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边坡施工安全措施

高边坡施工安全措施

龙岗区边坡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1、总则1.1为规范边坡施工安全,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龙岗区边坡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本办法。

1.2 除执行本办法外,还应执行国家和省、市相关的规范和规程。

2、一般规定2.1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水文地质条件、现场环境等因素,制定满足边坡施工安全生产要求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

对于垂直高度大于6米的高边坡施工技术方案应聘请技术专家对高边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合格后报区施工安全监督站备案。

2.2 施工区和生活区应严格分离,生活区与施工区的有效距离应满足安全要求,严禁在边坡施工区下方半径H*10米(H为边坡垂直高度)、角度30度的扇形范围内搭设生活区和其它任何临时建筑。

施工生产区域应实行封闭管理,主要进出口处应设有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和安全文明生产规定、禁令。

与施工无关的人员、设备不得进入施工区。

2.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硬底鞋、带钉易滑的鞋和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2.4在施工现场行走应注意安全,不得在边坡下方休息或停留。

2.5临边、危险区域、易燃易爆场所、变压器周围应设置围栏和安全警示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设施、警示标志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得移动和拆除。

2.6从事高边坡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高边坡作业。

2.7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不得抛掷。

2.8遇有影响施工安全的恶劣气候(暴雨、台风)时,禁止进行高边坡作业,施工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地带。

3、施工准备阶段3.1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技术方案。

影响边坡施工安全的危害因素有:3.1.1开挖线上部不稳定岩体、松动岩块,直接影响下部作业安全,应进行清除或加固支护处理。

3.1.2岩石性质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抗软化能力、强度、组成、透水性等。

3.1.3岩层的构成与结构的影响: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构面的胶结情况、软弱面和破碎带的分布与开挖坡面的关系。

3.1.4水文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及动态变化,地表水的作用情况。

3.1.5地貌的影响主要是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

3.1.6风化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风化作用减弱岩石的强度。

3.1.7气候影响因素,暴雨、台风。

3.2施工布置3.2.1 现场施工总体规划布置应遵循保证安全、有利施工、便于管理的基本原则。

3.2.2 生产、生活、办公区和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地基稳定,不受洪水、滑坡、泥石流、塌方及危石等威胁。

2、交通道路畅通,区域内通行道路宜避免与施工主干线交叉。

3、生活、办公房屋,仓库的间距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4、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远离其它区并满足相关规定布置。

3.3施工道路布置3.3.1 施工区内机动车辆临时道路应符合以下规定:1、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纵坡不得超过15%。

2、道路最小转变半径不得小于15m,因自然条件限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应有足够的回车场地和安全墩)。

3、路面宽度不得小于施工车辆宽度的1.5倍,且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窄于7.0m,单车道不宜窄于4.0m。

单车道在可视范围内应设有会车位置。

4、路基基础及边坡保持稳定。

5、在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及叉路、涵洞口应设有相应警示标志。

6、悬崖陡坡、路边临空边缘除应设有警示标志外还应设有安全墩、挡墙等安全防护设施。

7、应设有排水设施,排水设施不得占用有效路面。

3.3.2施工现场临时性桥梁,应根据桥梁的用途、承重载荷和相应技术规范进行设计修建,并符合以下要求:1、宽度应不小于施工车辆最大宽度的1.5倍。

2、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1.0m,并应设置防护栏杆。

3.3.3 施工现场架设临时边坡人行栈桥应符合以下要求:1、基础稳固、平坦畅通。

2、人行坡栈桥宽度不得小于1.2m。

3、手推车便桥宽度不得小于1.5m。

4、临边、临空处应按规定设有挡脚板、防护栏杆等。

4、开挖4.1覆盖层开挖4.1.1在覆盖层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清理完边坡的风化岩块、堆积物、残积物和滑坡体,并在适当位置修筑拦渣坎,保证下部施工安全。

4.1.2在覆盖层开挖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截水、排水沟的施工,验证排水效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4.1.3覆盖层开挖应按设计边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坡面按设计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4.1.4坡面随开挖下降及时进行清坡,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支护主要采取锚固、护面和支档几种形式。

4.1.5作好汛期防水、边坡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造成事故。

4.1.6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面不能及时支护时,应预留保护层,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

4.1.7需人工开挖的坡面覆盖层,应在开挖范围内,按照每人控制2.5m的水平距离,作业人员系安全带,从高处分条带向下逐层依次清理,相邻5人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1.5m,所有人员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3m,对于块体较大、人工无法撬动的孤石,宜爆破后清除。

4.1.8在覆盖层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4.2边坡石方开挖4.2.1边坡石方开挖采取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同时应作好边坡开口线上下一定范围内的锁口和锚固工作。

对于需要支护的边坡,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永久支护中的系统锚杆和喷混凝土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一个梯段高度,永久支护中的预应力锚索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两个梯段高度。

