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榆林市基本介绍

榆林市基本介绍

榆林市
榆林市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市情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全国2011年煤炭年产35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全国2010年天然气产量946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
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先后建成神延铁路、包神铁路和神朔复线铁路,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铁路年外运能力突破1亿吨;公路总里程2.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基本建成“两横两纵”公路主骨架和十条公路次骨架。

民航新4C级机场已建成投用,目前开通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班,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8.26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3%,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29.34亿元,同比增长35.1%。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2.74亿元,同比增长26.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7元,比上年增加3347元,同比增长3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02元,比上年增加781元,同比增长29.8%;财政总收入达到221.2亿元,同比增长39.5%,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3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52亿元,同比增长32.6%。

今后一个时期,榆林将按照跨越式发展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有序跨越、和谐稳定”为基本方针,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发挥资源优势、挖掘人文优势、打造区位优势、培育科技后发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四大经济,全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蒙晋结合部中心城市三大建设,打造能源化工、
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力争用三年时间,在2007年基础上,实现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5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将接近6000美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三年累计达到2100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42%。

榆林市地图
榆林市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数据)
2011年,我市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

实现生产总值2292.26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66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550.68亿元,增长13.5%。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大部分产品产量、价格双增长。

去年种植业生产气候适宜,春、夏、秋3个季节雨水适时,伏天降雨量是近年来最充足的一年,农业生产基本没有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9.4万亩,粮食总产量142万吨,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87.06亿元。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行业支持作用明显。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
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作为榆林工业的五大支柱行业,其产值全面快速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4%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从2011年7月份开始,全市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在新开工项目有实质性进展上狠下功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8.73亿元,同比增长32.1%。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2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80亿元,同比增长13.5%,城镇消费品市场152.2亿元,同比增长21.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可达到1亿美元,同比增长36.8%。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2011年,我市调整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津贴,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

民营企业发展处于不断壮大阶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1元,同比增长18.1%;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同比增长27.5%。

榆林市自然资源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6.2%、43.4%、99.9%和100%。

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

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

煤炭:预测2800亿吨,探明储量1500亿吨。

全市有54%的地下含煤,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

侏罗纪煤田是我市的主力煤田,探明储量1388亿吨,占全市已探明煤炭总量95.7%,埋藏浅,易开采,单层最大厚度12.5米,属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1%)、特低磷(0.006-0.35%)、中高发热量(28.470-34.330mj/kg)的长烟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是国内最优质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煤田主要分布在榆阳、神木、府谷、靖边、定边、横山六县区。

石炭一二叠纪煤田是稀缺的焦煤和肥气煤,探明储量54.74亿吨,单层厚度15.47米,煤田主要分布在吴堡和府谷两县。

天然气:预测储量4.1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中心主储区在我市靖边和横山两县。

气田储量丰度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属干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有机硫极微,在燃烧中不产生灰渣和地,含没面积2300平方公里。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主要分布在榆林、米脂、绥德、佳县、吴堡等地。

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

此外,还有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

几大开发区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神府经济开发区
∙榆神煤化工区
∙榆横煤化工业园
∙定靖油气产能区
∙绥米佳盐化工区
∙吴堡煤焦化工业区
∙府谷煤电化载能工业区
国家支持政策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后,加之已经批准和正式编制的《“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宁鄂榆能源金三角规划》,榆林处于四个国家级区域规划之中。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两地的部分区域,还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

榆林市领导
市委书记胡志强
副书记、市长陆治原
副书记赵政才
常务副市长高中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