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案例选录(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我的教书生涯里,有句话永远都不会忘记。
那是我一位曾经的校长对我说过的。
那一次,我正滔滔不绝地向他抱怨有的学生是如何如何地堕落,不管用怎样的办法都无法教他走上正途。
那位校长听了半天,只扔过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多年以后,这句话还是如此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虽然当时的我听了很不以为然,觉得这是领导没有深入实际工作的一句官腔。
但不能否认,这句话对我是很有影响力的,不知不觉中,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用这句话来扪心自问,而且我已深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确实有它的哲理性,所以也不知不觉地佩服着那位校长。
下面我要讲的就是我对班中一位学生的教育过程,也是我对以上这句话真正感悟的过程。
虞红是我班的一位女同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不稳定,家境也不是很好,因为忙于生计,不太管她,所以她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但同时学习成绩比较差,坏毛病比较多,有“野小子”之称,。
第一次领教她的坏还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一年级的一位班主任领了一位学生家长来找我,说是他们家附近的一位学生(就是虞红)经常在半路上拦住他们家的孩子,说奉一年级班主任的命,来收缴学生的零用钱,一年级孩子胆子小,就乖乖地把钱给了她,已经有好多次了。
我听了以后感觉简直就是天方夜谈,我无法相信一个二年级的女学生竟会敲诈一年级的学生。
但事实就是事实,当当事的两方站在一起的时候,虞红承认了这件事,并涕泪俱下地向我保证下次不敢了。
我见她态度还诚恳,就教育了她几句,因为她家庭条件不太好,我就用自己的钱替她赔给了人家,心里还挺自豪的,把一个学生教好挺容易的嘛!但接下来的事就让我目瞪口呆了。
班级里经常有学生向我汇报零用钱、学习用品被偷,因为班主任不能无目的地搜,所以我总是用尽办法诱导小偷主动拿出来,但是这一招根本没用,东西继续被偷,小偷还是毫无踪影。
有一次,一个学生向我举报说在体育课看见虞红回过教室,接下来就有很多同学钱被偷了。
于是我就找了虞红询问情况,她死活不承认,并且忽然跪了下来保证说真的没偷过。
这下可吓了我一大跳,万一真的冤枉了她可怎么办呢?我不好再查下去了,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过了几天,忽然又有校外小店老板找上门来,说虞红平时嘴巴甜甜的总叫她阿姨,所以关系比较好,没想到早上她趁小店里生意比较忙在抽屉里偷了一大把钱,被当场捉住,请老师管教管教。
这下我火冒三丈,把虞红抓到办公室,狠很地骂了她一顿,并叫了她的父母来。
当着她的父母和我,虞红把所有一切承认了,班级失窃的事情也水落石出了。
虞红再三保证以后不偷了,她的父亲也把钱赔了出来,回家还痛揍了她一顿。
我以为从此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是班级里只太平了两天后,有一天中午写字课时我班很多同学的钢笔不见了,因为虞红有前科,有同学就擅自搜了她的课桌,结果搜出了一大把钢笔。
我真的对这位学生失望透顶了。
看着她,我恨不得能狠很地打她一顿,或者用最恶毒的话骂她一顿,但是这又是师德所不允许的。
我的内心激烈地斗争了许久,终于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来:“滚下去!我再也不管你了!”夜已很深了,我还是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就这样放弃了一个学生了吗?我的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了她的一生,作为一个教师,我有什么资格轻言对一个学生的放弃?这时我又想起了那位校长对我说过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反思自己对虞红的教育,最初是不重视,也因为有顾虑,怕负责任,后来是不耐心,并且比较粗暴,与家长联系也不够,导致该生的错误越来越严重。
,而此时的我竟还有放弃的念头,我为自己汗颜了。
在这个深夜里,我深思熟虑了好久好久,一个把虞红彻底教育好的计划形成了。
第二天,我装作没事人似的继续教书,直到下午放学布置作业的时候,我忽然在班级里宣布:“现在老师要向大家汇报一件喜事。
你们猜猜是什么?”我故意卖关子,这招有效了,大家急切地看着我。
“我们班的虞红今天一天没做坏事,进步了嘛!大家应该为她高兴呀!”这时我看见虞红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而同学们因为她受到班主任的表扬,一边鼓掌,一边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
放学了,值日组的同学里忽然出现了虞红的身影,我问她:“你干吗不回家?”她说:“上个星期我扫地逃走了,我在补。
”我心中暗喜:初战告捷!晚上我打了个很长的电话给虞红的父母,说了我的计划,并要求他们配合,第一要求他们每天给虞红二块零用钱,并教育好孩子要节约着用。
我想有了钱也许会少偷,甚至不偷。
第二,要求他们不管工作有多忙,也别忘在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关心孩子,陪陪孩子。
她的父母向我再三表示感谢,说以后会注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并完全支持我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第二天,我把虞红叫到办公室,说想跟她订个协议,如果她一个星期没再偷或者犯大错,那么就可以到老师地方领两颗红星,并有物质奖励。
她欣然同意。
一个星期后,她果然做到了,我也没食言,并且请她吃了一次汉堡,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提出又要跟她订半个月的协议。
我就这样步步为营,严防死守,与她坚持订协议一年有多。
这一年以来,一发现虞红哪方面有进步,我总不忘表扬她,哪一方面有特长,也给予相当的鼓励让她学有所长。
一年多来,虞红没再偷过,也没犯过比较严重的错误,而且因为有了自豪感,自信也回到了她的身上,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从班级最后几名进步了中上的水平。
作为一名班主任,学生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也是我最大的自豪。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牢记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我的班主任生涯里继续摸索。
