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司机安全驾驶规定一、列车司机安全作业基本要求1、列车司机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学习和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与运行规则,严格按照安全制度、行车规则执行乘务驾驶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实体,必须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人去完成各种行车任务,列车司机作为一线的列车操作者,必须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要具有严格遵守规则的素质才能确保运行正常进行。
通常把富有纪律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列车司机看作保证安全行车的基本因素之一,在人与技术设备的有机联系中,人是主要的方面,再精良的设备、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对国内外历次事故的分析与调查都表明,由于人为失误造成事故的比例高于技术缺陷造成事故的比例。
因此,行车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学习和遵守安全规定是十分重要的。
2、列车司机必须掌握列车的基本构造、性能,具有一般的故障处理能力,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站场等基本设施情况,包括必须明确驾驶区段、站场线路纵断面情况。
列车司机必须对列车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主要表现在对操纵列车技能的掌握和对主要部件构造、性能的了解方面,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自己具备处理故障的能力。
在列车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情况具有经常性,特别是有关功能性的故障出现较多,所以能够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实际上已经成为判定列车司机技术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名列车司机的技术业务水平还表现在对线路纵断面的熟悉程度方面,并在驾驶技术上得到具体体现。
所谓线路纵断面,一般是指线路中心纵向垂直断面,它表示地形、状况、线路坡度、线路长度、里程、标高及线路周围情况等。
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较好地掌握了线路纵断面状况后,就能得心应手地驾驶列车投入运营,应付各种运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鉴于列车司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规定了列车司机上岗值乘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司机必须考取政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证,并通过公司上岗证考试;其次是脱离驾驶岗位6个月以上,如再需驾驶列车必须对业务知识和安全运行知识等进行再培训与考核并且合格;对司机的纪律性和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要由相关管理部门做出鉴定。
符合以上几个必需条件时才能够上岗驾驶列车,以保证行车工作安全和行车秩序正常。
二、列车司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行车安全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国家财产、社会安定等的大事。
因此,分析和研究列车司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而确保安全行车、进行安全管理是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1、违章行车的基本分类违章行车是指列车司机在值乘、出勤或操纵列车运行过程中与有关安全规定、运行规定、行车纪律等的要求相违背的行为。
按照违章行车实施时的意识倾向可以把违章行车分为有意识的违章行车和无意识的违章行车。
有意识的违章行车一般是指列车司机在明知其行为触犯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存在着侥幸心理而实施的违章行为;无意识的违章行车一般是指列车司机由于在技术业务上或经验上的缺陷而产生的没有知觉的违章行为。
按照违章行车的后果和程度可以把违章行车分为严重违章行车和一般违章行车。
严重违章行车是指可能或者已经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和影响的违章行为,一般违章行车是指没有对行车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和影响并且情节比较轻微的违章行为。
按照列车司机值乘列车的过程可以把违章行车分为值乘准备阶段违章行车、操纵列车阶段违章行车和退勤收车阶段违章行车。
值乘准备阶段违章行车是指司机在出勤后至列车动车前进行各种值乘准备过程中产生的违章行为,操纵列车阶段违章行车是指列车司机在操纵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违章行为,退勤收车阶段违章行车是指列车司机在退出列车运行、进行各项退车及收车辅助工作时产生的违章行为。
按照违章行车的后果和程度可以把违章行车分为严重违章行车和一般违章行车。
严重违章行车是指可能或者已经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和影响的违章行为,一般违章行车是指没有对行车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和影响并且情节比较轻微的违章行为。
按照列车司机值乘列车的过程可以把违章行车分为值乘准备阶段违章行车、操纵列车阶段违章行车和退勤收车阶段违章行车。
值乘准备阶段违章行车是指司机在出勤后至列车动车前进行各种值乘准备过程中产生的违章行为,操纵列车阶段违章行车是指列车司机在操纵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违章行为,退勤收车阶段违章行车是指列车司机在退出列车运行、进行各项退车及收车辅助工作时产生的违章行为。
2、违章行车的危害性违章行车无论是何种类型、何种表现形式,一旦产生就会造成不良后果与危害,所不同的只是这种不良后果与危害的程度及损害的客体有区别。
其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违章行车是行车事故的源头,是行车事故的隐患、恶疾,是行车事故发生的先兆。
(2)违章行车使操纵者对行车事故的后果失去应有的警惕,一次违章可能不会立即产生事故,但是每次行车事故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违章行车造成的。
(3)违章行车会使城市轨道交通正常的运行秩序发生紊乱,给市民的出行造成不便。
