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语文讲义1、《草原》生字毯【】( )陈【】( )裳【】( )虹【】( )蹄【】( )腐【】( )羞【】( )涩【】( )微【】( )成语积累1、一片碧绿,十分广阔。

()2、颜色青翠,似乎在流动,富有生机。

()3、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多音字好【】( )【】( )勒【】( )【】( )裳【】( )【】( )解析课文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家。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剧本《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2.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2、《丁香结》生字缀【】( )幽【】( )雅【】( )案【】( )拙【】( )薄【】( )糊【】( )恍【】( )成语积累1、形容枯燥,一点兴趣和意味也没有。

()多音字糊【】( )【】( ) 【】( )几【】( )【】( )解析课文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

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

颜色:白色、紫色。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形状:“十字小白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2.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3.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4.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课文主题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3、《古诗词三首》德【】( )鹊【】( )蝉【】( )多音字宿【】( )【】( ) 【】( )卷【】( )【】( )说【】( )【】( )解析课文1.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2.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1、《宿建德江》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客:指作者自己。

野:原野。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比树木还低。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幕”是“客愁新”的原因;三、四两句把由于“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十分准确、生动。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我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书:饮酒喝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

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赏析:前两句先写云再写雨。

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天气骤变;后两句写风、写水。

风吹雨急去,望湖楼下,汪洋一片,令人惊叹。

诗人抓住景物特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译文: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纷乱地蹦进船里。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诗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横斜突儿的树枝。

惊鹊:受惊而飞离树枝的喜鹊。

鸣蝉:鸣叫的蝉。

旧时:往日。

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社林:社,土地神庙。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日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乡衬夏夜特有的声音,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

上片和下片都写得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送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田里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它们好像在稻花的香气里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4.《宿建德江》作者是唐朝诗人孟浩然,诗中描写了诗人暮宿建德江畔所见的江边夜景,抒发了自己孤寂、愁闷的感情。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诗中描写了望湖楼上所见的景色,由云到雨,又由雨到风,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诗的题目。

诗中描写了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花之歌》成语积累1、形容无比的大。

()2、心神都来到那里,形容一心向往。

()3、形容自我欣赏、自我怜惜。

()4、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或自命不凡。

()多音字饮【】( )【】( )解析课文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5、《七律.长征》生字崖【】( )渡【】( )成语积累1、形容道路遥远艰险。

()多音字蒙【】( )【】( ) 【】( )解析课文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

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1)“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交代文章体裁,“长征”是题目。

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五幅“征难图”:腾跃五岭图、疾跨乌蒙图、巧渡金沙图、飞夺泸定图、喜踏岷山图。

(3)诗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的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享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4)《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联,记载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5)这首诗重点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诗句中概括介绍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6)这首诗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头作为总起,其中“远征难”一词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而“不怕、只等闲”两个词则写出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全诗中能够表现出这种乐观向上态度的词语还有腾细浪、走泥丸、更喜、尽开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