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成绩南京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题目模拟劳动争议仲裁课程名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院(系、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班级社保 121学生姓名冯维维学号设计地点南工程文理楼A409指导教师周爱国曲绍旭设计起止时间: 2014 年 6 月 16 日至 2014 年 6月 20 日一、课程设计情况说明设计题目模拟劳动争议仲裁设计目的通过模拟劳动争议案件,由学生扮演仲裁员、书记员、评论员、申请人、被申请人等仲裁参与人角色,以仲裁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活动。
使学生们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模拟案件的处理,解释法律规定,掌握案情于法律之间的关系,将所学的法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参与者对法律知识和仲裁程序的了解。
对弘扬法制思想,普及法律知的识,活跃学术气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与步骤1.课程设计准备(6.16):进行课程设计的理论和时间准备、场地和七彩的准备。
2.模拟仲裁分工(6.16):选定现实案例,分配角色。
角色包括:首席仲裁员,仲裁员,申诉方,被申诉方代理人,书记员,评论人。
3. 模拟劳动仲裁(6.18):进行劳动争议仲裁模拟。
4. 点评模拟劳动仲裁(6.19):评论员对每个同学模拟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点评。
5. 课程设计总结和完成设计报告(6.20):全组成员总结课程设计情况,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可行性论证1、工伤保险案例数据基数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劳动有关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前一段时间“又快又好,‘快’字当前”的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与工伤有关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这就为我们选择案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时间充分,准备充足。
本次实践时间从2014年6月16日开始到2014年6月20日结束,将近一周的时间为我们工伤案例的选择、仲裁模拟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也加深了我们对仲裁程序、要求的相关了解。
3、场地充足。
为了践行“学以致用、创业创新”的校训,院系有专门的社会保障实验室,为我们有效开展仲裁模拟提供了硬件设施支持。
4、教师指导。
在模拟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为我们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5、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专业知识作为理论基础,组内成员基本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6、实习过程中院系组织了赴江宁区法院的旁听活动,为我们现场演示了基本的庭审流程,为我们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引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案例: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人林燕作为江宁区交管局下属的一名道路清洁工,自08年1月起工作,2009年3月1日10时40分许,申请人在312国道KM1624+850m 处上班过程中,由于肇事车辆苏D28228和苏D39911两车追尾碰撞,之后又将正在路边清扫卫生的申请人碰倒致伤。
申请人在被送往江宁区医院后,因伤情严重,遂又被转送南京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
经过医院检查确诊,申请人伤情为:1、失血性休克;2、左小腿毁损伤。
2009年4月16日日出院,又因左腿截肢端伤口继发感染,再次在江宁区中医医院治疗至2009年11月28日。
2009年12月15日,申请人在被告未能为申请人及时申报工伤的情况下,自行申请工伤鉴定。
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宁劳鉴字[2010-1]第023号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确认申请人劳动功能障碍等级为伍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为部分级护理。
对此林燕提出应由申请人支付扣发申请人工资8520元及其25%的补偿金共计10650元;支付申请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1360元;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各60586元;支付申请人第二次住院医疗费1563.3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30元;支付申请人停工留薪期生活护理费9180元、评定伤残等级后生活护理费181758元;支付申请人劳动能力鉴定费260元,以上共计336273.30元。
被申请人方面则认为肇事司机应该付主要责任,本单位已经尽到了慰问和补偿的义务,不应承担进一步的费用,尤其是25%的补偿金。
最终,仲裁庭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三十四条,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决定由被申请方一次性伤残补助11360元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万元,支付申请人住院期间部分医疗费用,误工补偿,生活补贴等费用。
仲裁申请书申请人:林燕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莱茵达路天元极地城委托代理人:无被申请人:江宁区道路道路交通管理局地址:江宁区弘景大道2号委托代理人:顾晓虹案由:工伤补偿纠纷请求事项:我方请求被申请人支付扣发申请人工资8520元及其25%的补偿金共计10650元;支付申请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1360元;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各60586元;支付申请人第二次住院医疗费1563.3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30元;支付申请人停工留薪期生活护理费9180元、评定伤残等级后生活护理费181758元;支付申请人劳动能力鉴定费260元,以上共计336273.30元。
