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

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

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3-04-26T15:24:05.9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6月总第137期供稿作者:周蓉[导读] 注意作业的动态形式和静态形式。

小学生比较好动,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静态的作业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

周蓉新疆石河子市第七中学832000
摘要:本文以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现状为依托,首先探讨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继而论述了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实践思路,希望能给教育同行以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原则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作业减负的呼声越来越大,然而“雷声大雨点小”,虚有呐喊声,很多学校的作业量不减反增,学生被作业和分数这两块巨石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作业改革也迫在眉睫。

对于小学来说,学生尚处于掌握基础知识的时期,其作业的侧重点也不同,老师应该立足于作业的创新和新颖程度,特别是对于灵活性、自主性较强的语文这一门课程来说,特别要注意作业的均衡性、有效性和创新程度。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布置一项有趣、新颖的作业仍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语文作业布置的技巧,以不同的作业形式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享受知识的甘露。

一、坚持原则
原则是指导思想,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无论情况怎么特殊都不能改变意志,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1.时间经济性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作业量要少,但是必须突出巩固课堂知识这一作业功能,否则再少也是毫无意义的,即能够用最少的作业帮助学生去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样,一方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也为老师节省了很多浪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达到两全其美之效。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学生10个词语,让学生造10句话,要求用排比句型。

2.效果实用性原则。

这里虽然强调了创新,但是创新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切忌作业脱离生活,一味注重新奇,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可行性价值,即通过一项作业能够有利于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掌握。

这样在强调创新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加接近“社会实践是知识的归宿”这一真理。

3.作业多元化原则。

创新的一个要求便是力争打破单一、乏味的传统的作业方式,寻求作业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将各种作业的呈现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出其不意之效。

这样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所存在的缺点,推动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二、创新设计思路
1.注意作业的动态形式和静态形式。

小学生比较好动,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静态的作业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注意作业的动态和静态,最好能够兼顾两者。

静态,我们可以理解为相对传统的思考性较强而对于实践性要求较低的作业,比如说写作文。

老师可以从动态这一方面着手,比如改变“写”这一传统的作业递交方式,要求学生仅仅通过“口”来述说。

小学生的作文讲究“真实”,要求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行为。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培养、发展才能的好机会。

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听众”讲述自己的作文,可以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能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能力。

坐在下面的学生,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汲取台上学生的长处,两者相互借鉴,从而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或动静结合,或以静化动,在动静之中寻求平衡点,这也是突破作业固定化、单一化的一个好方法,老师只要能够攫取其中的妙处,自然也能够运用自如。

2.注意作业中的互动模式。

作业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这就好像放风筝,老师是放风筝的人,掌握着风向、速度以及高度,而学生是风筝,不能脱离放风筝者的引导,两者之间只有相互了解才能有默契,才能在众多的风筝之中脱颖而出,越飞越高。

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在这一方面,老师可以将作业以讨论的方式呈现。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重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然,老师可以纠正学生有些明显的错误,总结他们的观点,最后也可以适时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在老师与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作业的文艺性特征。

语文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人文气息更加浓厚,对于学生来说也更有发挥的余地,因此老师可以在这方面多花些心思,挖掘人才。

比如说表演课本剧、改编课本内容、续写文章等等,要抓住一切的可能性,不断翻新作业的形式。

学生对于这种作业,也是抱有极大热情的。

通过这种比较文艺化的作业方式,让学生感受扑面而来的文学气息吧。

三、结束语
其他的作业形式还有很多,老师一定要开拓思路,寻求新的作业布置形式,让作业二字不要成为学生恐惧的源头。

相反地,我们应该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拥有一份热情去欣赏作业、完成作业,减负的不仅仅是量,更是创新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骁洁小议小学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设计[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何淑妮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探究[J].语文学刊,2011,(06)。

[3]张锦芸用有趣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02,(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