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病人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危重病人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它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方法 之一。大部分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真实自然。资 料来源真实可靠。
危重症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随时准备抢救。因此 ,护士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大多已采用这种 形式。
会谈法
是心理评估收集资料常用的一种基本 方法。会谈的内容、目标和方法都是围绕咨询 和治疗的目标组织的。
孤独、抑郁心理
危重病患者产生焦虑的同时易伴有孤独感。 孤独是患者受到隔离或分离后感到失去有意义联 系的一种内在主观的心理体验。患者害怕孤独, 患病后尤其思念亲人,希望有人一直陪伴,不愿 一人独处。ICU患者因交流减少及对陌生环境的不 适应,病情稍有好转就会产生孤独感。
抑郁症状一般在住院治疗的中期出现,可见 于不低于30%的患者。ICU环境容易使患者感到自 己病情严重,进而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抑郁心 理。对探视、治疗和护理多采取回避态度。
❖ 患者治疗环境给病人的精神影响也很大。
❖ 监护室里医患比例高,工作繁忙,同室病人的抢救甚 至死亡等更是给患者产生很强的刺激。患者与亲友隔 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等心理压力。
❖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服务质 量越高,给病人的安全性就越高。
四、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
观察法
是评估者通过感观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 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行为表现,如动 作姿态、面容、神志、语调、睡眠、应对行为等并收集研 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期待与依赖
危重患者身体虚弱,由于病情限制,生活自理 能力差,但出于对生存的渴望,期望能够迅速康复 ,故往往强化自己的患者角色,依赖性增强。经过 在ICU的一段治疗之后有些患者适应了ICU,但同时 对ICU产生依赖,而对离开ICU缺乏充分的准备,故 离开ICU时产生焦虑反应,表现出行为幼稚、退化, 希望得到全面照顾的情绪。
❖ 稳定患者的情绪 ❖ 创造良好的环境 ❖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 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 给予理解与支持 ❖ 采用舒适护理 ❖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针对患者家属的干预
稳定患者的情绪
娴熟的技术,沉着、稳定的举止,可消除患者心理疑 虑,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对患者要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措 施,不能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对患者流露出病情危重甚至无 法抢救的信息。
案例
• 雯雯(化名),女,16岁,高一学生,因”5.12”大地震被埋10 多小时获救,病情危重,转入ICU病房抢救治疗。
• 诊断:1.左下肢截肢术后伴感染;2.ARDS;3.急性肾功能衰竭; 4.左上肢运动障碍;经过27天的抢救治疗,病情好转,生命体征 平稳。
• 主管医生、护士对个案的描述:孩子任性、常哭泣、爱发脾气, 不配合治疗,夜间害怕,要医生、护士陪着,紧张、害怕疼痛, 轻度疼痛即不能忍受而哭闹不止,要求使用止痛剂。
三、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
1.源自疾病的因素
➢ 疾病直接导致心理问题 ➢ 对疾病的认知导致心理问题 ➢ 治疗过程所致的心理问题
2.患者自身的因素
年龄、性别和疾病情况和性格都是影响心理的因 素。中青年者心理变化比较大;高龄病人容易出现 精神症状;男性受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性 格内向的男性更易被影响。
睡眠型态紊乱
ICU内紧张的工作环境,休 息场所的改变,使患者的休息规 律打乱,易引起睡眠型态的改变 。同时药物的应用加上频繁的护 理治疗干预、持续的光线照射, 患者渐渐丧失昼夜的概念,导致 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甚 至口服镇静安眠药无明显效果。
迁居应激综合征
病人住院后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 境,这种环境的改变常导致生理或心理状 态上的紊乱。昏迷、麻醉觉醒后的患者也 时常会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
二、危重症患者常见心理反应
❖ 否定、逃避情绪 ❖ 紧张、恐惧心理 ❖ 焦虑 ❖ 孤独、抑郁心理 ❖ 睡眠型态紊乱
❖ 迁居应激综合征 ❖ 愤怒与敌意 ❖ 期待与依赖 ❖ ICU综合征
否定、逃避情绪
对于健康状态的突然改变,患者的心理防 御反应往往首先是有意或无意地采取一些否认 行为,这种否认是患者对疾病的本能心理防御 反应,而逃避是患者直接的行为反应。
• 咨询师初次看到个案的情况:孩子躺在病床上,精神差,表情默 然,眼神忧郁无助,对医生的治疗、护理及问候不理不睬。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 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 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 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 创造积极的语言及操作环境 将相同语系或相同国籍的病人安排在一起,以减少病人相互之间的陌 生感。与此同时护士还应掌握多种语言的常用对话(如英语)及我国各 民族方言,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熟练掌握ICU内所有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的 排除方法,并能对有关数据、检验结 果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处理。
❖ 急性心衰、急性心梗的患者,发病时由于心前区、 胸前区剧烈疼痛,患者往往面色苍白、出冷汗、不 敢做任何的活动,这种疼痛的体验使患者陷入极度 的恐惧而难以自拔。
焦虑
焦虑是患者个人的一种模糊不适感,感到内心有 一种莫名的紧张与恐惧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表现 为病人总是忧心忡忡或认为病情严重难以治愈。
神志清楚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常 表现为易激惹、烦躁不安、敏感多疑。有时伴有头 痛.言语的改变,有些病人语速加快,不间断,有 的病人音量提高,也有些病人讲话犹豫,语言表达 能力下降,口吃。