(4)违章行车会给企业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形象造成伤害。
3、司机素质较差的表现依据相关统计,司机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司机素质较差的表现可归纳如下:(1)行车纪律松弛、制度执行不严。
纪律松弛、出乘标准化作业不落实、责任制贯彻不力,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大顽症。
(2)疲劳行车、情绪开车。
睡眠不足、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不良情绪并将其带入运行作业中,使司机产生生理、心理的疲劳,造成精力不济、精神不能集中,给行车安全带来事故隐患。
(3)业务素质不高。
司机技术培训学习不够、业务水平不精,不能及时处理运行中的突发事件和故障。
(4)安全意识不强。
司机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行车纪律观念淡薄、臆测行车是造成行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5)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不强。
列车司机对气候环境变化、突发事件的适应与处置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
4、行车不安全因素的控制从安全运行管理的角度分析,行车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它必然包含一系列的变化——失误连锁,最终导致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演变,造成行车事故。
因而对行车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1)加强对列车司机违章行为的管理与控制。
对许多行车事故案例的分析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起行车不安全因素及行车事故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通过对列车司机进行教育、培训、考核及惩处等方法,使其对安全行车采取正确的态度。
(2)不断做好对列车司机的技术业务培训。
列车司机的技术知识不足,特别是安全行车知识的缺乏和没有经验是造成行车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因此,应对列车司机进行安全行车知识、业务技术能力的培训和采取“传、帮、带、教”的措施,使列车司机在技术和经验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合格的操纵者。
(3)强化和改善对行车设备的管理。
许多行车事故的发生,都留下了行车设备技术状态不良的痕迹,因而必须不断进行相关行车设备的技术改造,使行车设备功能符合运营要求。
(4)提高列车司机适应环境变化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由于运行环境变化和行车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具有经常性,因而提高列车司机在发生意外事件时的应变能力是防止与减少行车事故的重要措施。
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以各类预案和规定为依据,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讲解、演练与培训,增强列车司机的应变意识和能力。
三、列车驾驶作业安全准则1、列车运行安全准则列车运行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司机的驾驶操作安全关系乘客的生命安危及资产的安全,所以列车司机在工作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正确操纵设备和执行各项作业程序,主要要求如下:(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要求操纵设备和正确执行各项作业程序,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2)严格按《运营时刻表》动车,动车前必须确认信号、道岔、进路三要素并手指口呼。
(3)在班前注意休息,班前12 h内严禁饮酒,班中集中精力,保持不间断瞭望。
严禁在列车运行中打盹、看书或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4)在工作期间手机须关机,严禁接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
(5)为确保车上人员及设备安全,在取得行车调度员的授权后,方可操作门旁路开关、制动不缓解旁路开关、紧急运行按钮、停放制动旁路开关、警惕按钮旁路开关等安全开关或按钮。
(6)行车调度员、车场调度员及信号楼值班员等发布调度命令或行车指示时,列车司机必须认真逐句复诵并领会命令内容。
2、列车整备作业安全准则(1)整备作业前必须了解列车停放位置及列车状态。
(2)检查列车走行部时,必须确认列车已降下受电弓。
(3)严禁跨越地沟;进行车底检查时,应注意空间位置,避免碰伤。
(4)受电弓升起时,严禁触摸带电电气部分,严禁进行地沟检查及攀登车顶。
(5)检查列车时必须携带手电等照明设备。
(6)在车库内动车前,必须确认地沟无人。
(7)列车没有经过整备严禁动车。
3、列车折返作业安全准则(1)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坚持“有车必有人”的原则(无人自动折返除外)。
(2)列车在进行折返作业时,允许正司机单独进行折返作业(正司机可单独一人驾驶列车进入折返线)。
(3)换司机室前必须确认尾端司控器关钥匙后方可激活头端司机室。
(4)动车前确认所有人员均在安全区域内。
4、站台作业安全准则(1)列车到站停稳后,应先确认列车停在规定的范围内(停车标±300 mm内),然后开启安全门,最后开启车门。
(2)当安全门和车门不能实现联控时,人工开启安全门、车门时,待列车在站台对标停稳后,正司机先行观察站台乘客情况,然后操作开门按钮开启客室车门,副司机听到第二声开门提示音后开启安全门,关门时副司机听到第三声关门提示音后关闭安全门(在起始站台大客流时间段,正司机先打开车门,副司机看到车门打开后再打开安全门)。
当安全门和车门实现联控时,应首选自动开/手动关位,其次选择手动开/手动关和自动开/自动关位。
以上操作是正司机驾驶时的操作,副司机在正司机的监督下驾驶时,正司机和副司机的操作互换。
(3)开关安全门、车门时,列车司机应注意列车与站台间的空隙,避免乘客摔伤。
(4)列车司机进行手动关闭安全门、车门前,应先确认发车计时器(DTI)倒计时在20~30 s。
(5)关安全门后,应确认所有安全门、车门关闭;安全门上方指示灯灭,PSL 控制盘“全部门关闭且锁紧”指示灯亮,车体侧墙车门指示灯全部熄灭,TMS车辆显示屏显示车门关好及司机台“门关好”灯亮,且确认安全门、车门间无夹人夹物。
(6)再次确认网压表、气压表状态,并通过站台监控录像确认安全门、车门状态后方可动车。
5.、调车作业安全准则(1)设置铁鞋防溜时,不撤出铁鞋不动车。
(2)凭自身动力动车时,没有制动不动车。
(3)车辆制动没有缓解不动车。
(4)调车作业目的不清不动车。
(5)作业人员位置不清不动车。
(6)没有信号或信号不清不动车。
(7)道岔开通不正确不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