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 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正 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 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错误的人生目 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在 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以追逐个人私利为目的,忽视国家和集体利 益,甚至做出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
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 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 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 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 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 的解放而奋斗。
14
“最美司机”吴斌 “最美战士”高铁成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二.人 生 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 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 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为什么活着? 人怎样去活?
活的怎么样?
1.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 的是人生 观核心。
有什么样的 人生目的就 会有什么样 的人生态度、 就会追求什 么样的人生 价值。
15
寓言小故事 明确的目标——“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 桶”救了第三只青蛙的命。
• 三只掉进鲜奶桶中的青蛙
•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 待着死亡的降临。
•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 能跳出去了。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目的;
是指生活在 一定历史条 件下的人, 对“人为什 么活着”这 一人生根本 问题的认识 和回答,是 人在人生实 践中关于自 身行为的根 本指向和人 生追求。1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是人生 行为的动力源泉。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 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 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 课题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 生发展方向前进。
• 比孟子稍晚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荀子认为 “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今人之性,生而有 恶疾焉。今人之性,生而有耳目之欲焉。今人 之性,生而有好色焉”,并对孟子的性本善展 开了激烈的批判。首先荀子认为孟子不懂 “性”“伪”之分,所谓人性者是“天之就也, 不可当,不可事”。“性”就是人与生具来的 自然属性,任何经过后天习得的都不能称之为 “性”。
• 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 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 于是,这第三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搅拌下 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奋力一跳终于跳 出了奶桶。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 在人的一生当中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将会与各种矛盾进行斗争。 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人生目的不同将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 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 道路,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呈现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生 态度,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萎靡不振。在历史上和现实生 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其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和指引下,以昂扬 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惭跳
的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之间存在
崖而死。斯芬克斯后来被比喻
着激烈的关于统治权的争斗。
作谜一样的人和谜语。
人的本质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1 1.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
起点和理论依据。 2.孟子的性善论既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又是对仁的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间 第人生 • 人生观 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斯芬克斯之谜
柏拉图的“人”
•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 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 怪兽。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 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
决定作用. • 个人与社会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
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 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把个人与 社会对立起来.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过分夸大个人的需要. 个人意志.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错误的
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具体地说包括两 个方面: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在人与人 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 总结: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有各自看法,孟 子、王阳明认为性本善,荀子、柏拉图认为性本恶,马克思、卡西尔, 叶澜等学者又有不同观点。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人性到底为何,而 但但就孟子、荀子的性善论性恶论中重视教育、环境和人的自身的努 力对人教化发展积极作用做浅要的论述,以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 所启迪,以期对怎么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开展更人性化的教育,以 及更好的发挥人的自觉性,能动性以更好的培养人有所裨益。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 二、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 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 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 三、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 “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 者然。” • 四、本性也需要“养”。 •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 孟子讲性善的最经典的例子是,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落井的时候,每个路过的 人都会本能地不加思考地向前把他拉住。 • 一、“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
• 柏拉图认为,人是由灵魂和肉体两 个部分构成的,肉体就像监狱一样 把灵魂困在身体内。而灵活又由三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
个部分构成:理性,激情和欲望
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
(激情和欲望构成非理性部分)。
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错,
它们分别对应于三种不同的德行:
就被害死。然而俄狄浦斯猜中
智慧、勇敢和节制。柏拉图认为人
归纳
三.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 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 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 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 对待生活的态度。
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 [原理内容]:个人结成社会而存在发展 • 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根本起
• [方法论运用]:根据社会条件开展个人活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尊重 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社会发展,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无所作为的观点.
布置作业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 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费尔巴哈提纲》
人的本质
性人 的 属
人的自然属性
人性的物质前提
人的社会属性 人性的根本特征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主要是以本 能需要为基 础的食欲、性欲和自身保存(防卫本能)三种基本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