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解析-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解析-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一、A11、发生事故后的自我救助属于促进健康行为的哪以类型A、日常健康行为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D、预警行为E、保健行为2、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等条件是影响人类行为的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习因素D、物质因素E、心理因素3、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这是由于人类行为具有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阶段性E、地域性4、自我效能是指A、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B、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和易感性C、认识到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D、对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所遇障碍的认识E、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5、行为多为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学到、养成,这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特点的A、明显性B、危害性C、习得性D、稳定性E、和谐性6、个体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方式和过程称A、调试B、反射C、顺应D、应对E、自我控制7、“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指的是人类行为特性的A、目的性B、差异性C、可塑性D、综合性E、复杂性8、下列哪项属于人类行为的特性A、差异性、目的性、理解性B、目的性、可塑性、社会性C、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D、可塑性、目的性、生物性E、目的性、差异性、复杂性9、人类的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造就机构来自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C、心理环境D、人文环境E、历史环境10、人的本能行为由人的什么决定A、生物性B、社会性C、目的性D、可塑性E、差异性11、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是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环境D、行为手段E、行为结果12、讳疾忌医属于下列哪项危险行为A、不良生活方式B、不良心理行为模式C、不良疾病行为D、危害健康行为E、不良生活习惯13、危害健康的行为通常可分为四类A、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预警行为B、预警行为、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C、违规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D、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预警行为、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E、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14、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最早提出的行为模式为A、S刺激—O有机体—R反应B、O有机体—S刺激—R反应C、R反应—S刺激—O有机体D、S刺激—R反应—O有机体E、O有机体—R反应—S刺激15、危险行为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是A、不良的心理行为模式B、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C、高危险行为D、不良疾病行为E、预警行为16、C型行为模式与下列哪项疾病关系最密切A、冠心病B、恶性肿瘤C、糖尿病D、高血压E、心理障碍17、健康相关行为是指A、个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B、团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C、个体或团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D、个体或团体与疾病有关的行为E、团体与疾病有关的行为18、“知信行”模式是有关行为改变较成熟的模式,其间的关系是A、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B、知是动力、信是基础、行是目标C、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D、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E、知是目标、信是基础、行是动力19、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A、致病性行为B、不良生活习惯C、高危险行为D、不良疾病行为E、预警行为20、“健康信念模式”中提出的“三方面认识”分别为A、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坚持治疗的自信B、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疾病临床后果的认识、对疾病康复的自信C、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复发可能性的认识、对疾病康复的自信D、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治疗有效性的认识、对坚持治疗的自信E、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疾病临床后果的认识、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认识21、运用“知信行模式”解释个体的戒烟行为,属于“动力因素”的是A、强调戒烟的益处B、说明吸烟的危害C、教授戒烟的方法D、形成吸烟危害健康的信念E、产生戒烟行为22、不属于“知信行模式”构成要素的是A、知识B、信念C、态度D、需要E、行为23、以下属于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是A、对正确使用胰岛素的认识B、对进行运动疗法困难的认识C、对药物治疗糖尿病有效性的肯定D、对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能力的自信E、对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及后果的判断24、属于促进健康行为类型中“日常健康行为”的是A、安全驾驶B、避开污染C、合理营养D、事故他救E、正确服药25、不属于“不良疾病行为”的是A、药物滥用B、隐瞒病情C、讳疾忌医D、不遵医嘱E、拒绝治疗26、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特点的是A、隐蔽性B、间接性C、偶然性D、习得性E、潜在性27、开车系安全带属于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危害健康行为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28、预防接种属于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危害健康行为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29、饮酒属于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危害健康行为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30、队列训练作为行为训练模式,其依据来自A、无意模仿B、有意模仿C、故意模仿D、强迫模仿E、群体模仿31、健康规律进餐,属于促进健康行为特点的A、有利性B、规律性C、和谐性D、统一性E、适宜性32、以下选项属于致病性行为的是A、避开有害环境行为B、戒掉不良嗜好行为C、遵医行为D、预警行为E、A型行为模式33、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包括A、有害性、隐蔽、稳定性、获得性B、危害性、明显、稳定性、习得性C、有害性、隐蔽、不稳定性、获得性D、危害性、隐蔽、不稳定性、习得性E、有害性、明显、不稳定性、获得性34、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是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模仿性E、计划性35、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3~12岁所处的行为发展阶段是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