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楼施工电梯方案

塔楼施工电梯方案

塔楼施工电梯方案
8.1.1.1施工电梯位置规划及定位
按人员材料梯次分析,塔楼需要16个电梯笼。

综合考虑现场场地情况,规划塔楼核心筒电梯井道内1台双笼施工电梯(编号:1#),塔楼外围布置7台双笼施工电梯,其中5台依附通道塔(编号:2#、3#、4#、5#、6#),2台依附塔楼外幕墙,详见下图:
117塔楼施工电梯总体平面布置图
8.1.1.2施工电梯立面规划
核心筒内1#施工电梯为上顶升钢平台专用施工电梯,位于核心筒中间位置,穿过楼板。

考虑117塔楼32层以下提前运营,1#施工电梯计划分阶段从1F、18F、34F、52F、65F、94MF、116F逐步升至顶升模架平台顶部,最终随模架上升至屋顶层。

其中,在1F、34F、65F、94MF、116F标高处分别设立基础。

通道塔施工电梯安装至18F、34F、52F、65F、94MF、116F时分别在此高度接力1#施工电梯。

7#、8#2部外挂施工电梯安装至32F,主要用于低区施工。

其中首层北侧为酒店大堂,32层以下提前运营时,首层大堂不使用。

1#施工电梯分阶段接力换乘工况
塔楼外部通道塔上的2#、3#、4#、5#、6#施工电梯规划从L1到L116,主要服务于砌体、幕墙、机电、装饰等人员材料运输,共10个电梯笼,在结构封顶、高区装饰完成后,均投入到酒店区施工,施工电梯总体立面规划如下:
8.1.1.3施工电梯选型
主塔楼8部施工电梯选型及详细安装技术参数见下表:
8.1.1.4施工电梯使用区段划分
根据施工电梯的需求情况,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8.1.1.5施工电梯主要用途分配
按上述八个阶段,将电梯用途做如下分配:
施工电梯安装及拆除时间安排
施工电梯根据施工进度及人员、材料运输情况,将做如下安装和拆除时间安排:
施工电梯及部分提前使用永久电梯的垂直运输斜率图如下:
施工电梯使用与提前运营的配合部署
1)通道塔附着施工电梯的施工部署
通道塔布置在大楼外侧,对大楼内提前运营影响较小。

在32层及以下提前运营交付前约4个月,拆除32层以下与通道塔之间的全部通道,仅剩与结构柱相连的附着。

受附着影响处幕墙先临时封堵,待通道塔拆除后再行更换正式幕墙板块,其余全部幕墙封闭。

2)核心筒内施工电梯的配合部署
32层以下提前运营区域所涉及的核心筒内的临时电梯有1#施工电梯。

1#施工电梯为穿越核心筒中央楼板,在核心筒楼板施工完32夹层后,将1#电梯基础转至32夹层以上,同时对32夹层以下电梯标准节进行拆除及楼板预留洞口的封堵。

所以,核心筒内的1部施工电梯对32层及以下的提前运行不造成影响。

3)幕墙外侧外挂施工电梯
幕墙外侧外挂施工电梯有7#和8#施工电梯,安装至32层,用于低区施工。

地区幕墙大面完成后即开始拆除7#、8#施工电梯,留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收口,对32层及以下的提前运行不造成影响。

4)施工中对永久电梯的使用部署
没有使用32层以下的永久电梯进行施工过程中人机料的运输,不影响32层以下办公电梯的使用。

分阶段、分区域对永久电梯进行使用,方便永久电梯使用区域的围蔽,减少对大楼内空间的占用。

核心筒施工电梯基础转换及顶模平台施工电梯活动附墙设计
核心筒施工电梯基础转换
为保障结构施工人员到达模架平台顶部,将1#施工电梯安装于核心筒中央楼板,核心筒中央楼板施工时需预留洞口供1#施工电梯垂直运行,同时为确保32层及以下提前运营需求及加快楼板预留洞口的封堵,将1#施工电梯基础进行向上转换,分别在34层、65层、94M层、116层进行基础转换,施工电梯基础转换平面图和立面图如下:
8.1.1.6顶模平台施工电梯活动附墙
为保障1#施工电梯能够到达顶模平台上方,需解决顶模高度范围内的电梯附墙问题,拟在顶模平台高度范围内设置2道附墙杆,附墙杆与标准节采用固定式连接,附墙杆与顶模构件平台中的侧向钢桁架采用活动式连接,当顶模平台爬升时,活动附墙杆固定不动;顶模平台爬升到位后,在已浇筑完成的剪力墙上先对施工电梯进行附着,之后活动附墙杆沿钢桁架自行滑移至预定位置再与施工电梯标准节进行固定。

活动附墙杆平面和立面图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