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导论一、教育发展的阶段及特点1、古代教育○1生活化○2无文字2、现代教育○1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2教育的普及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化○4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实用性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5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二、教育学概念及发展阶段1、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发展阶段○1教育学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3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三、教育学与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四、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教学和智育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传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五、护理教育的概念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科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
六护理教育学的研究范畴1、护理教育的概念2、护理教育的科学规律3、护理教育的逻辑体系七、护理教育的层次1、护理研究生教育2、护理本科教育3、护理专科教育4、中专护理教育八、中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史实1、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中国第一所西医院(即现在的广州市孙逸仙医院)2、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
九、美国护理教育体系的六等级1、注册职业护理教育项目2、证书护理教育3、大专护理教育4、本科护理教育5、硕士学位护理教育6、博士学位护理教育十、护理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护理教育理论的发展2、护理教育的基本原理3、护理教育学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授课模式及教学方法、学习评估与教学评价、护理临床教育。
4、护理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即护理教育的组织管理。
十一、护理教育的任务1、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2、开展护理学专业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3、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十二、实验法及其步骤1、建立假说和拟定实验计划,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2、实施计划并认真观察,记录和评价实验结果。
3、得出实验结论。
十三、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十四、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的定义1、准备律:○1当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任其产生反应就会使之感到满足;○2当不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强迫其做出反应,则会产生苦恼。
○3若正准备对某项刺激做出反应时,由于外界因素阻挠而不能反应时,也会感到苦恼。
2、练习律:○1应用律: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应用或练习可使之加强,练习越多,则联结力越强。
○2失用律:如果某一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在若干时间内不加以练习的话,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
3、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建立的联结反应效果的影响。
十五、强化原则的基本形式1、正性强化2、负性强化3、惩罚4、强化消退十六、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十七、社会学习的概念社会学习又称观察学习,即通过榜样进行出现,它出现在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时。
十八、认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托尔曼,提出认知目的说2、奥苏泊尔,提出了学习的同化理论3、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4、加涅,提出了指导学习理论十九、认知的概念认识过程二十、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考姆斯二十一、良好教育促进的重要特征1、真诚2、接受和信任3、共情理解二十二、成人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诺斯二十三、内容设计的定义将知识传播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完成依赖于教师所传授的内容。
二十四、过程设计的定义注重教育过程的设计二十五合作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莫顿和布莱克二十六、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互相学习的系统学习方法。
二十七、操作技能的概念操作技能是指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借助于骨骼肌运动,经过学习和训练,实现将一系列外部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进行组合,并趋于高度自动化时形成的一种技能(认知活动),用于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十八、操作熟练的特征项目特征精确性能精确地执行操作技能速度动作敏捷,充满自信效率动作经济(既无虚动作,遵循省时省力的原则)时间性精确计时,顺序正确一致性保证每次操作都能获得一致的结果预感性能敏锐地预感到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对操作的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应性能使技能适应当时的情况洞察力能够从较少的线索中获得最多的信息二十九、人类动作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1、成熟依赖性技能2、教育相关性技能3、固有价值技能三十、课程的定义(广义、狭义)1、广义为了实现各级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教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城的总和。