案例评析:在此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做到了:1.比较追求真实有效的德育,转变了传统的德育方式,杜绝说教式的德育,在实践中追求德育的真实有效。
2. 利用教育契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使德育真实有效。
在反映问题的同时不忘表扬鼓励。
表扬对于孩子具有神奇的作用,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
学生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越高,学习也就越努力。
3.做为一名班主任,她做事三思而后行,以怀柔代替生硬。
学生出现了反常的言行,没有急躁,而是从学生心理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二)学会宽容今年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下午,班级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课间,王同学桌旁围着几名同学。
忽然,有个女同学喊了一声:“老师,王xx带玩具了。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我看到几名围着的学生慢慢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王同学把双手伸进课桌,下意识地保护着课桌里的“宝贝”玩具。
同学们把目光从王同学的身上移到了我的身上,看我如何解决这件事。
我停了一会儿,神情严肃地来到他的桌前,把手一伸:“给我!”他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像是在说:“老师,您就原谅我一次吧。
”但我当时很生气,根本没理会这些,仍然严厉地说:“拿出来!”他的眼泪在眼圈里含着,不情愿地、慢慢地拿了出来。
他的“宝贝”玩具的确很漂亮,那么精致的变形金刚,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我顺手接了过来。
他看我真的要没收了,急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哭着说:“老师,您还给我吧,我以后再也不带了,我是拿给同学看的。
”刚才围着看的同学也帮着求情:“老师,您就原谅他这一次吧。
”我被眼前的变形金刚和几双乞求的眼睛难住了。
不没收,有违自己说过的话,在期末复习紧张阶段,谁也不许带玩具,一旦发现,我就没收。
老师说话不算数了。
没收,还真有些不忍心,正在我犹豫之间,却缓和了当时的情绪。
我说:“只能午休时和同学们玩一玩、看一看,上课时不能拿出来,放学马上带回去。
”王同学一听,马上露出了笑脸,连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第二天早晨,我刚走进教室,发现桌子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李老师,谢谢您没有没收我的变形金刚,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再犯错误了,请您相信我。
看到字条,我顿时有所悟,我宽容了他,他就自觉地改正错误,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这意外的结果,使我感觉到:适当宽容学生的过失也是一种教育的技巧,也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还有一次,课中要用到教具,我在课前把教具拿到教室里。
这时,许多同学好奇地围上来边看边议论.我关照了一句:“小心,别碰坏了。
”就离开了教室。
可是,当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突然发现教具已被拆散了。
同学们纷纷告状:“是×××拆的。
”我正想严厉地批评他,可是见到那个同学红着脸,低着头,做好了挨批的准备后,我突然想到了教育中应对孩子的言行宽容。
宽容,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自由的前提,而自由是创新的前提。
有位名人说:“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孩子,却无从把你们的思想给予孩子,因为他们有他们的判断和思想。
”于是我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亲切地问道:“你为什么要把教具拆开来呢?”“我想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噢,原来是这样。
我听后暗自庆幸没有粗暴简单地处理此事,不然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我给扼杀了。
我露出了笑容,笑眯眯地拍拍那位同学的头,对全班同学说:“这个同学拆教具是为了研究。
说明他很爱动脑、爱动手、爱钻研,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探索精神。
历史上有很多大科学家、发明家从小就爱探索研究。
所以,我要表扬他这种精神。
不过,老师也要提醒你一下,以后不要只顾研究而影响了老师上课哦!”同学们听了都善意地笑了。
那个同学原来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犯错误,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
学生所犯的错误有理由得到教师的谅解,更有权利得到教师的宽容。
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一种激励;宽容更是一种仁慈。
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学会宽容吧!(三)班主任德育案例—网络德育两例在德育工作中,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或者说,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它还具有一种潜在的促进功能。
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
下面试举两例,加以简析。
1.运用“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
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
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
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案例】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
”掌声响起。
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办公室的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