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2 兰州目录1-4知识点总结5试题16-7试题28-10试题311-26复习题注:所有题目均有解答,或详或略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1.1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1.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2、掌握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3、掌握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1.3机械加工质量,1.4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1、掌握机械加工质量。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1.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6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2、掌握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
(1.7 基本尺寸链理论)1、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性。
2、掌握尺寸链的分类。
3、掌握尺寸链的基本计算方法。
4、掌握尺寸链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
5、掌握工艺尺寸链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2.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2机械加工工艺性审查)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性审查基本内容。
(2.3毛坯的选择,2.4工艺路线的拟定)1、掌握毛坯的选择2、掌握工艺路线的拟定(2.4.4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安排,2.5.1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2.5.2切削用量的确定)1、掌握加工阶段的划分2、掌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3、切削用量的确定(2.5.3加工余量的拟定,2.5.4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1、掌握加工余量的拟定2、掌握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掌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2.6 数控加工工艺概述)掌握数控加工工艺概述(2.7工艺方案的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3.1概述)1、掌握工艺方案的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2、掌握机床夹具概念、组成、分类(3.2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掌握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3.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3.4夹具的其他元件)1、掌握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2、掌握夹具的其他元件(3.5典型夹具,3.6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1、掌握典型夹具设计要点2、掌握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控制 1.1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1.2、几何及原理误差及磨损)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4.3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4.4工艺系统的热变形,4.5其他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改进措施)能够系统地掌握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误差测量及起计算.(4.6加工误差的统计学分析)1、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学规律;2、掌握分布图分析方法(4.6加工误差的统计学分析(续),4.7控制加工精度的途径)1、掌握点图分析法2、掌握控制加工精度的途径(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5.1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5.2机械加工中的振动)1、掌握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2、掌握机械加工振动的具体概念和分类(5.2机械加工振动(续),5.3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1.理解机械加工中的受迫振动2.理解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3、控制表面质量的具体的方法.(第六章、装配工艺规程制定,6.1装配与装配精度,6.2装配的组织形式及生产纲领,6.3装配尺寸链)重点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画出尺寸链的具体方法和熟悉掌握和运用相关尺寸链进行具体设计.(6.4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6.5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重点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画出尺寸链的具体方法和熟悉掌握和运用相关尺寸链进行具体设计.(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式7.1非常规加工方法)掌握非常规加工方法知识基础.(7.2成组技术,7.3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7.4先进制造模式)1、掌握成组技术原理2、掌握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3、掌握先进制造模式的基本内容试卷11.粗加工时,切削用量一般以提高 、降低 为主。
精加工时,应以保证 为主,兼顾 与 。
2.加工精度是指加工后零件在 、 、 等方面与理想零件的符合程度。
3. 轴类零件一般采用 作定位基准。
4.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表面之间的 、 和 。
5.在装配精度即定的情况下,组成环数越 ,则组成环所分配到的公差值就越 ,零件加工越经济。
6.在尺寸链中,当其余组成环不变时,将某一环 或 封闭环却随之 或 该环称之为减环。
