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题总结(历年真题大题汇总)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题总结(历年真题大题汇总)

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总结一、诊断篇1.1对该求助者需要考虑哪些初步诊断。

(20分)/、简述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

(10分)/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20分)答:作出诊断:诊断依据:(1)排除标准:按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是否一致,内在的精神活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否一致,个性是否相对稳定。

是否有自知力,是否有幻想的精神病性障碍。

(2)症状表现:是不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

认知、行为、情绪、躯体症状(3)病程标准:症状持续时间。

(4)严重程度:精神痛苦程度,求助者的症状是否影响了社会功能,是否有泛化、回避出现。

1.2对该求助者应考虑哪些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答:(1)疑病性神经症,理由如下:求助者表现出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和感觉过敏,在医院进行过检查后仍不相信,多次到医院看病,均被告知没有异常,但是仍然不信。

(2)焦虑型神经症,理由如下:焦虑型神经症是一种一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

(3)精神分裂症,理由如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一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

通常能维持清晰的意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

多起病于青壮年,长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4)人格障碍,理由如下:人格障碍的要素包括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对病人带来通过或贻害周围。

(5)恐怖症,理由:求助者对不应该感到恐惧的对象情景恐惧,由此产生内心的变形冲突。

病程,严重程度,社会功能损害程度。

(6)抑郁症,理由:兴趣下降或消失,情绪低落(7)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理由:强烈的精神创伤,创伤性体验后反复出现,强迫性回忆(8)适应障碍,理由:应激性时间,反应性情绪障碍,社会功能损害2、请对该求助者进行病因分析。

(20分)/造成该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0分)答:每个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都是有生物原因、社会原因、心理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生物原因(2)社会原因: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3)心理原因:认知、不合理信念、行为模式、情绪、个性因素(认知、情绪、行为、人格)3、请分析求助者经受的压力的种类。

(10分)精神压力、生理压力、社会压力4、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答:(1)心理症状(2)生理症状5、针对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需要注意哪些内容?(10分)答:(1)心理咨询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够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评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6、针对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如何避免提问方式的失误?(10)分(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2)避免多重选择性的问题。

使信息受到限制(3)避免多重问题。

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免修饰性反问。

实际上不构成问题(5)避免责备性问题。

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

产生威胁感,引起防卫(6)避免解释性问题。

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

7对该求助者进行鉴别诊断(10分)强迫症与疑病症、抑郁症相区分;根据症状表现排除其他诊断的可能性。

8对该求助者(精神分裂症)还应重点收集哪些资料(10分)答:为了对求助者进行全面的了解,还需要收集以下资料:(1)求助者的出生情况,以确定其未受到脑损伤。

(2)求助者目前的身体状况,有无躯体疾病史,求助者曾患哪些疾病,以判断是否有一些躯体疾病引发,或一些躯体疾病的后遗症。

(3)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案例中仅提到母亲在年轻时“曾被诊断为精神病”。

(4)还需要向求助者的其他家庭成员了解情况,比如求助者的父母。

资料了解:求助者个体方面的(生物特性的、心理与行为的以及自我意识及其表现的)情况;有关求助者的环境条件(人事关系、工作环境、生活的物质条件);他人对她的评价(对她的一般印象、对治疗情况的评价等)二、咨询篇1、咨询中通过何种途径与方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10分)3次答: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咨询师应做到如下:(1)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意味着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

(2)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

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

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3)表达真诚。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能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的基本的信任、对求助者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

真诚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

(4)表达共情。

(5)积极关注来访者。

心理咨询师要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并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2、在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特征。

(10分)2次答: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目标应包括一下特征:(1)具体或量化的。

(2)可行的。

(3)积极的。

(4)双方接受。

(5)属于心理学范畴。

(6)可以评估的。

(7)多层次统一。

如果仅有一个目标,则咨询目标的特征应该是统一的;如果咨询目标不是单一而是多个的,则目标与目标间应该是协调统一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具体目标与长远目标应该是统一的。

3、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时应包含那些内容?(10分)2次答:咨询方案就是咨询工作的计划,有明确咨询方案的咨询会使咨询事半功倍,因此,咨询方案时咨询工作必须的。

一般来说,咨询方案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1)咨询目标(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3)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4)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5)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6)咨询的相关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4、咨询中求助者出现了严重的阻抗,请说出如何应对阻抗。

(10分)答:阻抗本质上是人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阻抗产生的原因有:(1)因为成长必然带来痛苦。

(2)因为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

(3)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应对方法:(1)解除戒备心理,指咨询师不必把阻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6、针对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了系统脱敏法,请写出其原理。

(10分)答:步骤: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景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景,同时做放松练习。

第四步经过在在实景中的重复练习,使求助者逐渐从过去引起焦虑的情景中脱敏。

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以一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给予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景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景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

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景不同而变化。

(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以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7、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应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5分)答:面质技术又称“质疑”、“对峙”、“对质”、“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在咨询中常见的矛盾如下:(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求助者、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在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8、针对求助者的焦虑,咨询师使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15分)2次答: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求助者中心的心理咨询过程注重在咨询师与求助者互动的过程中,求助者内在的态度、情感及体验性的活动过程,注重求助者内在的心理历程及其发展演变规律性的特点。

罗杰斯认为,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求助者从刻板固定走向变化,从僵化的自我结构迈向流动,从停止在连续尺度的一段迈向更适应、灵活的一段。

美国心理学家佩特森把这个咨询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远主动求治疗和帮助(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3)求助者能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4)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5)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有一些迟疑。

(6)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情感变得协调一致(7)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

9、请简述贝克抑郁情绪模型中的任意两种认知曲解类型(10分)答:(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患者兼职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

(2)任意推断:指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

(3)选择性概括:指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

是一种"以偏概全"。

(4)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5)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

这也是一种过度引申。

而在做成一件事时,又觉得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6)个人化:指患者主动为别人的果实或不幸承担责任。

将一切不幸、事故或别人生病均归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

(7)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并且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一直觉得整个环境都染上消极的色彩。

(8)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

(9)应该倾向是指病人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别人和自己(10)乱贴标签: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

10、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其具体程序是什么?(10分)答: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景的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