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

12.设单章规定医疗救治
对医疗机构的接诊、分诊、救治、转诊、保存病历 资料进行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以防止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
13.设单章规定保障措施
主要规定了对困难人群的医疗救治原则、传染病防 治工作的财政支持措施、医药器械储备的管理等, 为传染病防治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公平与效率
• 公平,是一种基本的法律价 值,作为与效率相对应的价
值概念,它主要的指公正, 它的理想化状态是指平等, 即给予同样的人同等对待的 平等状态。
• 效率,也称效益。是评价法 律作用积极与否的标准之一。 不仅指执法过程中的办事效 率,而且指法律应该有助于 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积累 和社会进步。效率原则要求 紧急状态下的措施动作迅速, 反应灵敏,处理得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 务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 (7章41条)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 务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于2004年12月1 日实施。
新《传染病防治法》共九章八十条1.4 万字。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 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 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
乙类传染病中新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
2.几种乙类传染病的特殊管理(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 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的甲类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 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 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卫生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 后予以公布、实施。
行政优益权,是指国家为了确保行政主体有效 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 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 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 格。包括: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的组合。
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 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 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同一范畴内相遇时,行政 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权力。
8.没有直接规定报告时限
关于报告时限,本法中没有直接的规定,而是规定
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 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火时限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 理办法》2003年11月7日生效。 9.增加了相互通报信息的规定
毗邻的以及相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应当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疫情以及监测、预 警的相关信息。
行政优先权的内容包括:
(1)先行处置权。在紧急情况下, 可以不受法定程序规定的制约,先 行处置,如采取先行扣留等措施。
(2)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主体在 从事紧急公务时,有关组织或个人 有协助执行或提供方便的强制性义 务,违反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49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
5.加强了公民权益的保护
5.1隐私权的保护
第1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 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 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 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 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 告管理办法》第14条: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

情发
发业震洪

检公
公病减法

测共
共防灾》

信卫
卫治法

息生
生法》

报事
事》

告件


管与


理传


办染

2.行政权力的扩张 2.1 行政应急原则,实质上就是行政权力扩张,
是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 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 有法律依据的或者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10.紧急调集人员、调用储备物资、
予以合理报酬和补偿的规定 第45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
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 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 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 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
九是权利救济。
3.依法管理的高层次要求
自由与秩序
建立秩序、保障自由是 法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 目标
自由,在法律上指公民 或社会团体在国家权力 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的 能力或状态。或者说是 个人或社会组织以不侵 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为界 而按照自己意愿行为的 权利。
秩序, “秩序就是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得到最恰当
《应急条例》第2条:本条例所称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是指……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
紧急状态法律制度,是国家在应对 威胁其生存的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 一系列与正常状态下的民主宪政的 一般原则及实践所不同的关于国家 紧急权力行使的方式、程序、原则 以及人权保障与人权克减的手段和 界限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 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11.专业技术机构(人员)现场调查、
采集样本、技术分析的规定
第48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 病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 区进行调查、采集样本、技术分析和检验。
5.5 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和报酬
第41条:在隔离期间,实施Fra bibliotek离措施的人民政
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 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 间的工作报酬。
6.明确规定了法律救济
(12条)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 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 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 诉讼。
的安排,每一部分都安置在最合适的地方;灾难的 原因是失去秩序”。
自由与秩序是对立统一的,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秩序 的建立,秩序的形成取决于自由被规范的程度。两 者的辨证关系深刻揭示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 系。在紧急状态下,自由和秩序的协调统一是行政 执法的难点之一。
法治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秩序稳定、和谐。包括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
国家权力的扩张和公民权利克减的目的必须是正 当的,即: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使国 家尽快摆脱危机,重新恢复 宪政法的约束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
适用的原则(条件)
(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 (2)突发事件是现实的或即将发生 (3)突发事件威胁到国家的生存 (4)应急措施是一种临时性的应对
法治管理的含义有两层: 一是依据法律来管理,也就是,管理的目标符合法
律的要求,将法律作为管理的目标和准则。
二是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将法律 作为一种管理的方法、手段。
1. 依法管理的好处 依法管理传染病是法治社会的要求,是保护公民人 权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秩序的宪政要求。
1.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 法律对行政管理的保障 主要是通过确认和赋予行政机关管理权能来实现的。 如行政优益权。
5.2 获得救治权 5.3 不受歧视权
第16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 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 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 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5.4 医疗救助权 第62条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
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 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个人隐私:①“不愿告人或不愿为他人所知晓和 干涉的私人生活”;
②“不愿被窃取和披露的私人信息”;
③“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 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
④“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 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 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传染病预防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共 和
疫情控制

医疗救治

监督管理


保障措施

法律责任




……
《 《 管《 《 《 《
结 性 理传 献 国 传
核 病 办染 血 境 染
病 防 法性 法 卫 病
防 治 》非 》 生 防
治管

检治
管理

疫法
理办

法》
办法


法》



1.关于新增传染病(第三条)
供应单位应当及时生产、供应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 医疗器械。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必须优 先运送处理传染病疫情的人员以及防治传染病的药 品和医疗器械。
(3)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行政行 为一经做出,只要未被有权机关正式撤销,即使 违法或不当,也被推定为有效。
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 种物质优益条件。为了保证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 行政职权,维护行政秩序,国家向行政主体提供 各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 具等。
1.2 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具有确定性 它明确告知 人们该怎样或不该怎样行为。法的确定性使它 具有规范功能和社会公共事物管理作用。其规 范功能包括指引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