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
自查奖惩机制不健全:各单位虽然制定了自查 与奖惩制度,但多数单位自查方案都是以检查 有无传染病漏报、迟报为主,未涉及基础登记 质量及报告卡填写质量的内容。检查中发现, 各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门诊日志书写字迹潦草 及漏登、纸质报告卡明显涂改的问题,同时部 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分类不填写、 托幼儿童不填写学校班级等现象严重,但在各 单位自查中均未发现。
资料收集内容:患者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 管理表、现场消毒记录或指导消毒记录、疫情 控制指导意见书、调查报告等。
不需要进行疫点消毒处理的传染病有:艾滋病、 乙肝、丙肝、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
不需要进行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的传染病有: 乙肝、丙肝、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布鲁 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包虫 病、新生儿破伤风。
无论有无传染病报告,每月必须登陆大疫情网 一次以上,保证网络运行正常。每月月初对大 疫情网密码更换一次,同时做好更换记录(更 换时间、原密码、更换密码、更换人)。
散发疫情处置
按属地管理原则开展处置工作。 乡镇卫生院要严格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
管理项目要求,对辖区内的呼吸道、消化道和 虫媒传染病患者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密切 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疫点消毒及报告撰写。
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填卡一致性:15家医 疗机构共抽查219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与网络 报告卡片进行核对,8项完全一致192张,一 致率87.6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1%。
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性:219张纸质传染病报 告卡中11个必填项目填写完整189张,完整率 86.30%,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14%。
建立异常反馈机制:化验室和放射科要与临床 科室建立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异常检验结果的 反馈机制 ,要有异常结果反馈登记本,临床 医生要签字。
每月将当月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导出EXCEL 后保存。
每月对本院各科室的工作日志、出入院登记等 基础登记进行自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漏登、 项目是否填写完整、有无传染病漏报等。
个案调查表
要使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 内容要符合逻辑。
密切接触者管理表
密切接触者定义必须符合传染病传播规律 追踪管理时间必须达到一个最长潜伏期
现场消毒记录
不同传染病选择不同的消毒剂。 不同传染病选择不同消毒对象。 不同传染病选择不同消毒方法。 不同传染病选择不同消毒浓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
主要内容
上半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突出现象 工作规范及要求
工作现状
通过市CDC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查 通过上半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质量检查 通过日常督导
漏报率调查:查阅15家医疗机构2014年1月1 日至现场调查之日门诊工作日志、病房出入院 登记、放射科登记、化验室登记,共查出传染 病9种计221例,漏报2例,漏报率0.90%,与 去年同期比上升28.57%。
检查结果显示,2014年上半年传染病疫情报 告整体质量不高。传染病漏报率与去年同期相 比有所上升,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填卡一 致性、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性均有不同程度的 下降。
责任意识不强:传染病报表(法定传染病月报 表、病原携带者月报、散发疫情处置月报、肠 道门诊工作月报表)上报已是常规工作,但部 分单位报告不及时或未报;集中报卡现象突出; 报告卡审核不严。
式文件下发的形式发往院内各临床科室及辅检科室, 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以提高专业人员责 任意识和业务素质。
健全自查与奖惩机制:将传染病管理纳入质控 考核内容,制定《传染病检查考核方案》,方 案在以检查有无漏报、迟报的基础上,同时将 基础登记填写、报告卡填写、网报质量等纳入 考核内容中,每月对各科室进行考核一次,每 季度对卫生所及卫生室进行一次考核,要有详 细的考核记录,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针对性 处理及整改措施。考核结果要在全院通报,并 严格按照奖惩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奖励与 惩处, 有文字依据。
培训资料做到有通知、有签到、有教案、有考卷、有 分数汇总、有小结,小结上要有图片印证。
疫情监测
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严格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要安排专人常年
开展预检分诊,药械齐全,登记完整。 当前重点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
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多发传染病的监测。 开展肠道传染病监测:县医院开设常年肠道门诊,
导致报告质量下滑的主要问题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及工作规范不完善:大部 分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及工作规范都不齐全, 多数未建立新入院医生和实习生传染病报告培 训制度、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登记管理 制度。所有医疗机构均未建立疫情卡片收发登 记、疫情报告登记、本院疫情报告检查的工作 规范。
医务人员培训流于形式: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 告管理培训形式大于内容,大多是为了完成培 训任务而培训,不注重实际培训效果。部分单 位培训以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 点传染病防控知识为主,根本未涉及传染病疫 情报告知识。
制定(修订)辖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传染病报告
各医疗卫生单位首诊医生在接诊传染病 病例后在2小时内将报告卡报公共卫生科, 公共卫生科必须在2小时内对收到各科室 或村卫生室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进行审核、 网络直报。减少和避免集中报卡现象。
做好传染病报告卡收卡登记。
在上网报告前先审核门诊医生填写的报告卡是 否完整、准确,核对无误后再进行网报。
组织管理
成立传染病防治、卫生应急、医院内感染控制 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制定年度传染病工作计划,半年有小结,年终 有总结。
完善工作制度及规范:收集传染病相关管理制度及工 作规范(疫情报告制度;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进 行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 登记的管理制度;自查与奖惩制度;疫情卡片收发登 记规范;向疾控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规范;本院 疫情报告检查的工作规范 )。通过上墙张帖或以正
改进意见
预检分诊制度执行不力:绝大多数单位未落实 预检分诊制度,少部分单位虽设有预检分诊台, 但无专人、无检查器械、无消毒药物。
散发疫情处置不规范:只做资料不处置、其它 医疗机构报告的散发病例未处置、资料逻辑性 差、散发疫情处置月报数量不一致。
工作规范及求
组织管理 人员培训 疫情监测 网络直报
其它医疗机构5~10月开设季节性肠道门诊。做好 腹泻病人登记与检索(县直医疗机构腹泻病人检索 率应达20%以上,乡镇应达10% )。
疫情分析:以县疾控中心的模板为准,每季度、 每年度分别开展疫情分析,并反馈至单位领导 和相关科室。每月下载县疾控中心上传的“疫 情动态分析”打印后送院领导阅后存档。
乡镇管理病种: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 分型肝炎、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 毒、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手 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水痘。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需要列入乡镇级 责任管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业务培训
培训要注重培训效果,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 性。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 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指 南》、《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卫生应急 管理》及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
每年对院、村医务人员开展一次传染病管理知识全员 培训。对新入院及实习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管理岗前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