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

1.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的关系: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在一定范围内既是大宗,又有可能成为小宗。

3.区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目的:分封制是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解决宗族矛盾;宗法制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4.君主专制不等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中央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5.正确认识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六部制标志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误以为其仅仅加强了皇权。

唐太宗后,三省六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相互牵制,提高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和行政效率,这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完善的表现。

明清皇权空前加强,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误以为它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

6.郡县制并非建于秦朝:秦统一后健全郡县制并在全国推行。

7.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郡县制的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制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

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政治;郡县制与血缘关系没有必然联系,是官僚政治。

8.明朝内阁不是明朝的中央机构:内阁并非法定机构,无决策权,内阁首辅不是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9.古代的监察制度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作用。

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10.古代科举制的影响辨析:科举制的产生是古代选官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历史进步。

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确实产生了许多像文天祥这样的封建名臣。

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与治国治民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也就造成考生钻研诗赋、醉心八股的消极倾向。

总之,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奴仆的考试制度。

八股取士不是科举制的新发展。

11.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12.手工业的经营形态辨析: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商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并成为中国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13.古代城市的演变:从空间分布看,古代商业城市的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相适应;从功能看,古代商业城市的变迁经历了政治中心→生产中心(手工业中心) →经济中心(商业中心)的演变。

1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是阻碍萌芽发展的具体原因。

15.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百家”意指其多,在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争鸣”意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16.顾炎武的民主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反映了顾炎武的政治思想,他在《日知录》中把亡国和亡天下区分开来,认为亡国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是民族沦亡。

17.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是近代民主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作用,但并没有上升到制度的批判,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仍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不能等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8.古代“民本”与近现代民主的混淆:古代民本与君主制相联系,虽有重民、贵民内涵,但民本思想根本上是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提出的,往往成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尤其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而近现代民主思想的核心是人民主权思想,也就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思想,是在肯定个体主体权利和社会主体权利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健全民主制度去保障这些权利。

19.儒学与西方人文主义的区别: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人文主义则是希腊民主制度的产物。

儒学以研究社会为主题,人文主义以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20.正确认识四大发明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21.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并非发明造纸术。

因为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经验的基础上,制成植物纤维纸。

22.中西科学差别:中国传统科技大多属于应用科学,主要源自整理传统典籍和经验总结;西方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注重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23.诗、词、曲关系的辨析: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新的诗歌体裁。

24.汉字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其按照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25.中国古代文化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6.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自然环境并不是古希腊雅典民主制产生的决定条件。

古希腊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政治及文化传统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推动了希腊城邦的形成,而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27.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在雅典社会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对雅典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造的一场革新运动,是雅典平民反对奴隶主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28.万民法与公民法关系辨析: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29.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性善观点:孟子和苏格拉底都主张性善论,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提出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孟子提出“性本善”,认为人天性是善良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0.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辨析:资本原始积累是以暴力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而资本积累是通过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积累资本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赤裸裸的、强盗式的直接掠夺,而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剥削。

31.工业革命的“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发明飞梭或者瓦特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机器。

32.两次工业革命的侧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侧重于轻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于重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33.英王成为“虚君”的标志: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4.“邦联制”与“联邦制”:邦有主权国家的意思。

邦联制国家是国家联盟,没有国家元首,国家权力高于邦联权力。

联邦制国家是主权国家,有国家元首,中央权力高于地方权力。

35.美国的国体与政体:共和制是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统治阶级采用何种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治权力机关。

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

36.英国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君主统而不治;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德国的君主立宪是形式上的,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37.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不是由总统或元首掌握行政权力,而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内阁制政府不是对总统或元首负责,而是对议会全权负责。

38.英国首相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英国议会选举结果直接决定了英国首相人选,而美国国会选举结果对总统的去留没有影响。

3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辨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对抗天主教权威,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的是文艺复兴借助了文学艺术形式,参与者仅限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借助了宗教的形式,参与者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0.西欧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其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并非反对基督教。

41.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尊重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社会,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

二者都是人文主义的重要体现。

42.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43.巴黎公社的爆发与失败: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演变而爆发,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44.马克思主义与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不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但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44.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比英国发达,相反,造成这种局面是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是中国经济来后的表现。

45.“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内涵: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