愤怒与敌意
愤怒和敌意是个体安全受到威胁时的一种本能 心理防御机制。这两种情绪可发生于患者对自己疾 病详情的了解时,也可发生在患者适应疾病的过程 中。在这个阶段,患者努力逃避或否认自己的患者 角色,并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依赖角色。但依赖角色 使患者感到无力或失落,同时可能无意识地产生愤 怒和敌意。愤怒或敌意的产生程度取决于失落的程 度。
调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广泛而全面。不足之 处是调查常是间接性的评估,材料真实性容易受被调 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心理测验法
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表现进行客观描述的标准化测量。它是测量心理现 象的数量化手段。
心理测验使用比较简单经济的数据来源,计分和 解释比较客观,所以心理测验是心理评估中最常用且 最科学的测试方法。
主要的心理测验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评定 量表等。
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是临床心理评估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临 床上常用的量表有症状自评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 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 密顿抑郁量表等。
五、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建立在护患沟通的基础上的,其实施 的必要条件是: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 治疗性人际关系,与此同时护士应全面深入的了解 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准确的评估,否则护 士无法介入患者的心理世界,难以实施有效的心理 护理干预。
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危重病人因自身疾病的原因,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较 普通病人更多,更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病友、家属及社 会团体的支持。因此, 在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方面需要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支持病人,最大程度的满足病 人的沟通需求。
给予理解与支持
❖ 对危重患者要理解并能谅解他们可能表现出的 过激行为。
紧张、恐惧心理
对发病无心理准备,明确自己的病情 状态,身体疼痛加剧,治疗环境的影响等都 容易引起患者精神紧张,进而产生恐惧心理。例如:
❖ 意外事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伤者处于超强度的应激源作用下,其心 理防御机制濒临崩溃,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持续数日 处于急性心理创伤后的情绪休克状态,表现为表情 淡漠、木僵、缄默不语、无呻吟等症状,有的可能 因为紧张恐惧拒绝救治。
⑵做好生理舒适护理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病人的心理舒适度
根据患者情况的差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 ❖ 气管插管病人应做好气管插管护理。 ❖ 要做到及时有效地镇痛。 ❖ ICU许多病人无法自行翻身,需要护理人员根据病
情给予患者合适的体位。 ❖ 对确实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在实施约束
前应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解释约束的目的和必 要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敌对行为,约束带松紧 适宜,给予衬垫。适时放松约束。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贝克认知疗法的理论观点是:人的情感与行为由其认知过 程所决定,错误的认知引起错误的判断和推论,导致病态 的情感和行为。
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来势迅猛,起病急,变化快,对 进入ICU的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相关 疾病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 合理的认识和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
⑶适时把握病人心理,促进心理舒适护理
❖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护 理措施和沟通手段。
❖ 采用多种方式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留心观察 病人的表情变化,利用语言、手势或者其他非 语言交流方式获取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病人 心理指导。
❖ 尊重患者隐私,维持患者的自尊。
⑷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舒适的环境
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 态。家庭经济压力太大,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动摇继 续治疗的决心。
3.来自周围环境的因素
❖ 病前境况较好的患者因为得病前后的情况反差太大 ,或者是因为手术对身体的不可逆的影响,担心出 院后无法恢复以前的状态,或者担心因为疾病失去 以前所处的良好的社会地位,这些都会对病人的精 神造成影响。
提高患者医疗环境的舒适度,给患者提供舒适、 温馨的就医环境。对ICU环境进行人性化设置,减少 因环境引起的不良刺激。制定合理的探视制度,通过 家属和亲友给患者的安慰和鼓励来增强舒适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调查法
调查法(survey method)是通过晤谈、访 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患者的有关资料,并加以 分析研究,从而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
调查对象包括被评估者本人及其周围的“知情人 ”,如同学、同事、父母、亲友等。危重症患者的调 查对象主要是患者的家属。调查方式除一般询问外, 还可采用调查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内容应 尽可能的详细,如患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既往史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