C、自主发展阶段D、稳定发展阶段E、巩固发展阶段36、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不包括A、反射B、反馈C、调试D、顺应E、应对37、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属于人类行为适应形式的A、反射B、自我控制C、调试D、顺应E、应激38、不属于人的本能行为的是A、吃饭B、睡眠C、性行为D、模仿行为E、躲避行为39、人类行为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动机D、行为手段E、行为结果40、美国心理学家伍得渥斯提出了著名的“S-O-R行为表示式”指的是A、刺激-行为反应-有机体B、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C、有机体-刺激-行为反应D、有机体-行为反应-刺激E、行为反应-有机体-刺激41、关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以卫生保健知识为主要基础B、以社会心理学方法及理论为基础C、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三个连续过程D、认为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促进健康行为产生E、提出产生健康信念需具备的三方面认识42、在影响行为的因素归类中,制度与法规属于A、遗传因素B、人文因素C、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E、学习因素43、12~13岁直至成年阶段的个人,所处的行为发展阶段是A、原始发展阶段B、被动发展阶段C、主动发展阶段D、自主发展阶段E、巩固发展阶段44、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除了有“反射、应激”外还包括A、控制、调节、顺应、应对B、控制、调整、顺从、顺应C、控制、调试、顺从、应对D、自我控制、调整、顺从、顺应E、自我控制、调试、顺应、应对45、以下不属于人类行为特征的是A、目的性B、计划性C、可塑性D、差异性E、特异性46、对人类行为“可塑性”的阐述,正确的是A、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B、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C、受遗传、学习的主要影响D、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E、体现人类行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双重作用47、对“本能行为”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A、由社会环境造就B、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C、目的在于适应外界环境D、贯穿人类整个社会化过程E、需要在不断学习、模仿、与人交往中习得48、下列属于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的是A、遗传基因B、学习态度C、人格特点D、意外事件E、别人的举止49、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环境及A、主体、客体、结果、反馈B、主体、客体、手段、结果C、主体、环境、结果、反馈D、机体、行为、结果、反馈E、主体、行为、结果、反馈50、喜欢自我表现属于人类行为发展过程的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C、自主发展阶段D、巩固发展阶段E、自我发展阶段51、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行为表示式“S-O-R”分别指A、S-see,O-organize,R-respondB、S-sense,O-organize,R-reactC、S-stimulus,O-organism,R-reactionD、S-stimulate,O-organize,R-respondE、S-sensory,O-organism,R-response52、S-O-R行为表示式中的“S”指A、see看见B、seeing看见C、sense感觉D、stimulus刺激E、stimulate刺激53、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自主发展阶段的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和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阶段的年龄一般在A、0~3岁内B、3~12岁内C、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D、成年后,持续终生E、老年阶段54、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的时候,对自身采取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称为A、效能期待B、自我觉察C、自觉行为D、自我完善E、自我否定55、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A、行为目的B、行为动机C、行为计划D、行为结果E、行为过程56、婴幼儿在0~3岁的行为主要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这个阶段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被称为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C、自主发展阶段D、巩固发展阶段E、稳定发展阶段57、促进健康行为具有五个特点,其中,“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指的是A、有利性B、规律性C、和谐性D、一致性E、适宜性58、学生在运动会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队列训练,这种队列训练的行为属于一种A、无意模仿B、有意模仿C、强迫模仿D、自愿模仿E、随意模仿59、知信行模式(KAP)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其中,“信”是指A、信息B、信念、态度C、信任D、信心E、相信60、人类的行为因遗传、环境以及学习经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表现出较大的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规律性E、一致性61、人类社会行为的确立是A、模仿过程B、社会化过程C、学习过程D、练习过程E、适应过程62、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A、社会性B、多样性C、适宜性D、和谐性E、规律性63、以下属于不良疾病行为的是A、生病后,及时入院治疗B、因病致残后,坚持康复训练C、生病后上网查询疾病相关知识D、得知患病后,按照医生指导调节饮食E、生病后,求神拜佛替代吃药64、美国心理学家伍得渥斯提出的行为表示式中的三个成分是A、刺激、有机体和结果B、刺激、环境和行为反应C、环境、有机体和结果D、环境、有机体和行为反应E、刺激、有机体和行为反应65、在行为的五个构成要素中,“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是指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环境D、行为手段E、行为结果66、根据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可以将人类行为分为A、主观行为和客观行为B、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C、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D、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E、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67、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称为A、反射B、顺应C、应对D、自我控制E、应激68、属于人的社会行为的有A、摄食B、性行为C、躲避D、学习E、睡眠69、不属于成瘾行为的戒断症状主要有A、空虚B、不安C、呼吸急促D、贪食E、寻死觅活70、人类行为的主要特征是A、随意的B、独立的C、目的性D、先天遗传的E、不可改变的71、属于顺应的适应性行为有A、5岁小孩醒来后,没看到妈妈就开始哭B、生重病时拒绝休息,坚持工作C、听到邻居得癌症,自己害怕而不再去医院看病D、反复询问医护人员自己是否得病E、根据医嘱,按时服药72、酗酒属于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B、致病性行为模式C、不良疾病行为D、违规行为E、预警行为73、致病性行为模式是指A、日常生活中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B、患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D、违反法律法规并危害健康的行为E、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74、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称为A、自我控制B、反射C、调试D、顺应E、应对二、A21、王某,48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