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真正的做到减负?
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呢?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着,要实现“减负增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思想,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首先要解决的就一个思想上的问题,在学校领导和老师影响下,我渐渐地认识到,要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减负增效”,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给自己加压,提高课堂效率
“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
所以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创造条件。
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为此,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
我认为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实施。
1、备教材。
要反复看教材,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静下心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备学生。
要用心去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个学生,弄清班级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问题。
例如:我的班上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做了很多工作,都没能起到作用。
我找了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担任科代表,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生工作不负责任,几次教育后不见改观,便撤换了他。
在撤换决定宣布时,班上许多同学说当初就应该用成绩好的。
新的科代表宣布时,全班大吃一惊,这个学生的成绩更差。
可几节课下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当上科代表后,慢慢开始变化了,上课认真了,开始做作业了。
当上科代表的责任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
他的行为转变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
但是时间长了,这位同学也有些松懈了,于是,我交给他更多的任务,让他做示范、鼓励他等等,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重视,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期末考试时,他的确考出了好成绩。
3、备教法。
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特点,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先选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
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
4、备练习。
在以前,老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作业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布置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
我认为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
自编自拟。
这样的练习目的性更强,减负效果更明显。
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
倘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定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定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上好每一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
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
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综合利用。
运用好的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教学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给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教学生学习科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
四、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有了良好的、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一批勤奋学习的学生骨干和优秀生,就可以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好好学习。
相反一个学风不正,教师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只顾尖子学生,放弃对所谓”差生”的教育和辅导,结果班级秩序混乱,即使是好学生也学不下去,怎能读好书!
所以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