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总厂的“三废”治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在采取综合利用、二级处理、层层把关、减少排放的措施的同时,注重“三废”治理和环保科研相结合,运用科研成果,提高“三废”治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节”三废〃排放管理一、废水排放管理一期工程投产前,对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悬浮物等17种污染物的排出,制定了严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979年1月始,试行污水处理厂与生产厂签订污水处理经济合同。

各厂按规定的排放浓度,每排放1吨污水向污水处理厂交纳处理费0. 16元。

超标排放按其排放的污水量、浓度罚收超标处理费。

1979年2〜5刀,涤纶、维纶、睛纶、化二等生产厂超标排放各种高浓度污水达50天,致使污水处理厂出水超出国家排放指标达42天。

是年,处理污水1595万吨,收费313.6万元,其中罚款87.9 7J元。

污水厂的污水处理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为80. 8%,合格率79. 2% o每吨污水处理费用0. 14元。

1982年5月,制订《总厂环境保护奖惩条例》。

翌年二季度起按照包、保、核责任制对各分厂环保工作实行考核。

是年,污水厂污水处理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上升到96. 3%,合格率上升为99. 7%,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为0. 12元,创历史最好成绩。

1986年10月起,实行目标管理和排污总量控制。

总厂根据中国石化总公司年初下达的排污总最控制指标,按季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单位再分解落实到各车间、班组,每季与奖金挂钩考核一次。

金山县对总厂排放的氨氮、耗氧量、汕、硫化物、亂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实行征收超标排污费。

1987年起,万元产值排污最开始下降。

是年,化学耗氧最28.91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17. 4%;生化需氧量1・4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30%;油0. 45 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55%o1989年7月,实行优质低价,劣质高价收収排污费的新办法。

同年,总厂与金山县联合组成水源保护办公室。

将总厂沪杭路以北至金山县枫亭公路以南的紫石泾、张泾河水域:浙江平湖县金丝娘桥至金山县金卫西门黄姑塘水域;金山县运石河水城以及上述河、泾、塘两岸纵深各1公里陆域划为水源保护区、对区内有液体废弃物排放的企事业单位和船只进行统一管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颁发排污许可证、交纳排污费等管理措施。

二、废气排放管理1976年7月,乙烯对农作物造成危害,首次发生农业赔款1. 92万元。

1979年4月5 口〜5 月4 口,乙烯浓度超过排放标准达16天。

5月3 口,浓度超标达0. 472PPM,致使金卫公社493亩油菜落花,阴荚増加,赔款近万元。

至1982年,先后赔款6次,共计17万余元。

为控制大气污染,1982年,由化工一厂、化工二厂、塑料厂组成乙烯联防小组,采取从工艺上把关,减少泄漏和排放等措施,同时在《环保奖惩条例》中规定:因烟尘、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除酌情赔偿危害损失外,并处以每台设备每天次100元罚款。

1983年后,废气污染农业赔款事件基本消除。

1988年,金山县环保局开始对总厂地区的燃煤锅炉烟道气排放进行监测和收费。

三、工业废渣与生活垃圾管理建厂初,生活垃圾就近堆放,工业固体废弃物倾倒在2号泵排水口外以及从戚家墩到纬九路一带的沪杭公路两旁。

因管理不善,二次污染时有发生。

1982年,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合堆场一一山阳乡新江堆场建成启用。

二次污染明显减少。

对随意倾倒废弃物而影响厂容的,处以200元/吨的罚款;对倾倒在海堤外污染杭州湾水质的,罚款加倍。

1985年初,纬八路临时堆场启用,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开始分开堆放。

1989年,投资200万元,在纬五路二期圉堤处建工业废渣堆场,占地7900半方米,容积为9300立方米,纬八路临时堆场停用。

第二节废水治理厂工业废水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一期工程的工业废水日排放最为 4.6万吨,主要成份有:油类(原油、煤柴油、觅油):睛类(乙腊、丙烯睛、氧氢酸);醇类(甲醇、异丙醇、乙二醇):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芳烧类(苯、甲苯、二甲苯、酚):重金属类(铜、锌、馅、铅、镭、钮、钻、線、锡、铁)。

因废水成份复杂,先由各分厂(单位)根据各类废水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工艺进行预处理。

各厂预处理后的废水排入污水总管,输送到水质净化厂进行二级生物化学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由专用海底隧道从4号泵排水口排入杭州湾。

一期共有废水处理设施23套,总投资达6470余万元,废水处理能力达6万吨/ 口。

1979年,处理废水1595. 27万[NextPage] 吨,处理率达100%o时10项出水控制指标中,化学耗氧量等4项指标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1982年起,强化运行管理,提高治理效果。

是年,化学耗氧量(锯法)去除率、废水处理合格率由1979年的80. 8%和79. 2%,分别提高到1982年的96. 3%和99. 7%。

二期工程设计废水排放最3. 6万吨/ H,主要有害物质有油、硫、酚、醇、酯等有机物。

二期新增废水处理装置9套。

同时扩建水质净化厂,废水处理能力增至9.6万吨/ 口。

1985 年,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废水屋及排放浓度骤增。

涤纶二厂的污水处理装置由于未能与生产装置同时投水质净化厂n处理废水量达10万吨,峰值负荷在12万吨/ F1左右。

是年,超标天数为建厂以來最多的一年,其中化学耗氧量超标达65 X。

年综合合格率由上年的92%下降到1985年的81.4%o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水质净化厂引进2台带式脱水机,解决了33%的污泥脱水。

