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大核心制度流程

八大核心制度流程

二、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一) 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 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日总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设总查对登记本。

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下一班负责查对。

(2) 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核对并签名。

(3) 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5)2(l)(2)(3)(4)(5)(6)(7)3(1)1) 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 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 抽血(交叉)前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室)、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等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 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 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数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

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 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 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

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 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 输血时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 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编号、供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4(l)(2)(3)(4)5(1) 姓名、、假牙等(2)称三方)师主持并填写表格。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前,参加手术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和/或洗手护士应全部到位,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得提前填写核查表。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如下:1) 麻醉实施前: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内容,三方共同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此次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麻醉医师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三方签名。

2) 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此次核查由主刀医师主持,三方签名。

3)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此次核查由巡回护士主持,三方签名。

(3) 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4) 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查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等数目(5)(二)1时间。

2不接待3时完成。

45班做好用物准备。

做到“十不交接”(衣着穿戴不整齐不交接,危重患者抢救时不交接,患者入院、出院或死亡、转科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医嘱未处理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数目不清楚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处理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用物准备不交接,交班志未完成不交接)。

6、交接班必须认真负责,接班者提前15分钟着装整齐上班进行交接。

对所有患者进行床旁交接。

需下一班完成的治疗、护理,必须口头、文字交代清楚。

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7、晨间集体交接班时,由夜班护士重点报告危重症患者、新人院患者和手术患者病情、诊断及治疗护理情况,参会人员认真聆听,晨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 分级护理制度护理级别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下达医嘱。

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

1、特级护理(1) 病情依据1)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 重症监护患者。

3) 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患者。

4)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

(2) 护理要点2、一级护理(1) 病情依据1)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 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 护理要点1) 至少每1小时巡视1次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 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4、三级护理(1) 护理依据1)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 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Tid 8:00 12:00 16:00Qid 8:00 12:00 16:00 20:00Q4h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Q6h 2:00 8:00 14:00 20:00Q8h 8:00 16:00 24: 005、医嘱执行后,由执行者签执行时间和姓名。

观察效果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记录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分娩应停止术前、产前医嘱,手术、分娩后执行术后、产后医嘱。

7、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

抢救和手术中需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事后督促医师据实、及时(6小时内)补开书面医嘱。

8、因故未能按时执行的医嘱,应设法补上;因故不能执行医嘱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记录。

9、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擅自用药。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的生命,护士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五) 抢救制度1、各临床科室必须设抢救室,有抢救组织、专科抢救常规和抢救流程图。

2、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

抢救车不上锁,但需贴封条,并注明时间和贴封条者姓名。

抢救车未用,每周也需进行清理(如更换过期包等),必须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术。

456789101吸引装置,给氧装置,根据科室特点备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2、抢救车装备(l) 用物心脏按压板,扳手,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夹板,电插板,抢救包(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纱布),输液用物(弯盘、压脉带、砂轮、皮肤消毒剂、胶布、棉签、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用物,输氧用物,根据科室特殊需要另备复苏囊,开胸包,胸穿包,气管切开包,消毒手套等。

(2) 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利多卡因,多巴胺,间羟胺(阿拉明),毛花苷丙(西地兰),呋塞米(速尿),去甲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

说明:(1) 以上药品根据科室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统一编号放于抢救车内,各科根据需要确定基数(5~10支)。

每次用后补足基数并帖好封条,签上封存日期及姓名。

(2) 静脉输液品种的配备:各医院、各科室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常用的液体1~2瓶。

(3) 抢救药品、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定位放置,定时检查,常规每周检查清点一次,每次使用后及时补充,随时保持备用状态。

(六) 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1、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护理缺陷、药物不良反应、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2(1)(2)(3)(4)实经过、3(1) 24小(2)(3) 护士长应于一般不良事件发生7日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l~3日内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报护理部,一份留科室保存。

4、结果分析不良事件上报后,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举一反三,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及缺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处罚及奖励护理部营造开放、公平、非惩罚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鼓励责任人及科室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视情况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对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重要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和保护;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经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七)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患者安全管理(l) 评估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向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 儿童、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和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设提示牌、加护栏等,落实床边安全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防坠床、烫伤、跌倒、误吸、导管脱出等意外事件发生。

(3) 患儿玩具应选用较大、不易误吞的物品,禁止玩弄刀、剪及易破损的物品;任何针头、刀剪、(4)2(1)(2)(3)(4)3(1)(2)(3)(4)4(1)(2)5(1) 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标志明显。

(2) 氧气房要上锁,做好交接工作。

(3) 有氧、无氧标志清楚。

(4) 对用氧患者进行注意事项宣教。

6、防盗安全管理(1) 做好患者宣传工作,妥善保管个人物品,贵重物品不放在病区(部门)。

(2) 晚10时清点、劝导探视人员离开,锁好大门。

(3) 加强巡视,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保卫科。

(八) 消毒隔离制度1、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兼职监控员,做好各项监测。

2、各病区(部门)人、物流向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感染性疾病科独处一区,与其他科室保持一定距离;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有单独的出入通道。

3、严格遵守清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4、诊疗用物按规定消毒灭菌。

5、护理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

用过的毛巾和抹布及时清洗消毒,床刷每日消毒1次,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按要求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6、准确配制各种消毒液,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

7、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免疫力低下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对特殊感染和传染病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8910一、1.2.3.4.5.6.7.8.二、1.2.3.1.(1)(2)饮食活动:活动期少食多餐,症状控制后恢复正常的饮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