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选修3《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word教案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了解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入侵的抗击;简述西班牙内战的通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抗击法西斯入侵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
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入侵意大利战争的缘故;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本节课要紧通过问探究、问题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摸索、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把握历史学习的差不多方法,使学生能差不多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觉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后,只经历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灾难的深潭。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峻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矛盾;德国、日本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进行了疯狂的入侵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
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入侵。
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靠近。
由此导入新
课。
【讲授新课】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一)中国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几次反对日本的入侵?(继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从局部抗战进展到全面抗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提问: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局部抗战,最终进展为全面抗战的缘故要紧缘故是什么?(一方面是中日民族矛盾的显现并日益加深;另一方面是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局部抗战开始;到1937年卢沟桥抗战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吞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在松沪会战“三个月灭亡中国”妄图被粉碎后,抗战进入到持久战。
中国军民坚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重要奉献。
(二)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
意大利占据埃塞俄比亚,不仅能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了,还能够操纵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实力。
因此,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预备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从北、东、南三路入侵,妄图一举侵占埃塞俄比亚全境。
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抗击,使意大利法西斯速胜的妄图没有得逞。
1936年意大利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的缘故是什么?(意大利的疯狂攻势;意埃实
力对比悬殊、西方大国的纵容。
)
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不久,意大利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开展并为屈服,坚持开展游击战一直坚持到1941年,在英军配合下,埃塞俄比亚军民终于把意大利入侵者赶出国土,光复祖国。
二、西班牙内战
(一)德意干涉
西班牙共和国于1931年成立。
由共产党和各左派政党、左派团体参加的西班牙人民阵线在1936年在议会选举中获得胜利,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如:开释政治犯,解散反动组织,实行部分土地改革等。
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佛朗哥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
西班牙共和国在各阶层人民支持下、接连打败叛军,叛军陷入逆境。
1936年8月,德意法西斯决定大力援助西班牙叛军,公然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
德意法西斯把大批坦克、飞机、武器、弹药送给叛军;随后又直截了当把法西斯军队和军舰开往西班牙,同叛军一起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由于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入侵的民族战争。
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是:第一,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势力建立法西斯政权,以便在以后的战争中使西班牙倒向德意一边,使德意处于有利地位。
第二,进行军事试验,检验自己的军事实力。
英、法、美等国采取绥靖措施,纵容了法西斯入侵西班牙。
(二)国际纵队
对西班牙内战,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援助西班牙人民;苏联给予西班牙人民的斗争以积极的道义声援和物质支持;中国、苏联、法国、加拿大等53国的共产党员
和进步人士理想奔赴西班牙,组成闻名的国际纵队,和西班牙人民一起浴血奋战,并肩打击法西斯叛乱分子和武装干涉者。
西班牙内战时期,不仅是西班牙内部反法西斯的革命战争,也是国际反法西斯的斗争,它是国际间进步势力同法西斯的斗争。
由于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和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西班牙叛军卷土重来,西班牙共和国处境恶化。
1939年春,叛军攻陷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共和国被扼杀。
西班牙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一)《德意议定书》与“柏林—罗马轴心”
在入侵扩张过程中,同是法西斯国家的德、意、日三国,出于入侵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共同利益的需要,法西斯国家逐步紧密勾结起来。
德意两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使德意进一步靠近起来,1936年,德意隐秘签订《德意议定书》,商定加强在对外入侵过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二)《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德日结盟
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过早刺激西方大国,又都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它们的入侵是一个庞大的威逼。
如此,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进一步勾结起来。
1936年11月,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法西斯同盟形成后,为了实现它们各自入侵的野心,相互支持,肆意扩大入侵战争,世界局势朝着扩大战争的方向进展。
【探究延伸】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史学界越来越公平客观地看待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谁?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哪个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相对更重要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内含国民党军队321万(其中阵亡是131万)。
我想从那个数字来看,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确实在这场民族战争中作出了专门大的奉献。
再从歼敌数字上来看,八年抗战期间,全国共消灭日军150余万,伪军118万,其中中共军队消灭日军52.7万,和消灭伪军的几乎是全部。
然而那个地点我还想说明一点,我们分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不能仅从这些数字得出结论。
应该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敌后战场歼敌的数字和伤亡的数字少于正面战场并不说明它起到的作用就低于正面战场。
因为除了这些数字以外,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假如没有正面战场,日军集中力量于后方战场,敌后解放区战场也专门难坚持;但同样的没有敌后战场的对日军的牵制,正面战场也专门难长期坚持下去。
今天重提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关于我们全面、正确的认识抗战,强调民族团结,依旧专门有意义的。
【本课小结】
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要紧危险是法西斯的入侵扩张;反对法西斯入侵、保卫民主和和平,成了各国人民的首要任务。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光辉典范,但局部战争难以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
德、意、日三国疯狂对外入侵,并在反共产国际的旗号下相互勾结起来,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峻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