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2015年1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15分,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而且玩火者必自焚。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一致好评,启示我们在饮食文化建设方面要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让美食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C.“萌萌哒”“任性”一路走来,在大量的流行语汇中登堂入室....,位列2014年网络流行语排行榜首。
D.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套书成为残本。
2、下列各项中与“数点梅花亡国泪”对仗工整的并能反映所歌颂的人物是()A.“一卷唐诗补蜀风”杜甫B.“二分明月老臣心”史可法C.“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D.“湘流应识九歌天”屈原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A.⑥③②⑤①④B.⑤①④②⑥③C.⑥③①④⑤②D.⑤①③④②⑥4、邓明为爷爷祝寿写了一副对联“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请问邓明的爷爷今年高寿?()A.七十岁B.一百岁C.八十岁D.六十岁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众多名人的加入,让原本冷门的慈善宣传——冰桶挑战——变得全球流行。
有报道称,中国是参加这一活动最多的国家之一。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D.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偃虹堤记①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②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③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④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发书按.图查看B.问其大小之制.规模C.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祸患D.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轻易7、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昔舟之.往来湖中者/ 而又常有风波之.恐B.盖虑于.民也深/ 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C.而.功未及就/ 其遗迹往往而.在D.而告来者不以.废/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第③段中欧阳修写这篇记的三点理由(3分)9、翻译句子(10分)①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
(3分)②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4分)③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3分)三、古诗鉴赏(10分)10、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
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②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
(6分)四、名句默写(8分)11、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③,子无良媒(《国风·卫风·氓》)④神人无功,(庄子《逍遥游》)⑤佛狸祠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⑥,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⑦些小吾曹州县吏,。
(郑燮《咏竹》)⑧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五、小说阅读(20分)“好了,”他说,“你说得够多了。
”他把怒气冲冲的同伴拽到门外的人行道上,然后转身回来。
“我想应该告诉你,太太。
”他说,“这场吵闹是怎么回事儿。
那位是布拉姆伯格。
他是建筑制图员,我和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
“他苦苦干了三个月,画出一份新市政厅的设计图,准备拿它参加有奖比赛。
他昨天上好色。
你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画图,画好后再用一撮陈面包碎屑擦去铅笔画线。
它比橡皮还好。
“布拉姆伯格一直在这儿买面包。
可是今天——嗯,你知道,太太,黄油不是——嗯,布拉姆伯格的图纸现在没用场了,只能切成块,做狭长的夹心面包。
”玛莎小姐回到里屋,脱去蓝点绸背心,换上她过去常穿的那件深咖啡的旧哔叽,然后把榅桲籽和硼砂的复方制剂倒在窗外的垃圾桶里。
12、小说两次提到了“两千元银行存款、一爿面包店和一颗同情的心”,请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4分)13、根据文本,概括玛莎小姐的人物形象(4分)14、小说前后三次提到“蓝点绸背心”,分别有什么含义?(6分)15、小说以“女巫的面包”为题,用意何在?这篇小说给了我们什么启示?(6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盛唐之音①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乃至将“兰亭”带入墓穴。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
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
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
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
⑤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
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16.文章对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与刘、张诗歌的气质风神进行类比分析,有哪些作用?(6分)17.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6分)18.“盛唐之音”有什么意蕴?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性两个方面简要概括。
(6分)七、写作(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
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
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
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高三年级2015年1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分,每题3分)1、(D)2、(B从梅花,亡国——《梅花岭记》史可法;其它的从词性对仗上也可以看出)3、(A )4、(C 古稀,七十岁;期颐,百岁;耋、耄,八十、九十岁)5、(C )6、(C虞,祸患,灾祸或D易,改变)7、(B)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中欧阳修写这篇记的三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