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润的业绩驱动因素分析
例:星海公司只生产并销售一种产品A。A产品的单价为80元,单位变 动成本为48元,固定成本为80000元,2003年的销量为4000件。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80-48)=2500(件)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500*80=200000(元)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2500/4000*100%=62.5%
A B C 合计
50% 30% 20% 100%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240000/640000*100% =40%*50%+25%*30%+50%*20% =37.5%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50000/37.5%=400000(元)
1、传统式
2、贡献毛益式
3、利量式
4、单位式
1、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1)固定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就需要卖出更多的产品才能 赚得足够的贡献毛益以弥补固定成本,因此盈亏临界点就越大;反之亦 然。
2、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4)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如果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比重增加,则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增大,实现目 标的销售额下降;反之亦然。
(5)所得税税率对目标利润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所得税税率上升,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或 销售量增加;反之亦然。
2、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1.变动成本的含义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
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2.变动成本的成本习性
•在相关范围之内,成本总额的变化量正比例于作业量的变化
额。
•在相关作业量范围之内,单位变动成本保持固定。
混合成本是指发生额的高低受业务量大小的影响,但不存在严 格的比例关系的成本。
例1:星海公司只生产并销售一种产品A。A产品的单价为8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48元,固定成本为80000元,2003年的销量为 4000件。 2003年星海公司的利润为: 利润=(80-48)*4000-80000=48000(元)
2、贡献毛益模型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销量 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00%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100%
产品 单价(元) 单位变动 销量(件) 销售收入 成本(元) (元) 80 40 50 48 30 25 4000 4800 2560 320000 192000 128000 640000 销售比重 贡献毛益 (元) 128000 48000 64000 240000 贡献毛益 率 40% 25% 50%
1-9月,产量最高的月份是2月份,产量为23万件,电费为26万 元;产量最高的月份是7月份,产量为7万件,电费为14万元。 由此可得: 26=a+23b
14=a+7b
解得b=(26-14)/(23-7)=0.75(元/件)
a=14-0.75*7=8.75(万元)
:在坐标图中,以横轴代表业务量(x),以纵轴代表混合成本(y),将
基于利润的业绩驱动因素 分析
1.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混合成本的性态。
2. 本—量—利分析法的三种基本形式。
3. 本—量—利分析法和连环替代法在盈亏临界点分析影
响因素及其对利润的决定机制。
也称 系。
,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
按照成本性态分类: •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 • 混合成本
根据例1数据: 销售量临界值=80000/(80-48)=2500(件) 单价临界值=80000/4000+48=68(元) 单位变动成本临界值=80-80000/4000=60(元) 固定成本临界值=(80-48)*4000=128000(元)
目标利润=3000×(40-20)-20000=40000(元)① 第一次替代: 3000×(36-20)-20000=28000(元)② 第二次替代: 3000×(36-15)-20000=43000(元)③ 第三次替代: 3600×(36-15)-20000=55600(元)④ 第四次替代: 3600×(36-15)-30000=45600(元)⑤
影响程度(元) 原因
②-①=28000-40000=-12000 ③-②=43000-28000=15000 ④-③=55600-43000=12600 ⑤-④=45600-55600=-10000 ⑤-①=-12000+15000+12600-10000=5600
售价下降 单位变动成本下降 销量增长 固定成本增长 全部因素共同作用
如:电话费,虽然会随着通话时间的变动而变动,但由于座机费的存在,
电话费与通话时间不成正比例关系。
对于混合成本,通常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解为变动部分 和固定部分。
混合成本分解方法有:
高低点法
散布图法 回归直线法
【例1】星海公司2014年1-9月份的电费支出与产量的数据如 下表所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产量(万件) 22 23 19 12 12 9 7 11 14 电费(万元) 23 26 21 17 17 15 14 16 19
连环替代法分析: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通常会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 且不同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在此,我们可用 连环替代法分析多种因素对目标利润的影响。
2、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连环替代法分析举例: 例:星海公司本月的目标利润为40000元,本月实际利润及相关因 素如下表:
例1中,如果单价由80元上升为88元,则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由原来的 2500件下降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88-48)=2000(件)
1、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4)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如果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比重增加,则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增大,盈亏临 界点的销售额下降;反之亦然。
例1中,如果固定成本由80000元上升为100000元,则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由原来的2500件上升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00000/(80-48)=3125(件)
1、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2)单位变动成本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高,单位贡献毛益越小,盈 亏临界点就越大;反之亦然。
3、相关因素的临界值 临界值: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使企业达到盈亏临界状态时的某因 素的数值,是企业为避免亏损所能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销售量临界值=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临界值=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临界值=单价-固定成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临界值=(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项目 利润(元) 单价(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件) 销量(件) 固定成本(元) 目标值 40000 40 20 3000 20000 实际值 45600 36 15 3600 30000 差额 5600 -4 -5 600 10000
2、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连环替代法分析过程及结果如下:
接上例,假定星海公司2004年的税前目标利润为60000元,则: 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量=(60000+80000)/32=4375(件) 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额=(60000+80000)/40%=350000(元)
7、多品种情况下的模型应用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100% 例2:假设星海公司不只生产产品A,还生产产品B和C,固定成本 15000元
例2中,如果A、B、C三种产品的销售比重由50%、30%和20%,变为50%, 20%和30%,则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由原来的37.5%变为: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40%*50%+25%*20%+50%*30%=40%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由原来的400000元降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50000/40%=375000(元)
2、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1)固定成本变动对目标利润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或销 售量增加;反之亦然。
(2)单位变动成本对目标利润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高,单位贡献毛益降低,实 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或销售量增加;反之亦然。 (3)单价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价越高,单位贡献毛益越大,实现目标利 润的销售额或销售量减少;反之亦然。
5、变换的利润模型 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销量-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 =安全边际销售额*贡献毛益率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安全边际销售额/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 =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接上例: 利润=32*4000-80000=48000(元) 销售利润率=48000/320000=15%
b=(9*2586-129*168)/(9*2109129*129)=0.68(元/件)
a=(2109*168-129*2568)/(9*2109-129*129)=8.85(万 元)
1、相关范围假设
2、模型线性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1、基本的利润模型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的含义 在 和 内,其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
响而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常见的固定成本包括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行政管
理人员的工资、不动产税等。
2.固定成本的成本习性
• 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是固定的,与业务量无关。
• 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随着作业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关范围:使成本习性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量范围或期间范围。)
例1中,如果单位变动成本由48元上升为55元,则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由 原来的2500件上升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80-55)=32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