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创意美术字》观察点:课堂教学观察点一、教学目标是设计与应用,以“变体美术字”为主要设计形式,重点是字的形象变化,难点是对字的理解和变化规律。
杨老师的这堂课,第一环节:用孩子们最熟悉和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三种字体,让学生进行评论,导入主题:变体美术字,导入课堂教学主题顺畅。
观察点二、教学组织形式以启发互动和观赏课件为主。
第二环节:用很多材料,如“山”“球”“错位”“高”等字意和形状的变化,增加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也加深了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认识,从而对创意美术字打下基础,杨老师的循序渐进又特别细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参与兴趣高涨。
第三环节:杨老师结合课件的其他字的形象,用“雪”进行了创意,并把内容分成三部分:象形法、装饰法、立体阴影法,老师的独特创意,吸引了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创意兴趣。
第四环节:用“面”字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交流,师生的互动,课堂活跃而生动有趣。
第五环节:讲述设计步骤:单线定骨,双勾字形,填色。
通过课件的辅助,层层深入,学生的创作有目的、有方法。
观察点三、学生创作和教师评价阶段:第六环节: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开始了积极的创作,杨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点评和指出学生创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在不改变学生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构图和填充颜色,学生都在认真创作,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第七环节:对于作业的点评方面,学生首先自评,学生讲述创意的理由,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达到了理想的教与学的效果。
总之,本课例杨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很好。
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比较合理。
教学组织形式以启发和观赏课件为主,以老师制作的“雪”的图片为辅助,方法有效,从而引导学生很好的创作和学习;杨老师的教态和蔼可亲,语言有些平淡,少了一点生动的语言。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
教师很好的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是一堂优秀的课。
我认真观看了六个课例,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在这些优质课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从教师教学来看,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合理,活动安排科学,能够落实分层教学,考虑全体学生。
练习设计合理,有层次,有梯度,基础知识掌握在课堂上,关键性的训练完成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面向全体,不同层次学生均得到发展;过程体验充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
2、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讲授正确,课堂结构合理;3、课堂气氛营造:针对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又适当的加入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呢?大家想不想挑战自我?”这节课中类似这样的语言很多。
张老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4、师生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充分暴露学生思维中的缺点,教师及时补充更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生交往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5、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老师,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及要学习的地方,我会通过本次研修及以后的学习,增加我的经验,将小组合作交流更好的应用起来。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观课报告这节课的观察点,首先是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是否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主要结合教学特点和各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分配进行分析评价。
一、教学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设计问题“妈妈的情绪和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的变化”,让学生自己看、想、,主动发现两个变量的关系,并得出妈妈的情绪是随孩子的考试成绩的变化而变化,然后又通过小车在木板上下滑,木板的高度和小车下滑的时间的活动实验,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感受发现、认识两个变量的特点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明确变量的概念,并能准确判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结合生活的实例,学生能够巩固对变量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向纵深发展,能通过数据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
2、小组合作,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人一小组折橡皮绳,每组创造变量探究的环节中,当教师发下橡皮绳,学生便仔细地翻折、小声的讨论,由主动“探究、发现、联想”,逐步达到“总结、概括、提高”。
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学”的思想。
3、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本节课的另一重点是学以致用,本节课最后设计了相应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做到了有的放矢。
精讲多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在实践、操作中真正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二、收获与体会1、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2、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本课采用的直观教学、联想发现、逐步渗透和师生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先得到感性认识,在学习中通过实践、观察、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概念。
三、问题与建议1、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注意调动个别学生的积极性。
2、要增强课堂的预设性,语言要精练,有激情。
3、学生回答的答案,要让其他学生先判断,再给出点评或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点评和展示能力。
4、对于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学生,课下要加强指导。
总之,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效果横好。
今天观看了毕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老师清楚地知道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的发挥他们的主题作用是一节成功当的新授课。
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准确,教学态度真诚,教学手段多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思路清晰,有效的落实了课前目标。
本节课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为主线展开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习惯,将课前目标有效落实。
教学形式多样: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学生的设疑提问,有学生的演示表演,还有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了解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手段应用熟练:不论是导课,还是推导定理,还是知识的运用与小洁都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有效的节省了时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
本节课的特色1 利用已有知识渗透类比思想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第额已有经验,密切练习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三角形的知识,通过对三角形的复习,促使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产生正向的知识迁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新知识与以前的旧知识是有很大联系的,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更加深了他们对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的关注,这对于解决这节可的难点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增进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 巧妙引导,在探究中构建新知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如何在知识交于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主导方向,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定理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的或是老师推导出的,而是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自主的归纳出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3 尊重学生,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在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成功体验的同时不忘记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肯定。
及时对学生鼓励,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观《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有感金乡县实验中学今天有幸观看了王老师执教的《探索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在此课堂中王老师教学语言准确、严谨,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本节课给学生提供的探究思考与交流的时间空间充足,展示交流的机会充分对学生的点评及时、到位。
老师表现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每一个环节都能让人欣喜的发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王老师的这堂课是非常精彩的一堂课。
下面我就详细的谈谈自己的体会:1.本节课围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巩固新知-----灵活应用---归纳总结”这一主线展开。
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时,渗透了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以及转化思想。
在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合作交流意识。
2.根据教学目标,王老师能恰当的挖掘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巧妙地设计,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数学转化思想,把三角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角的问题解决。
3.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勤思考——会比较——会归纳”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本课的小结环节的设计中加入了学生谈感悟收获,学生回答踊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也遵循了素质教育下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因为在讲平行线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到过一个平角为360°,并借助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