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地测量第1章大地测量概论:1.大地测量任务: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控制测量网;2.大地测量内容: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卫星大地测量以及各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等。
3.现代大地测量特点:长距离、大范围,高精度,实时、快速,四维,地心,学科融合;4.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实现方式;5.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重力参考系统;6.大地参考框架包括: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重力参考框架;7.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分:按原点位置不同分:地心坐标系统、参心坐标系统;表现形式上分:空间直角坐标系统(x,y,z)、大地坐标系统(经度、纬度、大地高);8.大地测量常数:和地理表面最吻合的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
分为:基本常数、导出常数;9.参心坐标框架: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整体平头方法构建了我国参心坐标框架。
10.地心坐标框架: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RS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11.高程基准:通常定义平均海面的高程为零。
1954年,确定用青岛验潮站验潮计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并在青岛市观象山修建了国家水准原点。
1956年,求出我国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现采用的调和基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12.高程系统: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
由地面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
13.高程框架:我国水准高程框架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以及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实现,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起算基准,以正常高系统为水准高差传递方式。
分为四个等级: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
14.重力系统和重力测量框架:我国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建设,简称“2000网”。
采用GRS80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
15.深度基准:我国从1957年起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
该面是按苏联弗拉基米尔计算的当地理论最低低潮面。
16.时间系统:规定了时间测量的参考标准,包括时刻的参考标准和时间间隔的尺度标准。
通过守时、授时和时间频率测量技术,实现和维持统一的时间系统。
常用时间系统有:世界时(UT)、原子时(AT)、力学时(DT)、协调时(UTC)、GPS时(GPST)17.时间系统框架:1.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2.守时系统;3.授时系统;4.覆盖范围。
第二章传统大地控制网1.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就是通过测角、测边推算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
其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和边角同测法。
2.三角测量法是我国建立天文大地网的主要方法。
3.导线测量法是我国在西藏地区天文大地网中主要方法。
4.三边测量法和边角同测法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采用,我国天文大地网布设中没有采用该方法。
5.三角网布设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具有足够的精度;3.具有足够的密度;4.要有统一规格;6.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于1978年到1984年期间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
建立了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
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技术原则如下:1.地球椭球参数:IAG-75椭球参数;2.坐标系统: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3.椭球定位与坐标轴指向: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短轴就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JYD)的方向,首子午面应平等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的子午面。
椭球定位参数以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条件求定。
7.经纬仪种类: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及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8.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分:短程(小于3km)、中程(3~15km)、长程(15~60km);按测距仪出厂标称标准差,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差计算,分为三级:I、II、III、IV(等外级)。
9.水平角观测的主要误差影响:1.观测过程中引起的人差;2.外界条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指观测时大气的温度、温度、密度,太阳的照射方位,地形、地物等因素);3.仪器误差对精度的影响(视准轴误差、水平轴不水平的误差、垂直轴倾斜误差、测微器行差、照准部及水平度盘偏心差、度盘和测微器分划误差)。
10.水平角观测方法: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分组方向观测法和全组合测角法。
11.传统大地测量中,三角高程测量是测定各等级大地点高程的基本方法。
12.垂直角观测方法有:中丝法、三丝法;13.高差计算公式:1.单向观测高差计算实用公式;2.用倾斜距离d计算高差的单向公式;14.减弱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1.选择有利观测时间、对向观测、提高观测视线的高度、利用短边传算高程。
15.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m h(m)±0.025S(km)16.导线测量:1.导线的布设;2.导线边方位角中误差计算;17.导线测量作业包括:选点、告标、埋石、边长测量、水平角观测、高程测量和野外验算。
第三章空间大地控制网1.GPS控制网等级:按精度分为A(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测量;)、B(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C (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D(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E(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五级。
2.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RS)可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分为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采用网络RTK技术满足厘米级实时定位,其区域基准站布设间距不超过80km)、专业应用站网(布设间距一般在100~150km)。
3.基准站数据中心建设就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可恢复性。
主要由基准站网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产品服务系统组成。
产品可分为:位置服务、时间服务、气象服务、源数据服务。
4.GPS观测实施:1.基本技术要求;2.观测设备;3.观测方案;4.作业要求;5.数据下载与存储;5.GPS RTK测量过程包括:基准站选择和设置、流动站设置、中继站的设立。
6.网络RTK测量:单基站RTK技术(服务半径30km)、虚拟基站技术(VRS)、主副站技术(MAC);后两种技术服务半径可达到40km。
第四章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1.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用大地经度L、纬度B和大地高H表示地面点位置,是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为基准面,经度和大地坐标系一样,纬度以地心纬度。
应满足四个条件)、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参心系和地心系)、站心坐标系(站心直角坐标系、站心极坐标系);高斯直角坐标系(采用横切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方法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不同大地坐标系的三维转换模型常用的有布尔沙模型(B模型,适用全球或较大范围)和莫洛坚斯基模型(M模型,适用局部网)3.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间的转换,我国统一采用高斯投影。
第5章高程控制网1.水准网的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国家高程控制网主要指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网。
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m。
2.水准测量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视准轴与水准器轴不平行的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两根水准标尺零点差);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影响,仪器和尺台升降的影响);3.观测误差(整平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3.水准网平差:常用的方法是间接平差和条件平差。
第6章重力控制网1.重力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方法,分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一等重力网,国家二等重力点三级。
还有国家级重力仪标定基线。
2.重力控制测量目的:是建立国家重力基准和重力控制网。
每个重力点都必须测定平面坐标和高程。
第7章似大地水准面精华1.大地水准面也称为重力等位面,相当于地球让完全静止的海水所包围的一个曲面。
大地水准面是正高的起算面,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高。
2.似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同大地水准面一致,但在陆地上有差别,它是正常高的起算面,地面点沿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常高。
我国目前采用的法定高程系统就是正常高系统。
3.大地高是从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之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记为N,参考椭球面与似大地水准面之差称为高程异常,记为ζ。
如果某一点的大地高为H,它的正高为h正高,正常高为h正常高,则有:H=N+h正高=ζ+h正常高。
第二篇工程测量第1章工程测量概述1.工程测量工作内容包括:工程控制网建立、工程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定位、竣工测量以及工程变形测量。
2.工程测量发展主要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和应用服务等方面;3.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分为施工测量和监理测量,施工测量主要内容为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和施工放样。
整个过程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原则。
第2章工程控制网建立1.工程控制测量是为了工程建设而建立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总称。
工程控制网按用途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安装控制网、精密工程控制网。
2.工程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
3.工程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一般为:设计、选点埋石、观测和平差计算;4.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精度准则、可靠性准则、灵敏度准则、费用准则;5.工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有足够的点位密度;要有统一规格。
6.工程平面控制网建立主要方法:GPS定位,也可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交会测量等常规方法。
工程高程控制网测量主要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水准方法。
第3章工程地形图测绘1.按《工程测量规范》,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对于一般地区不超过0.8mm(图上),地镇建筑区和工矿区不超过0.6mm;水域不超过1.5mm,对于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测图,可放宽50%;2.地形图测绘过程:野外踏勘、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平面: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交会和GPS RTK;高程:图根水准、图根三角高程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成图、质量检查、成果验收等内容;3.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主要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4.数字高程模型具有便于存储、更新、传播和计算机自动处理,具有多比例尺特性;第4章规划与市政工程测量1.城镇规划测量主要包括定线测量、拨地测量(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规划监督测量等内容;2.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包括放线测量、验线测量、验收测量(包括:建筑物外部轮廓线测量、主要角点距四至的距离测量和建筑物的高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