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 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 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阿长与《山海经》(节选)鲁迅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请你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出“买(山海经》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①起因:________②经过:________③结果:________(2)文中以“伟大的神力”来评价夸奖阿长,作为普通人的阿长当然不可能具有神力。

但是,她的确是把“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做成功了,那么你觉得促使她能把这本“三哼经”买到手的“神力”应该是什么?(3)文段运用了“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两个叙述视角,既有“童年时的感受”,也有“写作时的回忆”。

请你抄录其中一个运用成人视角的语句。

【答案】(1)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让阿长知道了;阿长向我了解了情况,然后趁告假回家之机设法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得到《山海经》后十分震惊并对阿长充满敬意。

(2)阿长的“神力”其实就是对她“我”的爱怜、关怀、付出(善良、慈爱、殷勤的品格)(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解析】【分析】(1)本题节选的是大字不识的阿长居然为“我”买来《山海经》。

起因介绍在第二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阿长不识字,“我”没有告诉她“我”喜欢《山海经》,但是因为“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所以阿长也知道这件事,来问“我”了;经过叙述从“过了十多天”到“果然都在内”,阿长告假四五天再回来,带回来一本“三哼经(《山海经》)”;最后两段是事件的结果,“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我”震惊于别人不能做到的,大字不识的阿长居然做到了,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

(2)阿长的所谓“神力”就是她对“我”的关心、爱护。

结尾段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道明了原因。

买《山海经》并不是多难的事情,但是别人没有放在心上、不愿意做、不肯做的事情,阿长为了“我”愿意去做、去付出,所以阿长就如同有“神力”一般,能够做成功。

(3)最后一段,“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是对前面内容的总括,是运用成人视角,对童年时获得喜爱的书籍的感受的回溯。

所以抄录一个运用成人视角的语句,应该是这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故答案为:⑴① 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让阿长知道了;② 阿长向我了解了情况,然后趁告假回家之机设法给“我”买来了《山海经》;③ 我得到《山海经》后十分震惊并对阿长充满敬意。

⑵阿长的“神力”其实就是对她“我”的爱怜、关怀、付出(善良、慈爱、殷勤的品格)⑶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述,注意通读全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述。

⑵本题考查人物的评价,通读全文,体会阿长对“我”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结尾的理解,找出“成年的我”的叙述视角的内容。

2.阅读下面一篇同学的作文,完成下列小题。

绽放在秋日里的花①“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她抓起书包,头也不回的冲出了家门。

②秋风微凉,秋日里黄昏的阳光落在她肩上,她背起吉他,抱着书,趁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巷①,小巷的深处是一颗枝繁叶茂的老树。

③那失望愤怒的声音又在她耳中回荡。

④“不…”她使劲抱住吉他,苍白的脸颊上有泪水划过、(A)坠落,然后消失。

⑤“怎么办?接下来怎么办?”除了争吵,她不知道去面对父母以什么样的态度,该怎样将自己对音乐的一腔热血及其决心告诉父母②。

⑥她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因为生病已经好几天不来学校了。

她挺担心的,想去看看自己的好朋友,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伴多好啊,可陪伴她的还是吉他。

⑦一边是坚决的阻止,一边是追逐的梦想,一边是未来,一边是执着,她矛盾,她痛苦,她渴望有人倾听,有人能为她解惑,可陪伴她的还是吉他。

⑧灵活的手指拨动着弦,音符在她指间跳动,旋律在她身边飞舞,黄昏的光,因美妙的音乐变得轻柔。

云也为她停留,为她喝彩,落叶为她伴奏,使在秋风中为她起舞③。

她是受大自然青睐的演奏者,可不知不觉的,她泪流满面。

⑨也许是她的哭泣引来了一位老者。

⑩“孩子,你这么了?”⑪也许是太过烦恼,她将埋藏在心底的思绪告诉了老者。

⑫老者听后指指身边的老树:“它在这经历风雨几十年了,青春就像它一样,历经重重挫折,才能茁壮成长,开出绚丽的花。

”⑬她不解的望着老者,心中有什么东西要破土而出。

⑭老者接着说:“绿茵因感恩风霜,才有了茂盛,飞鸟因感恩蓝天,才有了飞翔。

唯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将矛盾融化。

你要学会感恩,感恩你经历的一切。

你仔细想想,你可曾感恩过你的父母?”⑮听了老者的话,她不自觉的低下了头。

蓦然回首,母亲每日为她准备的饭菜;(B)父亲在她学完吉他后接她回家的身影;父母在深夜陪她做作业的模样历久弥新(C),可她却从不感恩,认为理所当然,甚至她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只会要求她学习。

④父母的苦心她从不感恩,甚至说出了许多伤人的话,如果怀有感恩之心对待父母的话,会不会有不同?她想她知道该怎么做了。

⑯“谢谢您,老爷爷,”她抬起头来,对老者露出了笑容,灿如夏花。

刚刚的忧愁消失寻无边无际(D),眉眼间净是明媚。

“我要回家了,老爷爷,再见”⑰她轻快的身影从小巷中穿过,最后的阳光毫不吝啬撒在她身上,感恩之花,冲破阴霾,在阳光的沐浴下绽放,随风飘摇,在璀璨的阳光中,美若黎明。

⑱很久之后,当她站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时,回忆道:“感谢那个老者,在我年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明方向,告诉我感恩,最终使我与父母化解了矛盾,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并获得成功。

(1)文中加下划线的成语和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B.;C.历久弥新D.无边无际(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改为:她抱着吉他,背着书包,踏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巷。

B.②句改为:她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父母,该怎样将自己对音乐的一腔热血及决心告诉父母。

C.③句改为:秋风为她伴奏,落叶为她起舞。

D.④句改为:她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甚至只会要求她学习。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要交代清楚他离家出走的具体原因。

B.文章第(6)段表达的内容不合理,与上下文脱节,使全文的思想情感前后不一,要重点加以修改,使之不偏离题意。

C.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事显得矫揉造作,要改为第一人称。

D.文章标题形象新颖,全文处处扣题行文,但文章含蓄有余而明确不足,应在结尾增加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来深化主题。

【答案】(1)B(2)D(3)C【解析】【分析】(1)A.并列谓语用逗号,不用顿号。

“划过,坠落”是句子的谓语。

故A错误。

C.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父母的模样”不能“历久弥新”,适用对象错误,故C错误。

D.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不符合语境,应改为“无影无踪”,故D错误。

故选B。

(2)D. 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甚至”是“埋怨”的状语,故应放在“还”前面,“她甚至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只会要求她学习。

”故D错误,选D。

(3)C.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更客观、真实,表现感恩的主题,故C错误,选C。

故答案为:⑴B;⑵D;⑶C【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微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豫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

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徽藻还能用于串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