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让他追求完美十堰FM92.0车城夜未央主持人远方嘉宾十堰柏和心理中心曲鹞奇01◦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
白岩松在今年的首次公开演讲中,曾说起自己而立之年的一段人生感悟。
2000年的时候,32岁的白岩松已经在央视大展拳脚。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春节晚会,但凡是大型节目的舞台,总少不了一束属于他的聚光灯。
并且他还身兼数职,不仅参与了体育、娱乐、新闻……各个部门的王牌节目录制,还是三个栏目的制片人。
在很多人的眼中,那时的白岩松是一个完美的主持人。
但是,次年,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停工一年,没有任何出镜。
当时有人劝他,说主持人这一行,你只要一个月不出镜还凑合,半年不出镜就没人记住你了。
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放下了手头大多数的工作,因为他发现掌声越多,他越不知所措。
于是,一年以后,我们便见到了那个打造出《新闻1+1》、《时空连线》、《新闻会客厅》等经典新闻节目,口若悬河、针砭时弊的老白。
回首往昔,白岩松无不感慨地说道:“毁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今天的一切其实都感谢那个时候的做减法,我单纯了,也才成了我今天的我。
”常言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曾国藩曾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说:“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花全开,就开始凋谢;月全圆,就开始残缺。
过于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
当你不顾一切地让自己变得完美无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了。
远方:当你不顾一切地让自己变得完美无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了。
曲老师是怎么看白岩松老师说的这句话呢?曲鹞奇: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教导:你要抓住生命中的一些机会,你才会获得成功。
这是我们都会认同的观念。
但如果生命中的机会超出了我们可以驾驭的极限怎么办呢?我认为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像白岩松说的那样做减法。
只有这样你能把你相对热爱和擅长的方向保留一下,继续提升。
而那些看似是好机会,但自己驾驭不了的方向则要忍痛放弃。
我之前和一些做企业以及投资行业的朋友聊天,他们会问我:你已经在心理行业做了十年了,为什么不开发一些新的项目,比如在网上开通心理访谈类的节目,或者是在网上做微课,利润很高,也可以迅速提高知名度。
甚至有朋友说要帮我策划这样的项目。
我都会拒绝掉,因为我知道我的精力和擅长点暂时都不能胜任。
这十年来我一直做两个项目:线下的心理个案咨询、还有心理咨询师的培养。
朋友说的建议就是我们看上去非常好的建议。
我听上去也有些心里痒痒,但我暂时还不能去涉猎。
我们觉得还是应该把手里已有的项目再提升一个高度。
如何辨别这个机会是否可以抓住,这需要我们对自己有基本的了解。
有的人或机构对机会是来者不拒的,反正先抓在手里再说。
但后来发现,机会吃也吃不下,丢掉也舍不得。
反而扰乱了自己的正常节奏。
很多企业盲目扩张最后导致战线过长的例子其实挺多的。
那么凡是看到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抓,这倒是也没错,说明这个人进取心强。
但仔细分析一下,你会觉得这样的人是力求完美的。
自然界里讨厌真空也讨厌完美。
一个人过度的完美只会让自己精疲力竭,直到崩溃最难的是要先学会取舍。
能够干预取舍的人才是冷静沉稳的人。
比如,你陷入到大沙漠里,有桶金子和一桶水。
一个人的体力有限,只能拿一些黄金或者水。
这个比例如何调配就是考验一个人的取舍能力。
02◦不完美,是人生的原色。
听过一个故事。
一位大师临终前想找一个继承人,就让两个徒弟去树林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
大徒弟带回来的树叶不是很漂亮,他说:“我没有找到最完美的树叶,就带回来还算完整的一片。
”二徒弟一直惦记着最完美的树叶,在树林里转悠了大半天,最终空手而回,他对师父说:“树林里树叶很多,但我没看到完美的。
”师傅拈花一笑,将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树叶,缺憾才是万事万物最本来的面貌。
做人也是一样,你我皆凡人,谁都有缺点,如果都那么完美,哪还有姹紫嫣红,人生百态呢?作家周毅在《长江日报》上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班级测验考了倒数第二名,被同学嘲笑为“笨小孩”。
出乎意料的是,爸爸知道后,不但没有丝毫的愤怒,反而对孩子笑道:“儿子,我给你出题,如果你能得零分,爸爸给你买一双运动鞋。
”于是爸爸出了20道选择题,连续测试了两次,儿子都没能得零分。
爸爸语重心长地问:“儿子,你知道为什么不能得零分吗?”儿子说:“有些题我能够选出正确答案,有些题我是猜的。
”爸爸又问:“你怎么知道那几道题的正确答案呢?”这一下儿子来劲了:“爸爸,我懂的东西可多了。
同学们都以为我笨,其实我才不笨呢。
”爸爸拉着孩子的手,激动地说:“儿子,爸爸就爱听你这句话,你其实一点都不笨。
儿子,你要永远记住爸爸这句话——残余的火花,看上去并不明亮,可是一旦绽放,或许是最绚烂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笨孩子,他们只是不完美而已。
“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原色。
每个人的命运千差万别,但这个世界的仁慈就在于: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发挥自己的人生。
曲鹞奇: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拖延症,拖延症的引发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想反抗规则,为了自由的做自己。
我不按外在的时间和规则去做事,所以就形成拖延。
第二个原因就是力求完美化,这样的人觉得要做就做最好,不然就不做。
但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那么多,你没有办法保证自己能做到最好,所以这个人为了内心里不遭遇到强烈的挫败感,他能维持自己安全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
