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易错题班级姓名1.如图是两种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腺体只能表示胰岛B细胞B.激素特异性地运送到肝细胞附近,与受体结合C.G物质是神经递质,要经过受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D.激素的运输需要经过内环境,而G物质的运输不需要2.B 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 B 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 B 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 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 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B 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效应B 淋巴细胞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D.B 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3.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实验材料、过程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也可选黑藻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取菠菜捎带些叶肉的下表皮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分别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4.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A、a和b可分别表示夏季晴天正午时分短时间内棉花叶肉细胞中[H]和ADP含量的变化B、a和b可分别表示哺乳动物卵裂期胚胎的总DNA含量和每个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C、a和b可分别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D、a和b可分别表示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全能性高低的变化5.下列对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B.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色,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结果D.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小且亮度变暗7.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同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实现也离不开内环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组织液实现信息传递B.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C.免疫活性物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D.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的过程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降低,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B.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靶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进行了信息交流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激素的作用效果越明显10.下列对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B.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色,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结果D.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小且亮度变暗11.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通过向光性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分布不均是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C.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研究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12.血浆中的各类蛋白质分子统称为血浆蛋白,下列关于血浆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的能维持血浆渗透压B.有的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C.有的可以参与免疫调节D.有的可以引起肌肉细胞收缩13.右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核裂解和重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①中完成DNA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C.②和③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D.若此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①中会发生联会14.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1︰1的性别比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15.脂质是组成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成分。
下列与脂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糖脂两种类型B.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之一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1克脂肪释放的能量大约是1克糖原释放的能量的5倍D.由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其中的暗层是脂质分子1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不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HIV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酵母菌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有氧呼吸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不能进行DNA复制17.如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18.医学界早已知道,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其生长。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从而抑制它的生长。
与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少葡萄糖的摄入可使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低于正常体细胞B.糖类是包括癌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C.切断肿瘤细胞的“糖路”,可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D.谷氨酰胺可能用于合成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19.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
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推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
且雌雄比例l:l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侧光照使植物弯曲生长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低B.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影响时.应选不同种的植物材料C.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将导致产量降低D.种子浸泡时,用适量乙烯处理可解除休眠而萌发21.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的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生态系统,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2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 (1hm2=10000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3.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时,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
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的百分比)。
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
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A.40°~50°B.50°~60°C.60°~70°D.70°~80°24.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5)(6)(7) 组用云母片(不透水)插入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全部给予右侧光照。
结果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 .(1)(3)(5)B .(1)(4)(7)C .(1)(3)(4)(6)(7)D .(1)(3)(5)(6)25.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钟罩内,在某一光照强度下,测得密闭钟罩内CO2变化量为零(不考虑微生物的呼吸)。
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B.同一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O2与叶绿体释放的O2量相等C.若是农田中的作物,处于该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D.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从密闭钟罩内吸收了一部分CO22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7.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偏高或偏低)。
2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29.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只/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高、偏低、不变)。
30.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31.若在a点时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
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兔种群的K值约为只。
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地面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兔被天敌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