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体育教育与科研及其法律制度第一节体育教育和科研的地位与任务一、新时期体育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地位一切事物在社会中地位的高低,都取决于这个事物本身功能的多寡、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实现程度。
功能多而且重要,则这类事物的地位就应该高。
二、新时期体育教育和科研的主要任务(一)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1.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2.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3.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的精神;4.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5.为国家培养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师资、体育干部、全民健身指导员等各类体育专业人才。
(二)体育科研的主要任务探索体育运动发展规律,研究和应用体育运动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研究提高体育运动管理科学水平的方法手段,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健身和娱乐等各种功能。
第二节体育教育的管理和改革一、我国体育教育的体制结构(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二)中等体育教育(三)少年儿童业余体育教育(四)成人体育教育(五)其他社会力量兴办的体育教育二、体育教育的管理(一)普通高等体育教育的管理1.体育学院2.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二)中等体育教育的管理1.体育运动学校2.竞技体育学校(三)业余体育学校的管理第九章体育产业法律制度第一节体育产业概述一、产业的概念产业(industry)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内涵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产业”一词最早是由农学派提出的,当时主要是指农业。
产业这一概念在当代的涵义已经从“以生产物质资料为主导经济特征的物质生产部门”扩展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并以信息、知识和精神为特征的一切生产部门”。
二、体育产业的概念体育产业的几种观点:1、英国经济学家阿伦·费希尔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体育产业是以活劳动的形式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使体育服务业的简称。
2、日本学者佐聪夫为代表认为:体育产业是以体育运动自身生产财富和提供服务为形式,以生产提供和运动直接相关的财富和服务为工作内容的产业(经济学的观点)。
3、从经济学和市场学的观点界定:体育产业就是指体育与事业中既可以进入市场,又可以赢利的部分。
4、《体育产业学导论》(李明,2005):是以体育(职业体育和健康体育)为支点形成的基本产业,和围绕着推广体育(职业体育和健康体育)的活动过程,推销企业产品或企业服务或企业知名度而形成的体育相关产业。
三、我国体育产业的定位和范围我国体育产业在理论上的定位和范围存在着分歧:体育产业部门是否要按照体育产业部门是第三产业组成部分的标准来严格划分,体育产业的范围到底是什么?按照1985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产业被例入第三产业,置于第三产业的第四层次,构成卫生、体育与社会福利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
2003年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又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体育产业与文化和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三个门类,与1985年相比其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国的体育产业范围:以体育本体产业为主、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划分为三大类:1、体育本体产业:由体育部门归口管理的、发挥体育自身价值和功能的、以提供体育服务为主的体育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咨询业和体育资产经营业等;2、体育相关产业:与体育有关的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体育场地、器材、用品、服装、传媒等生产和经营;3、体育内部产业:是指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在分工、分流后所办的产业,体育部门利用自身的人、财、物等条件,所从事的其他各类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节我国体育产业的基本法律制度一、体育产业的国家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指导性计划和产业政策,运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利益,调节地区、产业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使之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目标,从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
体育产业的国家宏观调控制度主要有以下三种制度:(一)直接干预制度国家运用经济和行政管制手段鼓励、允许、限制或禁止经济主体在体育产业中的活动,直接对体育产业布局、结构施加影响,对企业的有关市场行为加以限制,对体育产业活动进行干预,防止体育资源配置低效,确保体育公共产品使用者的公平利用,具体包括:1、进入限制2、数量管理3、价格管制4、其他:外汇配额、信贷配额、出口配额等(二)间接干预制度国家通过制定体育产业政策,借助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外贸及政府采购等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对企业活动加以调控,协调地区、企业、部门间关系,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体育产业内部以及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推动区域体育产业结构调整,避免体育设施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不利于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
其具体制度主要有:1、税收制度2、财政制度3、土地制度(三)行政、信息指导制度由国家有关部门汇集、统计和发布体育产业信息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科学指导企业的投资和居民的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实行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宏观指导和规划。
二、体育产业的市场准入(一)体育经营许可证制度1、从事体育经营许可的相关法律依据:《关于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1994)、《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通知》(1996)——《行政法许可证》(2003.08.27)。
一般性的体育经营活动不必经过体育行政机关的许可。
2、对于危险性较大、技术性强、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社会生活秩序的体育生产经营活动,考虑到我国体育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权利保护的途径欠缺等现实状况,需要依法设定行政许可。
体育经营活动中属于法律授权的行政许可项目:射击竞技运动——《枪支管理法》——省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登山运动——《国内登山管理办法》——体育总局、省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气功健身站点设立、开办武术学校——《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审批。
(二)体育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规定,我国对于灾内容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制度,从事这一类体育经营活动的人员必须持有设俄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体育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两种。
1、强制认证:游泳救生员、滑雪救护员、体育经纪人认证等2、自愿认证:(1)国家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注册认定;(2)从业者与聘用者自愿认定。
(三)体育行业标准制度1、《标准化法》规定:体育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按标准是否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四)、体育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略)四、体育市场的管理(一)体育市场的管理主体(二)管理对象1、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中心等固定设施的综合性体育项目;2、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3、体育表演;4、体育技术培训;5、体育竞赛和表演的经纪活动。
(三)管理原则1、依法管理原则2、有利于体育市场管理原则3、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原则(四)管理制度和处罚方式1、具体的管理制度:A.体育经营合格证制度和登记备案制度;B.体育企业年检制度;C.体育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D.体育经营合格证定期检查制度;E.体育市场稽查制度。
3、具体处罚方式:A.责令限期改正B.取消从业资格C.吊销营业执照等。
四、体育主体产业的特殊法律制度(一)经纪人管理制度A.资格认定制度B.注册登记制度C.保证金制度D.合同管理制度E.佣金制度F.仲裁制度G.违规处罚制度H.培训制度(二)体育彩票管理制度A.管理体制B.体育彩票发行主体资格法定制度C.销售管理制度D.资金管理制度(三)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制度体育无形资产是指体育领域中没有实物形态,但具有获利能力,能持续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
与有形资产相比,其具有客体无形性、权利排他性、权可让与性、收益不确定性等。
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内容:A.体育无形资产管理制度B.体育无形资产评估制度C.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制度第三节我国体育产业法制建设的完善一、我国体育产业法制建设的现状1.体育产业进程中政府职能未能实现真正转变,政企不分、正事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符合法制建设需要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2.国家在对体育产业的宏观调控方面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法律支持,体育法制建设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3.体育产业立法薄弱,水平不高,数量有限,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体育产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一)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三)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三、我国体育产业法制建设的目标及基本内容(一)在体育产业宏观管理方面。
(二)体育市场的经营管理方面。
(三)我国应建立的配套健全的经营法规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