我的工作里,经常遇到很多中学生,厌学在家。
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不去考试,不考试就不会出现坏成绩,没有坏成绩,自己就不会感到挫败。
这就像鸵鸟害怕时把自己投埋进沙子里一样。
追究过度完美的结果就是什么也做不了。
我还见过一个高中男生,为了挑一双篮球鞋会花费一周。
跑便整个城市的鞋店,对比鞋子的各项指标,一定要挑出性价比最高的那双鞋子。
注意,这里我用的词是最高。
他真的会这样做事。
那么结果就是一周也没买好。
还是内心纠结。
而且和过于完美的人交往很累。
这个男孩一定要挑自己认为最值的的选择,否则就会下不了决定。
这孩子被送来做心理咨询时,极端挑剔的问题也用在了咨询师身上,他要求和机构每个咨询师见面,都能聊上一会。
要问清咨询师的擅长领域、咨询时数、还要求咨询师向他陈述咨询时会用什么方案,他再做比较,然后决定选择哪位咨询师。
这当然是我们机构不能接受的。
我们深深感觉到了他的挑剔和不信任。
我内心里会有不快感。
远方:那么后来机构满足这个男生的需求了吗?曲老师:当然不能满足,这不是一个经营服务的问题,而是一个病理性问题,我当时直接指出这些要求是他的心理症状。
而不是一个合理的要求。
选择不存在最好的,是有最合适的。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原谅生活的不完美。
杨绛和钱钟书一直被誉为当代完美婚姻的代表。
但是,在《我们仨》中,杨绛“数落”了一大堆生活的不完美,然后说:“其实我们门不当户不对。
”钱钟书一心钻研学问,家务事一概不知。
有一次钱钟书说:“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不相信,说:“那是墨水呀。
”杨绛说:“墨水也能洗。
”还有一次钱钟书说把台灯砸了,杨绛也说不要紧,她会修。
……正是因为一次次接纳对方的缺点,才成就了杨绛和钱钟书和谐美满的婚姻,以及两位先生高山景行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表姐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名牌学校毕业,有着让人艳羡的工作和家庭,但是刚结婚那年,她不止一次向我吐槽婚后生活的一地鸡毛。
老公经常在外应酬,半夜三更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两人生活习惯不同,爱干净的她实无法忍受丈夫穿过的袜子第二天接着再穿;钢铁直男一个,怀孕期间心情不好,也不知道买点小礼物哄哄她……为此两人还在言语上爆发过好几次冲突,不仅使刚开始的夫妻生活蒙上了一层阴霾,也给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一次,我问她:“姐夫爱你吗?你也爱姐夫吗?”她点点头,恍然大悟,不再抱怨。
后来,当我再次见到表姐时,她的脸上流露出的更多是幸福的笑容。
当一个人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完美的时候,越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和生活的不完美握手言和。
当我们看到自己和别人的缺点,能够真正接纳时,你就会发现,美好的人生,原来如此简单。
曲鹞奇:有人说心理咨询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因为我们接受的信息是大部分是通过语言编码进入到思维中的。
一句话稍微改动几个字,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了。
我之前听过这样的话:极端的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
随其自然也是一种完美。
这个世界为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所以这样的解释系统,如果对人能起到作用,就是一种治愈。
很多人都说过:自己在最难的时候,有人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或者是某一个道理让人恍然大悟。
这都是有可能的。
我们家孩子有一次做美术作业,要求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一幅画,我家孩子让我帮她给一个画的冰淇淋的蛋筒填色,我选择了褐色,刚画了几笔,孩子不干了,哭着说应该用荧光黄。
怎么劝也不听,孩子要把画撕掉重新画。
或者是家长把孩子的玩具弄坏了,答应孩子再买一个,孩子哭着很凶,说我就要这个本来的玩具,你得陪我。
这样问题就来了。
本来的玩具已经坏了,回复不了,再买一个一样的就不是原来的玩具了。
但孩子理解不了。
这也是孩子最原始的最完美的追求,可惜有的成年人性格还是这样的。
认为最本来的感觉或者情境已经没有了,我就不能接受了。
有的成年人会说:我曾经的情感和状态已经还不去,我不想活了。
这也是一种完美主义的倾向。
04◦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剧作家希尔弗斯坦有一副非常著名的漫画作品《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
“一个有缺角的圆,第一次找到合适的一角时错失了机会,第二次又因用力过猛而摧毁了那一角,最后终于得以完整,却发现完美的圆因滚得太快而失去了沿途风景和原来的快乐。
”我们总以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有趣的生活在远方。
却不知道在执着于追求完美的匆匆脚步中,反而错过了太多的东西。
小时候老师曾经带着我们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现在想起仍感慨颇深:老师指着一个上面有黑点的白板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是:“黑点。
”老师惊讶地问:“难道只有这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你们就没看见吗?”当一个人留意的都是自己的缺点时,优点和价值就会从他的意识中隐而不现。
生而为人,应该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缺少什么。
《人民日报》最近发过一个点击超过两千万的短视频。
视频里的姑娘叫渭梅女,因为一场车祸3岁便失去了双腿,但是她却比很多人都要活得快乐。
她像正常人那样,上学、就业,还参加过省市残疾人运动会,拿过三块金牌,如今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服装销售,自主创业。
身体的不完美,没有给她的人生造成任何的阻碍。
作家库普林说:“我认为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精神、美和善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