事实与理由:2009年3月1日10时40分许,申请人在312国道KM1624+850m 处上班过程中,由于肇事车辆陕D28228和陕D39911两车追尾碰撞,之后又将正在路边清扫卫生的申请人碰倒致伤。
申请人在被送往江宁区医院后,因伤情严重,遂又被转送南京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
经过医院检查确诊,申请人伤情为:1、失血性休克;2、左小腿毁损伤。
2009年4月16日日出院,又因左腿截肢端伤口继发感染,再次在江宁区中医医院治疗至2009年11月28日。
2009年12月15日,申请人在被告未能为申请人及时申报工伤的情况下,递交《工伤认定申请》,2010年1月22日,江宁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下达江劳社伤险认决字[2010]01号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申请人为工伤。
2010年4月19日,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宁劳鉴字[2010-1]第023号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确认申请人劳动功能障碍等级为伍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为部分级护理。
由于申请人因工伤致残,依法应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基于上述事实,为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特申请江宁区仲裁委员会予以仲裁此致江宁区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申请人:林燕 2011年6月20日附:劳动合同一份工伤认定书一份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一份住院单一份仲裁答辩书答辩人:顾晓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弘景大道2号法定代表人:王强职务:江宁区道路交通管理局副局长???住址:_江宁区弘景大道花园小区188号电话:委托代理人姓名:顾晓虹性别: 女年龄: 36工作单位:江宁区律师事务所职务:律师住址:江宁区天印大道金陵小区268号电话:申诉人因工伤请求经济补偿诉我江宁区道路交通管理局一案,现提出答辩意见如下:首先,申请人林燕于2008年1月1日起在本单位工作,2009年3月1日遭遇车祸,并于2010年1月5日解除劳动合同,但申请人依然主张我方赔付其第二次住院医疗费1563.3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30元停工留薪期生活护理费9180元、评定伤残等级后生活护理费181758元;支付申请人劳动能力鉴定费260元,以上共计336273.30元。
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且其金额的认定并不准确。
其次,申请人因交通事故造成损害,且残疾问题已经解决,况且申请人还得到了一定的残疾辅助器具补助费,不但生活自理能力不成问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至今被告也未收到申请人要求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的口头或书面通知。
故申请人因第三人伤害产生的各项赔偿,已由第三人承担,我方只对第三人造成的伤害承担未赔部分的补偿责任,并非赔偿责任。
因此对于其要求的25%的补偿,我方不予接受。
此外,虽然申请人是在工作过程中被车撞了属于工伤,但是我认为,这里面的责任不应该由我一个人来负责,肇事司机应该负主要责任,我只应该负责小部分责任。
对于关于住院医疗的费用,这个费用我方可以支付,但是,肇事司机是导致申请人住院的原因,这个责任是脱不掉的。
所以,我方主张,第二次住院费等一系列的费用我们要与肇事司机一起承担。
最后,由于申请人是在正常工作期间,而我方并没有故意克扣、拖欠申请人的工资,相反,申请人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并在处理期间,所以我方拒绝支付补偿金。
此致江宁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答辩人:顾晓虹 (盖章)法定代表人:王强 (签章)2011年6月20日附: 1、答辩书副本1份。
2、其它证明材料1件。
【模拟过程】模拟江宁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林燕诉江宁区道路交通管理局劳动争议一案。
指定本组冯维维、常浩担任仲裁员,刘凌蔚认书记员,林燕任申请人,顾晓虹任被申请人代理人,组长黄鹏程任点评总结人。
过程中完全模拟劳动争议仲裁庭的程序、语言风格,同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合法的仲裁结果。
1.仲裁员宣布开庭,并核对双方代理人身份,确认仲裁员是否回避。
2.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3.仲裁庭审理:首先进行申辩与答辩,并分别提交仲裁申请书与答辩书;接着,进入调查与质证环节,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双方分别举证质证,厘清案情经过。
随后进入仲裁庭辩论阶段,双方代理人就各项细节进行了激烈辩论。
4.调解与裁决:经过辩论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双方明确拒绝调解,且双方给出的仲裁方案差异较大,因此仲裁庭暂时闭庭15分钟,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本案作出了最终裁决。
仲裁裁决书南京市江宁区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书(2011)南京市劳仲裁字第37号申诉人:林燕,女,1976年12月4日出生,汉族,××省××市人,现住××市××路9号。
委托代理人:无被诉人:江宁区道路交通管理局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顾晓虹申诉人林燕因在工作过程中,遭遇车祸,身受重伤,因与其所在工作单位存在损失补偿等纠纷,遂向本会申请仲裁。
本会受理后,依法指定独任庭公开开庭进行审理,申诉人林燕、被诉人代理人顾晓虹到庭参加,现本案审理终结。
申诉人诉称:我作为江宁区交管局聘用的一名道路清洁工,月薪2200元,有社保。
自08年1月起工作,2009年3月1日10时40分许,我在312国道KM1624+850m处工作过程中,由于肇事车辆苏D28228和苏D39911两车追尾碰撞,之后又将正在路边清扫卫生的我碰倒致伤。
我在被送往江宁区医院后,因伤情严重,遂又被转送南京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
经过医院检查确诊,我的伤情为:1、失血性休克;2、左小腿毁损伤。
2009年4月16日日出院,又因左腿截肢端伤口继发感染,再次在江宁区中医医院治疗至2009年11月28日。
2009年12月15日,我在被诉人未能为我及时申报工伤的情况下,递交《工伤认定申请》,2010年1月22日,江宁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下达江劳社伤险认决字[2010]01号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我为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