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九课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主题说明】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体验不完美,最后领会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
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现。
2、情感目标: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难点: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刘伟故事或视频。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对于不完美是不是真的可以积极地面对。
2、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的程度是否很高。
【练习题】
1、张海迪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2、你想对不完美者说什么?
【教学参考素材】
刘伟的故事:刘伟出生于1987年,12岁时玩捉迷藏,摔靠在了10万伏的高压线上,失去了双臂。
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刚开始,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严重的事情,“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伤愈后他为了今后的生计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2002年,通过努力,他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
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他还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并且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高中的课程,成绩十分优益,考上大学不成问题。
然而命运对这位年轻人的残酷之处在于:总是先给了他一个美妙的开局,然后迅速地吹响终场哨。
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并且高压电对于他的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白血病的可能,所以他无奈放弃了体育。
此时一个从小藏在他心里的梦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小就梦想着能成为钢琴家的他,放弃体育,并且不顾家人劝阻,选择了放弃高考,学习钢琴。
但他的学琴路绝不是一番风顺。
当他报名参加音乐学校后,遭到音乐学校的拒绝和学校校长的侮辱与歧视,校长说他的加入只会影响校容,但坚强的他没有因此沉沦,他对音乐学校校长说:“谢谢你能这么歧视我,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看,我没有手也能弹钢琴!”于是,他开始自学钢琴。
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
他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
“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终于在脚趾头一次又一次的被磨破、被流血之后,他终于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
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他带着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
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
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
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
【心理学背景知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我对自体各个方面,如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认知,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自我意识的产生并非与生俱来,也不单纯是个体生物成熟的结果,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具体而言,它包括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
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它是对自我存在、身心活动状态、行为过程以及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有意识的反映, 是主格的我对宾格的我的知觉和对待。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个性形成的水平,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个性的形成有赖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自我中心期(8个月至3岁);第二是客观化时期(3岁至青春期);第三是主观化时期(青春期至成年),属于自我意识成熟,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其个性逐渐形成。
Freeman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这种趋势发生的时间,起伏的高度因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同而不同。
自我意识的曲线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高中后显著升高,大学毕业后开始下降,到中年后再次回升,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缓慢下降。
许多发展性研究也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跌宕的,尤其在某些关键期和转折期,如幼儿期、少年期,尤其是初中二年级。
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所处的环境、文化相联系。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都会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彭聃玲. 普通心理学[J].(修订版)[H],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04.
史静华,李亚琴,孙玉梅.(2007). 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1(6):1423-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