2、狭义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育内容的各门科目(对学生而言是从学校毕业取得学位而学习的科目)三十一、4种常见的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2、活动课程3、综合课程4、核心课程三十二、护理专业中三种常见的课程类型1、以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2、综合性护理课程3、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课程三十三、课程设置的四种模式1、系统模式2、行为目标模式3、过程模式4、文化分析课程模式三十四、行为目标模式中课程设置过程的4个方面1、目标2、内容3、方法4、评价三十五、行为目标模式中教育目标的3个领域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精确运动领域三十六、确定学校目标的3个来源1、学习者本身2、社会的需求3、学校的哲理三十七、课程设置的4个阶段及其内容1、指导阶段:护理哲理、统一术语、培养目标及概念框架2形成阶段○1教学大纲的形成○2确定层次目标与科目目标○3课程内容一览表3、功能阶段○1课程内容说明○2教学方法及学习实践○3学习的有效性4、评价阶段○1输入评价○2过程评价○3输出评价三十八、教学方法的定义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三十九、课堂讲授法的概念讲授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系统而连贯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
四十、影响讲授计划的因素1、学生因素2、题材因素3、环境因素4、心理因素四十一、“组”的概念共同的目标、相互依赖性、(小)组存在的知识、相互作用及有代表性的社会团体四十二、小组教学法涉及的4个主要范畴1、智力范畴2、情感范畴3、社会范畴4、表达范畴四十三、小组的产生、发展及需要经历的过程1、组的顺应性2、危险转移3、观众效应及协力效应四十四、教学小组的主要类型1、辅导小组2、学术讨论组3、指导讨论组4、自由讨论组5、议题讨论组6、解答问题组7、课题组四十五、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特点1、以临床问题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2、每一个问题都能使学生应用相关的综合知识3、所设计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的方式解决问题5、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6、对学生的评价,以个体评价方式进行,学生参与评价过程7、经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试,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四十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积极意义1、促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增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3、促使基础学科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统一四十七、开发式学习的概念为适应学习者控制能力而灵活变化的一种教育过程四十八、开放式学习的类型1、地方体系2、遥控体系3、半合同体系四十九、个别辅导的概念及目的1、概念为达到特殊目的、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在整个培训阶段学生护士与指导教师之间所建立的特殊联系。
2、目的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培训过程不断向学生个体提供支持与指导,促进学生训练的过程。
五十、咨询的概念咨询工作的职责就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去探索,发现及阐明生活方式的机会,使他们能更明智地应变并朝着更美好的人生迈进。
五十一、常用各种教学技巧的特点1、“滚雪球”组2、“方根”组3、“传呼”组4、“献计献策”组○1交叉鼓励○2保留判断○3正规场合5、“旋转木马”练习6、模拟7、扮演角色五十二、不同形式的电化教学手段1、电影2、投影仪3、幻灯4、录像机5、计算机教学6、其他五十三、临床教学的概念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并使之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
五十四、临床教师的角色1、护理实践参与者○1提供照顾者○2健康教育者○3管理者和决策者○4合作者和协调者○5病人利益的维护者2、教育者○1评估者与计划者○2促进者和支持者○3咨询者和技术顾问○4研究者和改革者五十五、医院临床学习环境的组成1、临床护理人员2、临床教师3、其他专业人员4、辅助人员5、实习生6、护理对象7、护理类型8、教育机会9、咨询10、物理环境11、其他五十六、经验学习的概念经验的学习是指学习那些从经验中获得的结果和知识,其实质是通过“做”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听别人讲述或自己阅读来学习知识。
五十七、经验的分类1、面临2、参与3、认同4、内在化5、传播五十八、教学评价的发展过程经历3个时期1、萌芽期2、形成期3、发展期五十九、教学评价的相关概念1、测量对其某一特性进行数量化的过程称为测量2、评价是判断个体特性价值的过程。
即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
3、教学测量是指应用测量手段对教学活动所做的量的测定4、教学评估是对所设计的评估内容,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类的过程。
5、教学评价是参照现有的教学目标,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活动中的事物或人作出综合价值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六十、教学评估的分类1、正式评估/非正式评估2、定量评估/定性评估3、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估4、外部评估/内部评估六十一、常用的评估方法1、观察法2、笔试试卷3、书面作业4、口头报告5、口试6、操作考试六十二、教学评价的种类1、行为目标评价模式2、COPD评价模式3、目标游离评价模式4、对手评价模式5、哈蒙德模式六十三、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1、教学态度2、教学水平3、教学方法4、教学效果六十四、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内容1、教师之间相互评价2、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六十五、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方法1、绝对评分法——分析法2、相对评分法——综合法六十六、客观试题的类型1单选题2多项选择题3填空题六十七、试卷的难度、区分度1、P>0.5,D>0.2,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2、P<0.5,D>0.2,偏难,有较好的区分度3、P>0.5,D<0.2,区分度较差,如果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试题尚可使用4、P<0.5,d<0.2,无区分度,又过分难,应放弃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