1986年,采用鼓曝新匚艺,使生化需氣最去除率稳定在95% 左右,化学耗氧量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

1987年9月,与北京市政设计院共同开发的国产化纯氧曝气新工艺改造项目竣工(国家城乡环保部列项),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总厂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了一步。

1988年,污水处理综合合格率为97. 77%, 10项考核指标的99%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总厂三期工程污水排放量设计为7万吨/ 口,各生产装置均配置了废水处理设施。

水賈净化厂污水处理设施16套,提高污水处理能力2. 5万吨/ 口,总投资4800万元。

至1992年底,总计建有污水处理装置48套。

1992年全年处理废水6741万吨,处理率为100%,合格率88. 49%o污水排放量统计表序号厂名(装置)一、二期工程(万立方米/ H)30万吨乙烯工程(金山部分)(万立方米/ EI)大型技措项目(万立方米/ H)小计(万立方米/ H)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合计8.211. 311.083.0113.611化工一厂1.3221. 32 2化工二厂0. 380. 120. 503乙烯厂乙烯装置渣汕加工0. 48 0. 29 0. 77 4涤纶二厂直接纺装置0. 670. 090. 765涤纶丿0.310.31 6脂纶厂扩建0. 970. 40 1.37 塑料丿0. 110. 07 0. 250. 438维纶厂0. 740. 749总厂实验厂0. 120. 550. 6710化工实验丿1. 08 1.08 11热电厂0. 050. 05 12第二热电丿0. 200. 2013黄姑塘开发区0. 130. 13海运码头0. 150. 15 15生活污水1.850. 64 0. 83 3. 3216其他1. 530. 27 1.80附:随塘河治理随塘河是总厂地区雨水、生产清下水受纳水系。

一期工程雨水及生产清下水口排放最为90. 85 万吨,其中34. 85万吨排入随塘河。

因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和设备腐蚀,部分有害化学物料随生产清下水进入随塘河。

二期工程每天排入随塘河的雨水和生产清下水增至73.75万吨。

由于水量大,有害物质的绝对量大于水质净化厂的4号泵站排水口,其中油的绝对量比4号泵站大41. 4倍。

为解决随塘河的污染,二期工程所有新建装置的冷却水全部采用循环水或风冷工艺。

1987年5月,由环保处、环保研究所、水质净化厂及有关生产厂等8个单位组成随塘河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调研小组,寻求对策。

1988年,随塘河的污染口趋严重,排入随塘河的污染物质增至32种。

总厂每年上交的排污费达300万元以上。

是年9月8日,总厂随塘河治理讨论会后,埋设地下清水管道和去水质净化厂的污水管道,填平随塘河纬八路以东河段。

第三节废气治理一期工程废气H排放量为1. 02亿标准立方米。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H排放量8. 45 吨,氮氧化物16. 32吨,丙烯腊3. 75吨,乙醛0. 54吨。

按先利用,后处理的原则,对废气进行工艺回收或作锅炉燃料。

不能利用的废气,作高空排放。

因总厂生产装置高度集中,污染源广,易产生毒性栓加,所以采取超高空烟囱排放的治理措施。

一期工程建有烟囱(排气筒)30座,其中化工一厂、月青纶厂、维纶厂、热电厂分别建造80米、100米、70米、150 米高的烟囱,使废气得以高空稀释扩散,降低废气落地浓度。

对排放黑烟、粉尘的烧却炉和机修厂的2座烟囱采取静电与机械除尘措施。

1979年后,乂结合技术改造,对废气进行回收利用。

塑料厂投资40万元,对高圧聚乙烯装置一、二系列进行工艺改造,每年可回收乙烯400吨,获益40万元,减少了废气排放。

原作烧却处理的化工二厂聚乙烯醇装置蒸发残液,经技术改造后,每年回收乙二醇和乙二醇二乙酸酯约100吨。

热电厂采取提高锅炉热效率和余热利用等措施,使万元产值能耗由1980年的8. 3吨标准煤降到1982年的7. 2吨标准煤,同时减少了废气污染。

1983年,化工二厂聚乙烯醇装置,利用反应后的循环乙烯废气代替斥缩机密封用的乙烯,回收率达98. 5%,革除了小火炬,每年回收乙烯247吨,价值24. 7万元。

二期工程投产后,因改用含硫最较高的任丘和胜利混合原汕,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比一期增加3・2倍,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量增加78%。

废气日排放量增至1・18亿标准立方米,污染物总量为54吨/ Eh为了净化大气,增加绿化面积133. 33公顷,绿化总而积占全总厂面积的19%左右。

生活锅炉改用燃料气,以解决黑烟污染。

1988年,化工一厂投资95. 63万元,新建火炬气回收装置,年回收火炬气2400吨,增加利润100万元。

是年,可燃性气体利用率为95. 70%,有毒有害气体治理率为93. 09%o三期工程废气口排放量为1・29亿标准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由燃烧产生的乙烯、丙烯、环氧乙烷等废气。

主要采取火炬烧却和高空稀释排放。

送火炬烧却的废气为高床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丁二烯等装置的排放气,采取高空稀释排放的废气为丙烯膳装置洗涤放空气、乙烯装置裂解炉烟气、开工锅炉及蒸气过热炉烟道气、煤电厂锅炉燃烧烟气等。

时按20%系数规划绿化覆盖面积以净化空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