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0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十、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防止在易燃易爆区域由于动火作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确保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所有动火作业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动火作业是指动用明火或可能形成着火源(可导致着火)的作业,如产生明火的气割和焊接作业等。

4 职责
4.1行政部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4.2安全主任负责批准《动火作业许可证》。

4.3动火作业监护人负责动火作业的现场监护工作。

5 动火安全管理规定
5.1未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禁止动火作业。

5.2可以移出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禁止在危险区域内动火。

5.3动火单位监护人必须在现场执行安全监护任务,否则不准动火。

监护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及环境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停止动火作业。

5.4动火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交叉作业。

5.5所有在禁火区域内或禁火设备上的动火作业,在动火前和动火过程中必须用测爆仪对动火点及周围环境进行取样检测,确认可燃气体浓度低于5%LEL(LEL 表示爆炸下限)才可动火,取样点的选择必须有代表性,如可燃气体比空气重则在下部取样;反之,则在上部取样。

5.6动火点周围(15米范围)的易燃物质应清除干净;附近难以移开的易燃物品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5.7动火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5.8动火作业结束后,动火人员必须彻底清理现场火种、残留物,经监护人检查确认没有火险隐患后,才能离开现场。

6 动火申请、许可、审批
6.1动火证
6.1.13动火作业部门必须填写《临时动火作业呈批表》,向安全主任报批。

6.2动火许可、审批
动火作业申请人必须认真填写《动火作业许可证》。

6.2.1动火作业申请人必须写明动火作业的范围、设备、起始日期及期限、工作详述、使用工具等内容;应根据动火作业的性质、级别,规定动火时应具备的工作条件和安全防护措施,并签名确认。

6.2.2安全主任负责批准《动火作业许可证》,并签名确认。

7 动火作业实施
7.1动火前的检查
7.1.1动火作业单位与动火现场单位人员共同检查动火现场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具备动火条件后,并签字确认,方可在规定的动火时间内动火。

7.2动火监护
7.2.1动火实施全过程监护。

动火作业单位必须指定专责监护人在现场监护。

7.2.2监护人在接到《动火作业许可证》后,检查其规定的工作条件和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全部落实。

若是,监护人签字准许动火作业;若否,则不予签字,不准动火作业。

如《动火作业许可证》规定的条件和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变化,必须暂停工作,并向《动火作业许可证》审批人报告。

7.4动火实施
动火作业均须严格执行本制度中的“动火安全管理规定”。

7.5动火检查
7.5.1安全主任、动火作业负责人在动火作业期间须对动火作业和监护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7.5.2安全主任、动火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一经发现现场继续动火作业会危及安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则有权立即要求停止动火,动火作业单位必须无条件停止动火作业。

恢复动火必须经动火作业单位与动火单位协商一致,采取了进一步安全防护措施后,并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中列明,方可恢复动火。

7.5.3每日动火作业收工前,动火作业负责人要和监护人共同检查动火现场。

如符合安全要求,则监护人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的结束时间/检查人一栏签字,方准动火作业人员离去。

7.6现场清理
动火作业完成后,动火作业单位负责清理动火作业现场。

动火作业负责人通知监护人检查、验收。

现场清理符合要求后,动火作业负责人在“工作完成人”栏签名,监护人在“工作完成验收人”栏签字。

7.7动火记录
7.7.1各动火现场单位须对各自每次动火作业的有关记录存档,以备查阅。

8 相关文件
《危险作业审批制度》9 记录
《动火作业许可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