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乘车遇险情一、事故经过2010年2月12日晚上当事人甲与几个朋友一起聚会,因为之前相约好聚会要喝酒,所以大家都没有驾驶机动车来,到晚上23点的时候聚会结束,然后等的士准备各自回去,因为太晚了一时间找不到车,后来就近叫了一辆三马车,就一起坐车回去,车开到半路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说前面就到他家了,叫三马车司机停车,车上声音比较嘈杂,司机没听清,车速已减慢,但没有完全停下来,此时要下车的人直接从车上跳下来,我们都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重重的摔在了地上不能动弹,车完全停下来后我们立即跑过去扶他起来,但他已经昏迷不醒失去知觉,面部伤得很严重,我们立即把他抬上车送往医院急救。
后续治疗面部缝了6针,头部经过CT检查没有影响到大脑,手脚等地方轻伤。
直到春节前的几天还在医院住院治疗,前后花费2000多元治疗费。
由于伤者在送到医院后情况紧急,没有人注意到三马车司机偷偷的溜走了,没有能够追究到司机该负的责任。
二、事故原因分析及经验教训(1)当事人意识到不能酒后驾车,但没有意识到酒后坐车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所搭乘车辆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为规范运营车辆、司机是否有驾驶证等;(2)由于酒精的作用,当事人往往过高估计自身能力,认为平时可以做到的事情喝酒之后也一样可以办到,所以很容易判断失误导致事故;(3)由于没有现场把开车的司机留住,得不到相应的赔偿。
四、事故防范措施(1)坚决不能搭乘无营运证的摩托车、三马车、以及柳微面包车等,因为无证经营,就不能确保乘车人的安全以及造成事故后的赔偿等问题;(2)饮酒者最好有个清醒的人在旁边看护,以便及时制止其做出的不安全行为;(3)搭乘营运性质的车辆要尽可能记住车牌号或司机姓名等,以便在发生事故后司机逃逸或者其他事件发生后可以快速的找到证据。
机电事故一、事故概况2001年5月24日9时50分,辽宁省某石化厂总变电所所长刘某,在高压配电间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面有灰尘,于是就找来一把笤帚打扫,造成1Okv高压电触电事故。
经现场的检修人员紧急抢救苏醒后,送住市区医院。
经医生观察诊断,右手腕内侧和手背、右肩胛外侧(电流放电点)三度烧伤,烧伤面积为3%。
二、事故经过5月24日8时40分,变电所所长刘某安排值班电工宁某、杜某修理直流控制屏指示灯,宁某、杜某在换指示灯灯泡时发现,直流接线端子排熔断器熔断。
这时车间主管电气的副主任于某也来到变电所,并和值班电工一起查找熔断器故障原因。
当宁某和于某检查到高压配电间后,发现2号主受柜直流控制线路部分损坏,造成熔断器熔断,直接影响了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
接着宁某和于某就开始检修损坏线路。
不一会儿,他们听到有轻微的电焊机似的响声。
当宁某站起来抬头看时,在2号进线主受柜前站着刘某,背朝外,主受柜门敞开,他判断是刘某触电了。
宁某当机立断,一把揪住刘某的工作服后襟,使劲往外一拉,将他拉倒在主受柜前地面的绝缘胶板上,接着用耳朵贴在他胸前,没有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宁某马上做人工呼吸。
这时于某已跑出门,去找救护车和卫生所大夫。
经过十几分钟的现场抢救。
刘某的心脏恢复了跳动,神志很快清醒了。
这时,闻讯赶来的职工把刘某抬上了车,送到市区医院救治。
后经了解得知,刘某在宁某和于某检修直流线路时,他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有少许灰尘,就到值班室拿来了笤帚(用高梁穗做的),他右手拿着笤帚,刚一打扫,当笤帚接近少油断路器下部时就发生了触电,不由自主地使右肩胛外侧靠在柜子上。
三、事故原因分析(1)刘某违章操作。
刘某对高压设备检修的规章制度是清楚的,他本应当带头遵守这些规章制度,遵守电器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但是,刘某在没有办理任何作业票证和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高压间打扫高压设备卫生,这是严重的违章操作,也是造成这次触电事故的直接原因。
刘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2)刘某对业务不熟。
1992年,工厂竣工时,设计的双路电源只施工了1号电源,2号电源的输电线路没架设,但是,总变电所却是按双路电源设计施工的。
这样,2号电源所带的设备全由1号电源通过1号电源联络柜供电到2号电源联络柜,再供到其它设备上,其中有1条线从2号计量柜后边连到2号主受柜内少油断路器的下部。
竣工投产以来,2号电源的电压互感器、主受柜、计量柜,一直未用,其高压闸刀开关、少油断路器全部打开,从未合过。
刘某担任变电所所长工作已经两年多,由于他本人没有认真钻研变电所技术业务,对本应熟练掌握的配电线路没有全面了解掌握(在总变电所的墙上有配电模拟盘,上面反映出触电部位带电),反而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把本来有电的2号进线主受柜少油断路器下部误认为没有电,所以敢于大胆地、无所顾忌地去打扫灰尘。
业务不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月21日,总变电所已经按计划停电一天进行了大修,总变电所一切检修工作都已完成。
时过3日,他又去高压设备搞卫生。
按规定,要打扫,也要办理相关的票证、采取了安全措施后才可以施工检修。
他全然不想这些,更不去想自己的行为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不把自身的行为和安全联系起来考虑,足见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车间和有关部门的领导,特别是车间主管领导和电气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由于工作不够深入,缺乏严格的管理和必要的考核,对职工技术业务水平了解不够全面,对职工进行技术业务的培训学习和具体的工作指导不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四、事故防范措施(1)全厂职工要认真对待这次事故,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从中吸取深刻教训。
开展一次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职工学习和执行“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的自觉性,杜绝违章行为,保证安全生产。
(2)在全厂开展一次电气安全大检查。
特别是在电气管理、电气设施、电气设备等方面,认真查找隐患,并及时整改,杜绝此类触电事故重复发生。
(3)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确实把懂业务、会管理、素质高的职工提拔到负责岗位上来,带动和影响其他职工,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保证生产安全。