8.主要支承用来限制工件的 。
辅助支承用来提高工件的 和 ,不起 作用。
9.斜楔的自锁条件公式表达式是 。
10. 零件加工后,在几何尺寸、形状相互位置方面与理想零件的符合程度是 。
1.生产率 生产成本 加工质量 生产率 生产成本2. 形状 尺寸 表面相互位置3.中心孔4.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 装夹方便5.少 大6.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8. 自由度 装夹刚度 稳定性 定位 9.21ϕϕα+≤10.加工精度4.表面质量:是指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层的几何结构,以及受加工的影响表面层金属与基体金属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
三、问答题(每题7分 共42分)1. 选择精加工或半精加工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必要的生产率,按工序余量选择合适的a p ,按表面质量要求选择合理的f,然后在保证刀具合理耐用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尽量大的V c 。
2. 何种情况下采用顺铣?何种情况下采用逆铣?.粗加工或加工有硬皮的毛坯时,多采用逆铣。
精加工时,加工余量小,铣削力小,不易引起工作台窜动,可采用顺铣3. 指出下图所示零件需限制的自由度。
5.简述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1)上道工序留下来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缺陷。
(2)上道工序的尺寸公差。
(3)本工序加工时的安装误差。
左图需限制五个自由度即:z y y x x 、、、、 右图需限制五个自由度即:z z y y x 、、、、试卷2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铣刀方向与工件方向相同称铣削方式。
2.切削层面积仅与和有关,增加,切削厚度增加。
增加,切削层宽度增加。
3. 工艺路线是指从毛坯制造开始经、、生产出产品、零件所经过的工艺路线。
4.工序分散是指,零件工艺过程中工序,工艺路线,工步内容。
5.短圆柱销可限制个自由度。
长圆柱销可限制个自由度。
菱形销可限制个自由度。
圆锥销一般只能限止个自由度。
窄V形块限止个自由度。
长V形块限止个自由度。
6.尺寸链中尺寸称封闭环。
7.车加工细长轴时,常用和来增强刚性,提高加工精度。
8. 设计基准是指在上用以确定其他、、的基准。
9.零件磨损一般分为磨损、磨损、磨损三个阶段。
10.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机床、、工件和刀具四要素组成。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3分共15分)1.积屑瘤:2.过定位:3.逆铣法:4.封闭环:5. 试切法面定位加工725Hφ孔的工1.旋转进给顺铣2.a p f f a p3.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4. 多长少5. 2 4 2 3 2 46.最后间接保证7. 中心架跟刀架8.零件图上点线面9.初期正常急剧10.夹具二、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1.积屑瘤: 以中速或较低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在刀具前面粘结一些工件材料,形成一个硬度很高的楔块,称为积屑瘤。
2.过定位: 工件的某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的现象称过定位。
3.逆铣法: 铣刀的旋转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的铣削方式称逆铣法。
4.封闭环:在尺寸链中最后间接保证的尺寸称封闭环。
5.试切法:这是一种通过试切工件、测量、比较、调整刀具、再试切,直至获得要求的尺寸的方法。
三、问答题1、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称定位基准。
2、(a)图三爪夹盘限制工件的zzyyx、、、、五个自由度。
后顶尖限制zy、两个自由度。
(b)图三爪夹盘限制工件的zzyy、、、四个自由度,中心架限制了zy、两个自由度。
(c)图三爪夹盘限制工件的zy、两个自由度,后顶尖限制了zy、两个自由度。
3.(1)粗加工阶段(2)半精加工阶段(3)精加工阶段(4)光整加工阶段(5)超精密加工阶段。
目的:(1)保证加工质量(2)合理使用劳动力和设备(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4)及早发现毛坯缺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5)保护零件精加工后的表面。
4.由动力装置和夹紧部分组成。
对其要求有:(1)夹紧力大小适当(2)工艺性好(3)使用性好。
5.设计基准与工序定位基准重合称基准重合。
它可避免因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或有关的某几道工序中尽可能采用一个(或一组)定位基准,称基准统一。
它的优点是(1)便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2)可减少装夹次数,便于工序集中,简化工艺,提高生产率。
(3)可以减少夹具数量和简化夹具设计。
6.(1)保证产品质量,力求提高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
(4)尽量减少装配工作所占的成本。
四、计算题L=mm05.010.065--试卷3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四要素组成。
2. 尺寸与尺寸之差称表面加工余量, 尺寸之差称工序余量。
3. 机床夹具由装置、装置、和组成。
4.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偏差之和。
5.结构工艺性是指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性和性。
6.表面质量包含表面的,表面层的变化,表面层的其它的变化。
7.在尺寸链中,当其余组成环不变时,将某一环或封闭环也随之或,该环称之为增环。
8. 生产纲领是指包括和在内的年产量。
9.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可划分为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10.铣床夹具一般要有和装置,以确保在铣床工作台上安装准确以及加工的尺寸精度。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3分共15分)1.零件结构工艺性2欠定位3.工序集中: 4.六点定则5. 表面质量:三、问答题(每题7分共42分)圆棒料。
四、计算题(13分)如图所示加工轴上一键槽,要求键槽深度为mm16.05+加工过程如下:1.车外圆mm10.05.30-φ。
2.铣键槽保证尺寸H 。
2. 热处理。
3. 磨外圆保证尺寸mm 024.0008.030++φ。
试确定工序尺寸H 及其上、下偏差。
参考答案一、填空1.机床 夹具 刀具 工件2.毛坯 零件图 两相邻工序3.定位 夹紧 夹具体 其它装置或元件4.上 下5.满足使用 可行 经济6.几何形状 机械性能 物理机械性能7.增加 减小 增加 减小8.废品 备品9. 粗加工 半精加工 精加工 光整加工 超精加工10. 定向键 对刀二、解释下列术语1. 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