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化下学期试题及答案华南理工考研真题

物化下学期试题及答案华南理工考研真题

物化下学期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

需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否则不给分):1.下列各系统中属于独立粒子系统的是:A. 绝对零度的晶体B. 理想液体混合物C. 纯气体D. 理想气体的混合物答案:()原因:2. 双原子分子振动的零点能等于:A. kTB. (1/2)kTC. hvD. (1/2)hv答案:()原因:3. 一个体积为V,粒子质量为m 的离域子系统,其最低平动能级和其相邻能级的间隔是:A. h2/ 8mV2/3B. 3h2/ 8mV2/3C. 5h2/ 8mV2/3D. 8h2/ 8mV2/3答案:()原因:4. CO2分子的转动运动对内能的贡献是A. U r=RT/2B. U r=RTC. U r=3RT/2D. U r=5RT /2答案:()原因:5. 独立子系统的分子全配分函数,可分解为彼此独立的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的乘积,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A. 平动配分函数B. 转动配分函数C. 振动配分函数D. 电子配分函数答案:()原因:6. 已知CO和N2的质量,转动特征温度皆基本相同,若电子均处于非简并的最低能级且振动对熵的贡献可忽略,则A. S(CO)=S(N2)B. S(CO)<S(N2)C. S(CO)与S(N2)无法比较D. S(CO)>S(N2)答案:()原因:7. 有两根半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水面上升高度为h,其中一根在 1/3 h 处使其弯曲向下,试问水在此毛细管端的行为是A 水从毛细管端滴下;B 毛细管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C 毛细管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D 毛细管端水面呈水平面。

答案:()原因:8. 讨论固体对气体的等温吸附的兰格缪尔(Langmuir)理论其最重要的基本假设为A. 气体是处在低压下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D. 吸附是多分子层的答案:()原因:9. 同时具有亲水和亲油基团的分子作为表面活性剂是因为 A. 在界面上产生负吸附 B. 能形成胶囊C. 在界面上定向排列降低了表面能D. 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大 答案:( ) 原因:10. 温度T 时某一级反应A--→B,为了使A 的浓度改变1/5, 需时4s, 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A. 12.42s B. 15.53s C. 4.14s D. 6.21s 答案:( ) 原因:11. 对行反应当温度一定时由纯A 开始反应,下列说法中哪一点是不对的? A.起始时A 的消耗速率最快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两向反应速率之差C.k 1/k -1的值是恒定的D.达到平衡时正逆两向的速率常数相同。

答案:( ) 原因:12. 下面描述的平行反应:AB C的特点,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 k 1 和k 2 比值不随温度而改变B.反应的总速率等于两个平行的反应速率之和C.反应产物B 和C 的量之比等于两个平行反应的速率比D.反应物消耗的速率主要决定于反应速率大的一个反应 答案:( ) 原因:13.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A. 简单反应 B. 单分子反应 C. 复杂反应 D. 上述都有可能 答案:( ) 原因:14.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dm -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 ,初始浓度为 0.024 mol.dm -3时,半衰期为 600 s ,此反应为: 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 级反应 答案:( ) 原因:15. 一个光化反应的量子效率是A.一定大于1B.一定等于1C.一定小于1D.大于1,小于1,等于1都有可能答案:()原因:16.根据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反应的速率与那些因素有关?A.碰撞频率 B. 碰撞能C. 碰撞频率和碰撞能D. 反应焓答案:()原因:17.根据林德曼机理,单分子反应为A.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C.一级基元反应 D. 低压时表现为2级,高压时为1级的复合反应答案:()原因:18.某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若无催化剂时反应平衡常数为K,活化能为E,有催化剂时反应平衡常数为K',活化能为E'。

则存在下述关系:A.K'>K, E<E' B. K'=K, E>E' C. K'=K, E'=E D. K'<K, E<E'答案:()原因:19. 胶体粒子的 电势是指A. 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降。

B. 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降。

C. 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降。

D. 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滑动面)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降。

答案:()原因:20.超显微镜观察到的是A. 粒子的实像B. 粒子的虚像C. 散射光D. 透过光答案:()原因:二、填空题(10小题,每题1分)1.一个体积为V,粒子质量为m的离域子系统,平动能级为 14 h2/ 8mV2/3时的简并度为_______。

2.润湿与不润湿的区分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本质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反应a A + b B →g G + h H 用各组分表示的速率关系式存在的关系为dc A/(__)dt = dc B /(__)dt =dc G /(__)dt = dc H /(__)dt6.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10K,反应速率约为原来的____ 倍。

