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摘要: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近27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
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可以说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发展壮大和不断完善的,股票市场的复兴和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和调控股票市场,好的服务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正文一、中国股市的起源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
1888年一些外商在上海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
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上海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
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范。
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北京,我国将一张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
这张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1、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我国主要发生以下一些事件:1984 年11 月14 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
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
1986 年11 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一股飞乐音响的股票。
1987-09-27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股票账户卡,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2、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从第三条到第十一条对这一目标模式的根本大法的确认、一批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即《公司法》、《商业银行法》、《人民银行法》等先后实施,中国的股票市场以其特有的不可抗拒的魔力终于迅猛发展起来,并对经济领域产生震撼式的巨大影响。
在此期间,发生一些事件: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
”邓小平“坚决试,不行可以关”。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权收购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
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棱光股份公司成为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哈岁宝公司成为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6月陆家嘴公司成为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史称“327风波”。
国债3.27事件,1993年10月25日开放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10月财政部出台保值补贴及储蓄利率,刺激了国债期货行情,交易量大增。
11月,市场传闻327国债将要贴现,产生了多空大战。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
证监会坐不住了,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2——1997年间的股票筹资额情况股票市价总值与GDP比重(1992——1997年)从上面两表可知,在得到正式制度认可以后,股票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以筹资额来说,从1992年的94.1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294亿元,六年间增加了近十三倍之多,年间增长率高达363%。
同时,以市价总值与GDP比重来看,股票市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上升的情况。
在1992年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93%,而到了1997年则升至23.44%,六年之内增加了19个百分点。
总之,从整体看,这个时期的股票市场,仍然处于政府严格控制的状况。
正是这种制度缺陷,当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股票市场迅速进入调整时期。
3、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
股票市场天然的融资功能对政府和国有企业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这种诱惑给予了政府托市并以此来繁荣股票市场的动力。
在投资者方面,卖方市场条件下的暴利也激发了他们的购买冲动。
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尽管没有制度规范,且股票市场功能残缺,但它还是维持了近六年的快速增长,并且之后还在持续发展着。
在此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事件促进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事件: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
专家理财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9年开始,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将股市弄得“不伦不类”。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
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2000年4月吴江丝绸成为了第一家可转债的发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
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
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
2005年6月8日暴涨疯涨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
“虚弱的井喷”。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
2008年9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制度改为了单边征税制度,税率保持1‰。
同日,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2007年10月16日,沪指见定6124点。
2008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即日起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
我国从1992年至2004年短短的十三年间,中国的股票市场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上市公司为1,378家(其中90%以上是国有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达12,100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6亿多元。
为国和券商支付了4,000多亿元的税金和佣金(其中印花税一项超过2,000亿元)。
2003年底,股票流通市值13,200亿元,占亚洲市场地三位,基金管理公司34家,投资基金95只,基金规模1,650亿份,投资者开户数6,900万。
这些数据表明,股票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相对地位逐渐上升。
股票筹资额:1997——2005(单位:亿元)1997——2005年间的股票市价总值与GDP的比重(单位:亿元)展速度,是影响股票价格能否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
2、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货币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等目标。
3、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也是影响股票市场的重要因素。
宽松的财政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方式。
例如,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供需提高使企业的股票价格的上扬。
反之,紧缩的财政会使股票价格下跌。
4、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价格的作用,又有一只股票市场的作用。
在物价上涨时,股东实际股息收入下降,股份公司为股东利益着想,会增加股息派发。
使股息名义收益有所增加,会促使股价上涨。
当通货膨胀眼中、物价居高不下时,企业因原材料、工资、费用、利息等各项支出增加,使得利润减少,引起股价下降。
眼中的通货膨胀会使社会经济秩序紊乱,使企业无法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同时政府也会采取治理通货膨胀的紧缩政策和相应的措施,此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大。
5、国际收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