(4)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责任明确落实,切实做到从上至下认真管理,从下至上认真负责,人人都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工作事业心,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无资质冒险施工,罩棚坍塌送了命一、事故经过某销售公司经营部委托当地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拆除某加油站旧混凝土罩棚,双方签订了《工程服务安全生产合同书》。
该安装公司又将该工程委托给某施工方施工。
该工程于2007年7月13日动工。
7月20日,工程只剩4根混凝土支撑柱和4根混凝土梁未拆除。
9时许,施工人骑在梁上切割钢筋,10时左右,结构轰然倒塌,骑在梁上的施工人随梁坠下被挤在锯断的两根混凝土梁中间,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施工人违反“无论在什么场所,都要避免在被拆除的建筑物或结构上进行拆除作业”的规定,并使用手工工具操作,违规锯断混凝土梁导致坍塌。
(二)间接原因1、承包单位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对现场拆除工作缺乏检查和支持。
缺少安全防护设施,拆除3米多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拆除工具简单,不具备承担拆除工程的能力。
2、经营部安全监督力度不够,缺乏工程专业安全知识,对于高处作业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对违规作业制止不力。
(三)管理原因1、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责任落实不够。
该公司和经营部的领导对该项工程存在的危害因素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没有将该项目的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在施工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方面留下了隐患。
2、对施工单位的准入资格把关不严,选用了不具备资质的拆除队伍。
按照《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建设单位应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
建筑拆除工程必须由具备“爆破或拆除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施工。
但承揽此项工程的某建筑安装公司仅具有房屋建筑工程资质,没有拆除专业资质。
3、对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学习落实不够。
公司和经营部有关人员不知道《高处作业分级》和《拆除工程施工安全规定》中的有关要求,导致对施工方案不能做到有效审核把关。
4、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不到位,违章操作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经营部虽然在施工现场派驻了安全监督人员,但其缺乏建筑拆除作业方面的安全知识,对施工人登高作业不采取安全防护的违章操作行为,只进行了口头提醒,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有效制止。
5、HSE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HSE 管理体系明确要求,油库、加油站进行危险作业时必须制定作业计划书,对存在的风险开展分析评估,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但这些规定和要求在事故加油站拆除工程中没有得到认真执行。
三、预防对策措施该事故是承包商无资质承揽拆除工程,违章拆除作业导致的坍塌亡人事故。
暴露出企业对承包商管理失控。
因此,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承包商资质、工程合同、安全合同、施工作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评审,同时检查施工单位机具、用料是否合格,是否执行“两书一表”。
坚决清除不合格的施工队伍。
该事故警示:“勤查勤检,消除隐患;一时疏忽,必出事故”。
起重作业现场事故案例背景:某施工队五小组组长安排孙某、马某等4名员工到机电科作业大棚内把“H”架分类码放,4人为了图省事,没有进行试车检查的情况下,就由孙某开动行车进行吊运“H”架,在将第二钩“H”架吊起时,起重机电机从10米多高的高空坠落,由于孙某躲闪及时,才没有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发生。
事故原因:1、孙某明知该设备没有专人维护管理,在开车前,没有按照行车的安全使用规定对其进行试车检查,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马某等三名职工与孙某一同作业,对马某没有试车检查未进行制止,是事故的发生的间接原因。
3、五小组组长在知道该行车因使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较多的情况下,没有向职工交代清楚,也没有及时向机电科进行反应,使问题得以解决,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4、机电科疏于行车的管理,无专人检修,行车经常带病运行,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事故责任划分:1、孙某没有按照行车的安全使用规定对其进行试车检查,违章作业,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
2、马某等三名职工对孙某的违章行为没有制止,没有尽到互保义务,对事故负有互保责任。
3、五小组组长为本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行车存在问题没有向职工交代清楚,也没有及时向机电科进行反应,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
4、机电科作为行车的管理单位,行车维护管理不善,对事故负有主要管理责任。
事故防范措施:1、对职工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教育,要求职工在操作设备时,一定要先进行安全检查,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按规程操作使用。
对于非本单位的没有专人维护的设备尤其是要严格遵守。
2、机电科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并针对该行车的安全使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结束该行车使用管理混乱状况,确保行车安全运行。
3、五小组在此处长期工作的人员,对行车的安全使用具有监督的义务,对于违规使用的,要及时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