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配置管理
为了控制工作产品,建立和维护配置管理和更改管理的系统。
– 配置管理系统包括存储介质、规程和访问配置管理系统的
工具。 – 更改管理系统包括存储介质、规程,以及记录和访问更改 申请的工具。
SP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典型工作产品: 具有受控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系统。 b) 配置管理系统访问控制规程。 c) 更改申请数据库。
序言
– 续2
可置于配置管理下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l 计划。 l 过程说明。 l 需求。 l 设计数据。 l 产品规格说明。 l 代码。 l 编译程序。 l 产品数据文件。
序言
– 续3
– 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可按多个粒度级实施。 – 配置项可以分成配置部件和配置单元。 – 在本过程域中只使用术语“配置项”。所以,在这些实践中
a)
SP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子实践:
a)
建立配置管理的多级控制机制。 – 通常基于项目目标、风险和/或资源选择控制等级。 控制级可因项目生存周期、所开发系统的类型和特定 的项目需求而异。 – 控制级的例子,包括:
b)
SP 1.1
标识配置项
子实践:
d)
–
指明每个配置项纳入配置管理的时机 。 确定何时应将工作产品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准则,包 括: l 项目生存周期的阶段。 l 工作产品就绪可作测试时。 l 对工作产品所期望的控制程度。 l 成本和进度约束。 l 顾客需求。
SP 1.1
标识配置项
子实践:
–
配置标识是下列各项的选择、创建和规格说明: a) 交付给顾客的产品。 b) 指定的内部工作产品。 c) 采购的产品。 d) 工具和项目工作环境的其它主要资产。 e) 在生成和描述这些工作产品时所使用的其他项 。
SP 1.1
– – – – –
标识配置项
置于配置管理下的项可包括定义产品需求的规格说明 和接口文档。 是否还包括其他文档(如,测试结果),取决于它们 对产品的关键性。 “配置项”是为配置管理指定的实体,它可以包含 构成基线的多个相关工作产品。 这个逻辑分组便于标识和受控的存取。 为配置管理选择工作产品应基于策划期间所建立的准 则。
e)
标识负责每个配置项的所有者。
SP 1.1
标识配置项
评价要点:
有文档化的配置项选择准则。 ② 指明每个配置项的: – 唯一标识符; – 重要特征; – 受控时机; – 责任人。 直接证据:
①
《SCI选择准则》; ② 《SCI标识清单》。
①
SG1
建立基线
SP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SP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SP 1.1
标识配置项
子实践:
–
可以是配置项一部分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l 过程说明。 l 需求。 l 设计。 l 测试计划和规程。 l 测试结果。 l 接口说明。 l 源代码。项
子实践:
对配置项赋予唯一的标识符。 c) 指定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征。 配置项特征的例子有: 作者、文档或文件类型,以及软件代码文件的编 程语言。
线。 – SG3 “建立完整性”下的专用实践则文档化和审核基 线的完整性。
SG1
建立基线
SG 1 建立基线的专用实践:
– SP 1.1
– SP 1.2
– SP 1.3
标识配置项 建立一个配置管理系统 生成或发布基线
SG1
建立基线
SP 1.1
标识配置项
SP 1.1
标识配置项
标识将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配置项、配 置部件和有关工作产品。
序言
l
– 续1
– 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包括:
向顾客交付的产品; l 指定的内部工作产品; l 采购的产品; l 工具 l 在生成和描述这些工作产品时使用的其他项。 – 采购的产品要置于供方和项目双方的配置管理之下。在供 方协议中应建立实施配置管理的规定。应建立和维护确保 数据完备和一致的方法。
建立配置 管理系统
建立 配置管理 记录
报告
建立或 发行基线
控制 配置项
专用目标
SG1 建立基线 SG2 跟踪和控制更改 SG3 建立完整性
按专用目标组织的专用实践
SG 1 建立基线
SG1
建立基线
建立所标识工作产品的基线。
– SG1 包括建立基线的专用实践。 – SG2 “跟踪和控制更改”下的专用实践则用于维护基
SP 1.1
典型工作产品:
a)
标识配置项
所标识的配置项。
SP 1.1
标识配置项
子实践:
a)
–
基于文档化的准则选择配置项和构成配置项的工作产 品。 在适当的工作产品层次上选择配置项的准则的例子有: l 由两个或多个组使用的工作产品。 l 因错误或者是因需求更改而经常要更改的工作产 品。 l 在一个工作产品中的更改会导致在另一个中强制 作相应更改的两个互相依赖的工作产品。 l 项目的关键工作产品。
有系统的控制和监督,这是通过配置管理的配置控制、更改 管理和配置审核职能完成的。 – 配置管理过程域不仅可用于项目的配置管理,也可用于组织 的工作产品(如,标准、规程和复用库)的配置管理。 – 配置管理关注工作产品(包括交付系统)的管理和技术方面 的严格控制。 – 此过程域包括执行配置管理职能的实践,适用于置于配置管 理之下的所有工作产品。
相关过程域
– 关于制定计划和工作分解结构的信息,参见项目策划过程
域,在确定配置项时它们是有用的。 – 关于绩效分析和纠正措施的更多信息,参见项目监控过程 域。
配置管理-上下文
建立完整性 建立基线 标识 配置项 配置管 理系统 进行配 置审核 审核 结果 措施项
更改申请 数据库
更改 申请 跟踪和 跟踪 控制更 更改申请 改
“配置项”适当时可解释为“配置部件”和“配置单元”。 – 基线为配置项连续演变提供稳定的基础。 – 基线的例子是已批准的产品说明,包括内部一致的需求版本、 需求追溯矩阵、设计、最终用户文档。
序言
– 续4
– 当基线开发完成后,即将基线纳入配置管理系统。 – 更改基线和发布从配置管理系统所构造的工作产品都要受到
目的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
– 利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实和配置审核
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序言
配置管理过程域包含: a) 标识所选择的工作产品,这些工作产品在给定的时间点 上构成基线。 b) 控制对配置项的更改。 c) 构造或提供规格说明,以便从配置管理系统构造工作产 品。 d) 维护基线的完整性。 e) 向开发人员、最终用户和顾客提供准确的状态和现行的 配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