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哪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念中的核心观念,其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而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以理论形态存在于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又以实践形态存在于党和人民奋斗的长期历史和当代现实之中,因而也广泛、深入地存在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头脑中。

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或发现业已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简明的形式把它概括、表述出来。

这样的工作,是实践和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再认识”。

它作为一种能动的反映,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更加完善的理论形态和更加简洁、明确的表达形式,但决不是另行“发明”观念或编排语词。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去“发现”它,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经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衷心赞同的观念中把它们提炼出来,而不是从理论家们的头脑中去“发明”某种观念。

中国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基本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按照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追根溯源,我们应该联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中去追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建立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源头,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既符合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

第一,它是工人阶级的而不是任何其他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达,其出发点是人民根本利益。

这是它的一个本质特征。

第二,它是科学的即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的世界观。

它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指明了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道路。

科学性,或客观真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本质特征。

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它的根本利益同历史前进方向完全一致。

所以,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以及意识形态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

而“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以及这二者的统一,正是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本质特征。

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活动的产物,又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和社会是在历史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前进的。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分别从对社会客体和历史主体的看法这两个方面集中表现出来,就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分别从这两方面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因而追溯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头。

三、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的,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所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中国共产党的观念中去寻找,而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信念。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由它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党的“性质”表明党“是什么”,党的“宗旨”表明党“做什么”。

“是什么”决定了“做什么”。

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①,而是始终代表无产阶级整体的长远的利益。

因此,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庄严申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出发点”。

②62年后的2007年,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阐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时,开头的一句话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不仅规定了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而且指明了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人民群众,体现了党的历史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的统一。

而这些基本精神,都已经表达在党的十七大对“以人为本”的阐释中。

如果说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回答了党的一切工作是为了谁和依靠谁去做,那么党的思想路线则从根本上回答了如何去做的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④这条思想路线,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党的总路线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而变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总路线,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是其中一以贯之的活的灵魂。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由于集中概括了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因而在党的思想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中的宗旨和灵魂。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③《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页。

四、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由此决定的思想文化中去寻找,应该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反映这种本质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去寻找。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使人民当家作主和自觉认识、运用社会客观规律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内成为现实,也就是使“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真正得以实现。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它们的真实写照,因而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核心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在价值观念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是以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为本质特征的。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

可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是贯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统一,就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的统一。

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贯穿在科学发展观的完整体系之中。

五、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简明的概括,应该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又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践行。

“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正是这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它们都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升华,被赋予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实事求是”原本是中国传统的优良学风,它要求做学问注重事实根据,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用它来概括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经典界说,既讲了客观规律性,又讲了人的能动性,既回答了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又回答了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把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浓缩在一个最简短的命题之中。

所以邓小平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①经过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已经在中国人民中深深扎下了根,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78页。

它既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又是当代中华文化的精华,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要素。

“以人为本”原也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命题。

它不失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当我们党在2002年十六大后用“以人为本”来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时,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有批判继承的关系,但又作出了全新的界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阐述,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历史观依据,既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又强调“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

虽然我们党用“以人为本”来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时间还不太长。

但是,半个多世纪来,党和毛泽东大力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早已深入到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底。

因此,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迅速普及,在新的形式中包含了这些根本观念的“以人为本”,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要素。

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各种观念中最终决定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理念。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判断各种思想或行为合理性、正当性的根据,追溯到最后无非是两条。

一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二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二者的统一,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就是“真”和“善”的统一。

“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所表达的,正是这两条统一而不可分的根本标准。

这是我们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最后根据,是我们一切理论论证的逻辑起点。

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天经地义。

在思想理论的范围内,我们不可能追溯到比这更远的地方了,因为在它们的背后再没有什么需要追溯的了。

因此,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六、独立自主: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余年来最根本的历史经验,也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独立自主”所表达的,正是这一基本理念。

党中央1981年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指出这就是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事实上,这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只是我们可以按照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论成果用“以人为本”代替其中的“群众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