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
2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的性质;
(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
(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
(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
教学难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四.错误!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2+O2错误!2NO(无色气体)
2NO+O2===2NO2 (红棕色气体)
3NO2+H2O===2HNO3+NO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氮: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O2===2NO2
二氧化氮:3NO2+H2O===2HNO3+NO
O2+4NO2+2H2O===4HNO3
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氮氧化物的来源
氮肥生产、金属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2.氮氧化物的危害
(1)硝酸型酸雨:N2+O2错误!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2)光化学烟雾
(3)臭氧层空洞
3.防治措施
(1)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2)为汽车等交通工具安装尾气转化装置(2NO+2CO错误!N2+2CO2);
(3)对于生产化肥、硝酸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