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9)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9)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9)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某校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三则的材料,说说给你的启示。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

”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

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

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

“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

”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诚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

(3)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

准备以“只有自强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⑤岳母刺字⑥苏秦刺股【答案】(1)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画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3)①⑤【解析】【分析】(1)可分析材料一“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材料二“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都是写身残志坚的事例,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讲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所以启示可归纳为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使人能最终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题干给出了座右铭上联,即“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下联要符合上联这一结构特点。

从内容上看,要读懂题干所给材料,特别是要理解好“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一句话,可把这句话进行压缩整理,即可得出“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的答案。

(3)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⑥“苏秦刺股”写的都是刻苦学习,自强不息。

①“高山流水”写知音难觅;⑤“岳母刺字”写的是精忠报国。

不能体现“只有自强才能成功”这一主题。

故选①⑤。

故答案为:⑴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画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⑵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⑶①⑤。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⑵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认真审题可知,座右铭中的前半句概括的是材料中分号前的内容;⑶本题考查根据主题选择材料。

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这组故事可知,第一个“高山流水”与交友有亲。

第五个“岳母刺字”与爱国有关。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3)B;A【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是“是”,宾语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提取宾语,而不是宾语中心语。

(2)前后不一致,前面是肯定的,后面是肯定加否定,修改时应保持前后一致,这句话可以修改为: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3)正常的逻辑是首先充实自己,才能丰富自己。

故答案为B;A。

故答案为: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⑶B A【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成分的能力。

解答这样的题,要掌握句子成分及各个句子成分的特征。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宾语是谓语动词支配或陈述的对象;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的句子成分;状语是用于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随状况等的一种句子成分;补语用来说明宾语或主语所处的状态或正在进行的动作。

划分句子成分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先找主语、谓语、宾语,再找定语、状语、补语。

⑵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语法角度、语感角度等。

语法角度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运用补法、删法和换法进行合理修改即可。

⑶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

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

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比较低,这很令人担忧。

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

政府通过广泛室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

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青山遍布祖国大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以“绿树”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我国立法并广泛宣传义务植树,持续开展植树活动,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人均绿地面积)。

(2)面对风沙,这些绿树像身穿迷彩服的战士,无畏无惧,守护者身后的城镇村庄。

【解析】【分析】(1)此题可提取“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

政府通过广泛室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分析压缩,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

(2)要求以“绿树”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遣词造句要准确通顺,合乎语法,合乎逻辑,还要注意语意鲜明,生动形象。

如:阳光和暖,微风轻拂,河水清澈,绿树站在小河边,轻轻地弯着腰,面对着镜子在梳妆打扮。

故答案为:⑴我国立法并广泛宣传义务植树,持续开展植树活动,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人均绿地面积)⑵面对风沙,这些绿树像身穿迷彩服的战士,无畏无惧,守护者身后的城镇村庄。

【点评】⑴考生要认真阅读文段,分析阅语段所表达的内容,注意从文段中找准关键句,提取主干,进行压缩,注意字数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遣词造句,同时也要求考生在修辞的运用、语意的表达都有一定的要求。

4.央视综艺频道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有着独特的历史气息与文化气息,正因如此,它得到了观众更多的青睐。

它讲述国宝,传承文化,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

为此班级开展主题为“中华文化,我的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活动。

(1)【观点论述】《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众多文化类节目播出之后,广受好评。

有人认为这是国人文化自信的觉醒。

对此你怎么看?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内容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

字数在50字以内。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醉翁亭、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杜甫草堂等。

下面的对联拟描述其中的两个,只有上联,需结合材料,选择其中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

①上联:范希文先忧后乐下联:________②上联:洞庭西下八百里下联:________【答案】(1)这是国人文化自信觉醒的表现。

这类文化节目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宣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国人在观看、评论过程中,品味到其独特魅力,有助于文化自信的觉醒。

(2)庆历六年,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腾子京之请.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寓含着作者的政治抱负。

(3)欧阴修与民同乐;草堂诗史数千言【解析】【分析】⑴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

众多文化类节目播出之后,广受好评,证明大家品味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有助于文化自信的觉醒。

⑵《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⑶补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上联“欧阳修与民同乐”,结合杜甫忧国忧民的诗风,杜甫草堂的处所,被称为“诗圣”、“史诗”的情况,对出下联:草堂诗史数千言。

故答案为:⑴这是国人文化自信觉醒的表现。

这类文化节目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宣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国人在观看、评论过程中,品味到其独特魅力,有助于文化自信的觉醒。

⑵庆历六年,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腾子京之请.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寓含着作者的政治抱负。

⑶欧阳修与民同乐;草堂诗史数千言。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众多文化类节目热播的现象,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言文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还有作者的情感,观点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