7. 连串反应A→B→C中B为主产物,生产时为提高产量,应该控制___________。

8. 引起爆炸的原因除热爆炸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反应。

9. 丁达尔效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布郎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50分)1·已知H2的物性常数如下表分子M / (kg·mol-1) I / (kg·m2) v/s-1H2 2.0×10-3 4.715×10-48 1.271×1014在298.15K时计算:(1) (1) 运动在1m3盒子里的H2分子在平动基态的能量和平动配分函数q t。

(2) (2) H2分子处于转动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粒子数之比。

(3) (3) H2分子的振动特征温度✈v和振动配分函数q v0。

(4) (4) H2分子的恒容摩尔热容C V,m(振动、电子贡献可忽略)。

已知k = 1.381×10-23 J·K-1,h=6.626×10-34J·s,L=6.023×1023 mol-1。

(10分)2. 在101.325kPa 外压,100℃的水中产生一个半径为10-5m 的小气泡。

已知该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 = 58.85×10-3N m-1,密度1000kg m-1,饱和蒸气压为101.325kPa,摩尔质量M = 18.02×10-3kg mol-1。

求:(1)(1)小气泡内水的饱和蒸气压;(2)(2)小气泡内水的附加压力;(3)(3)小气泡内的压力,并判断气泡能否溢出液面。

(10分)(1)(1)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2)(2)反应的活化能及800K时的速率常数。

(12分)4. 用波长为313nm 的单色光照射气态丙酮,发生下列分解反应(CH3)2CO (g) + hv →C2H6(g) + CO(g)反应温度840K,起始压力102.16kPa,照射7h 后,终了压力为104.42kPa。

已知反应池的体积为0.059dm 3,入射能为48.1J·s-1,丙酮吸收入射光的分数为0.90, 计算此反应的量子效率。

已知c = 2.998×108m·s-1,h=6.626×10-34J·s,L=6.023×1023 mol-1。

(8分) 5.(1)298K时,在直径为1.0mm、长为1m的毛细管两端加40V的电压,介质水通过该毛细管的电渗速率为1.415×10-6m·s-1。

已知水的粘度♒ 为0.001kg·m-1·s-1, 介电常数♏=8.89×10-9C·V-1·m-1,试计算水和玻璃界面的 电势。

(2)在50 cm3的某正溶胶溶液中,最少需加入1.0 mol·dm-3 NaCl 溶液52 cm3,2.0×10-2 mol·dm-3 Na2SO4溶液33.1 cm3,3.5×10-3mol·dm-3 Na3PO4溶液12.5 cm3,才能使其聚沉,分别计算NaCl、Na2SO4、Na3PO4的聚沉值和这三种电解质的聚沉值之比。

(10分)四、问答题(4小题,每题5分)1.简要说明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原理。

2.对于反应C2H6 + H2→2CH4,其可能的机理为(1) C2H6 2CH3K(2) CH3 + H2→CH4 + H k2(3) H + C2H6→CH4 + CH3k3设反应(1)为快速对行反应,对H可作稳态近似处理,试证明d[CH4]/dt = 2k2K1/2[C2H6]1/2[H2]。

3.0.010dm3、0.02mol·dm-3 AgNO3溶液,缓慢地滴加到0.060dm3、0.004 mol·dm-3的KBr溶液中,可制得AgBr溶胶,写出其胶团结构的表示式,并指出该溶胶的电泳方向。

4.已知某复合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k1 k3/k2,试证明其表观活化能E a=E a,1+E a,3-E a,2。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

需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否则不给分):1.D 只有理想气体是独立子系统2.D (◆+1/2)hv = (1/2)hv3.B [(12+12+22)- (12+12+12)] h2/ 8mV2/3=3h2/ 8mV2/34.B 直线分子,两个转动,U r=RT5.A q t= (2☐mkT/h2)3/2V =(2☐mkT/h2)3/2RT/p6.D S t(CO)≈S t(N2), S r(CO)-S r(N2)=R ln[♦ (N2)/♦(CO)]=R ln27.C8 C 吸附为单分子层是其基本假设9.C 亲水基与憎水基各自靠在一起, 形成定向排列.10.A 对一级反应,ln(c A,0/c A)=kt, c A =(1-1/5)c A,0或k=(1/t)ln[1/(1-x A)]k=(1/t)ln{c A,0/[(1-1/5)c A,0]}=(1/4s)ln(5/4)=0.0558s-1t1/2=ln2/ k=0.693/0.0558s-1 =12.42s11.D 达到平衡时, 正逆两向速率常数仍不同,但正逆两向反应速率相等.12.A 两个平行反应的活化能不一样, 因此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也不一样,k1和k2的比值随温度的改变而不同.13.D 实验得到反应为一级,可能是简单反应、单分子反应或复杂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