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养猪项目申请书教学文案

生态养猪项目申请书教学文案

二0一五年十一月十五日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项目背景情况“山林放养猪”是生态养猪的一种,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及天然饵料,搭配五谷类饲料。

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生态养殖的猪肉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山林放养猪”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放养在山野林间、无公害污染,绿色食品,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饲养“山林放养猪”市场前景广阔。

“山林放养猪”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地区域的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等地放养,喂五谷杂粮,让猪自由寻食和搭配五谷喂养,饮山泉露水,在饲养过程中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猪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这种方式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市场需求旺盛,此项目发展潜力大。

1.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项目合理性、可行性程度较高,是一个发展潜力大、风险小的好项目。

一是生态放养猪市场前景好。

现在的人越来越追求健康环保、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二是投资少。

据测算,项目投资约为48.7万元。

主要是场地建设和种猪。

三是效益明显。

该项目建成后,2年可收回投资。

而且社会效益明显,是发展循环经济,惠及社会、惠及农民的永久型、环保型、节能型、科技型项目。

四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非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提倡恢复、发展生猪生产政策。

也符合畜牧产业无公害发展政策。

1.3市场预计猪肉消费市场缺口较大。

猪肉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要副食品之一,生猪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

有资料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每年至少将有1000 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口,生猪出栏因此每年减少约200 万头。

而新增猪肉消费估计约有60 万吨,约935 万头。

绿色、环保、无公害、无添加剂的生态猪肉更是市场的俏头。

近年来生态猪肉的价格更是不断上涨。

2007 年7 月30 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切实搞好市场供应的同时,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养殖户(场)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准化规模饲养是生猪生产的发展方向。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

”文件还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和扶植政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业越来越大,通过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生产的猪肉,无污染,无药残,且色泽口感俱佳,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山林放养猪”项目具有投资少、建设快、环保、节能、省工、高效等显著优势,并可形成循环经济,所以市场前景十分广。

1.4风险预测风险预测防范风险是任何项目发展的必然考虑,也是养殖业最为担心的事,“山林放养猪”项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1.4.1疾病风险“山林放养猪”能大大提高猪的免疫力,使猪群健康,降低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大幅度降低猪的死亡率和药费的投入。

在国外这种模式被称为“免疫饲养”,甚至不打疫苗。

1.4.2成本风险“山林放养猪”可在保证猪只正常生长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1.4.3管理风险统一管理、统一市场运作,可大大降低管理风险。

2项目建设条件2.1地理条件地理位置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上游,最低海拔高度550m,主峰海拔高度1356m。

场地选择在海拔560米左右的山林地,是黑山猪放养的好地方。

2.2气候条件气候多样,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明显,具有高原山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

由于有大面积森林覆盖和受海洋季风的影响,故气候凉爽,四季宜人。

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4℃。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轻雨细,气候宜人,更是适合黑山猪的生长习性。

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3.1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据,以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增加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兴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加快养殖业建设步伐,向规模化、效益化转移,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改变粗放、低效的传统放牧方式,实现养殖业经济高效发展。

3.2总体目标通过有利的措施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快经济发展。

3.3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采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多种措施科学合理配置,发挥效益。

(2)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猪生产的原则。

(3)科学依法管理项目及项目资金,确保产生最佳效益。

4主要建筑物4.1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4.2公用辅助工程本设计内容包括给水、排水、供电和仓储设施等。

4.2.1给排水工程a)给水工程本项目日生产、生活耗水约60吨,利用山水供水管网,配套给排水管网即可。

场区供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公用系统,为了保证任何一点不间断供水,场区水管网呈网状布置,并设有蓄水池。

b)排水系统场区排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废水和雨水分流制管网沿道路布置,生产、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场区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雨水采用地面径流排水方式,沿场区雨水口,汇集地面雨水,就近排出。

5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1投资估算依据⑴土建工程:项目土建工程造价估算主要参照项目区当地近期类似工程有关预、决算指标,结合本工程进行适当调整。

⑵备及安装工程:设备造价采用生产厂家询价和根据市场确定。

5.2项目投资估算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48.7万元,见投资估算表投资估算表5.3、资金来源与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48.7万元。

1) 申请财政补助投资40万元。

2) 项目自筹8.7万元。

6环境影响评价6.1场地环境条件本项目场址位于三匹虎林场,占地面积约200亩,全部为上林,交通十分便利,主场区水、电、路已实现“三通”。

周围无污染源,自然环境良好,完全符合种畜禽养殖场建设条件。

6.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6.2.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和噪音,但对环境影响较小。

6.2.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有废水、粪便,采取环保措施还林还田后,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3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养殖场产生的废水、粪便,及时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周围林地、农田农作物施肥。

6.4环境保护投资由于项目生产对环境影响极小,因此,不设专门的环保投资。

6.5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方面,项目生产对周围环境污染极小。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粪便在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后还林还田,并加强管理,杜绝事故发生的前提下,对内环境和外环境影响较小,从产业政策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项目可行。

7劳动安全加强劳动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预防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设备事故,是工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7.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项目生产从原料饲料加工到养殖场管理均为无毒、无害物,生产饲料是易燃物,生产过程有危险的是车间用电及野猪伤害。

7.2安全措施方案a)本工程采用的劳动安全设计依据《生产设备安全设计总则》GB5083—85《电器设备安全设计导则》b)安全措施◆厂内主要安全措施:设备选用国内重点生产厂家生产的名优产品;建筑物室内外、通道宽度,门开启方向、宽高度均按防火规范设置;保证电器设备质量。

所有电器动力线均应敷设在电缆桥架内,所有电器设备应接地,动力电机设有熔断和过载保护装置。

◆厂工人上岗前都经过上岗培训,学习用电常识,随时解决用电故障。

7.3卫生防治污染、预防职业病患的危害、防人身伤害事故,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是设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a)工人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养殖技术和饲料加工操作技能。

b) 为工人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口罩等,以减少员工接触污染源的机会。

8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8.1可行性研究结论a)绿色食品是世界消费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威胁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发达国家民众的环境意识迅速增强,保护环境,提高食物的安全性,保障人身健康,成为人们关心的一项重要的大事。

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食品已经成为世界的消费潮流。

绿色食品生产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b)绿色食品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要求吃饱、吃好,而且开始追求吃得安全和健康,安全健康消费正在成为我国人民消费的主题。

党中央提出了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其核心任务是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因此,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我国新阶段农业生产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也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8.2建议1、建议领导部门批准实施,并给予资金支持。

2、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扶持,以保证项目按期建设,尽早投入生产,发挥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