习前苏联会计理论、方法和制 度时,借贷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 前我国的企业等单位基本上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6、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方法又重新受到中国会计界 的重视,现在它已成为我国惟一通用的记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