4.2.2边坡开挖时,不得采用对坡面产生破坏的爆破方法,可在坡面3-5米以内预留保护层;也可先进行坡面预裂爆破再进行主体石方开挖爆破,一般采用梯段加预裂爆破一次开挖。

严格控制一次最大单药量,质点振动速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2.3对于边坡易风化破碎或不稳定的岩体,应先做好施工安全防护,边开挖边支护。

在有断层和裂隙发育等地质缺陷的部位,应在支护作业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4.2.4在开挖面靠近马道或平台设计高程时,各级马道及平台预留1.5~2m的保护层,保护层开挖严格按照保护层开挖技术要求进行,并在马道或平台外侧,分别设置马道护栏及其它挡渣措施,以免石渣滑落。

4.2.5在靠近其他建筑物边沿或电杆、电缆、电线、风水管等附近开挖时,应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

4.2.6边坡开挖的分层厚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两马道间的高差、钻孔设备和装载机械的技术参数等因素确定。

4.3锚杆、锚索及爆破钻孔作业:4.3.1钻机司机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后方可单独操作。

4.3.2钻机的工作地面应平整,在倾斜地面作业时,履带板下方应用楔形木块塞紧。

不得在斜坡上横向钻孔作业。

4.3.4开钻前,应检查工作面附近岩石是否稳定;爆破钻孔应检查有无盲炮,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否则不得作业。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在残空中钻孔。

4.3.5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4.4爆破作业。

4.4.1爆破作业单位必须具备公安部门颁发的爆破作业许可证,爆破作业前应在当地公安部门备案。

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并经公安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类别、级别的资格证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

4.4.2爆破方案必须经当地公安机关部门审批,按审批后的爆破方案作业。

4.4.3爆破作业应符合《爆破安全技术规程》(GB6722)的规定。

4.4.4预防爆破毒气中毒的措施:作业人员避炮应选择上风方向的安全位置;使用合格的炸药;爆后15min内不得进入爆区。

4.5土石方挖运4.5.1进入高边坡部位施工的机械,应全面检查其技术性能,不得带病作业。

4.5.2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区前,应对经过线路进行检查,确认路基基础、宽度、坡度、弯度、桥梁、涵洞等能满足安全条件后方可行进。

4.5.3施工机械工作时,严禁一切人员在工作范围内停留;机械运转中人员不得上、下车;严禁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驾驶室内超载,出渣车车厢内严禁载人。

4.5.4挖掘机械工作位置要平整,工作前履带要制动,挖斗回转时不得从汽车驾驶室顶部通过,汽车未停稳不得装车。

4.5.5机械在靠近边坡作业时,距边沿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确保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地基上。

4.5.6装载机行走时,驾驶室两侧和铲斗内严禁载人。

4.5.7推土机在作业时,应将其工作水平度控制在操作规程的规定以内。

下坡时,严禁空挡滑行。

拖拉大型钻孔机械下坡时,应对钻机阻滑。

4.5.8运输车辆应保证方向、制动、信号等齐全可靠。

装渣高度不得高出车箱,严禁超速超载。

4.5.9施工机械停止作业时,必须停放在安全可靠、基础牢固的平地,严禁在斜坡上停车,临时在斜坡上停车,必须用三角木等对车轮阻滑。

4.5.10施工设备应进行班前班后检查,加强现场维护保养,严禁“带病”运行,不得在斜坡上或危险地段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5、支护脚手架5.1脚手架搭设5.1.1脚手架搭设前,应明确脚手架的设计及使用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指导书。

5.1.2脚手架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规定进行设计、施工;严格履行方案的设计审批、验收程序;使用过程中,加强维护和管理。

不准随意修改和变动其结构。

5.1.3脚手架宜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设计施工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的规定,应编写设计计算书,对脚手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进行计算,并按规定审批。

5.1.4坡度大于60度以上的边坡支护脚手架应采用垂直整体防护脚手架,坡度小于60度(含60度)高度大于6米的应采用分级斜支撑防护脚手架。

5.1.5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合格证,施工前应对现场搭设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没有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上架作业。

5.1.6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禁交叉作业。

5.1.7因施工需要,增设临时悬挑式平台(如悬挑式操作平台等)时,应对脚手架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重新进行复核计算,在确保安全并经批准后执行。

5.1.8脚手板铺设应遵守下列规定:1、在人员经过的地方脚手板应满铺、铺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2、脚手板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cm;3、对头搭接时,应架设双排小横杆,其间距不大于20cm,不得在跨度间搭接;4、在架子的拐弯处,脚手板应交叉搭接;5、脚手板的铺设应平稳,绑牢或钉牢,脚手板垫木应用木块,并且钉牢。

5.1.9脚手架在投入使用前,应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联合验收,合格后办理签证手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