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船舶保险条款比较英国在海上保险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18世纪就已制定了海上保险单标准格式,称为“Lloyd‘s S.G.Form”或“The S.G.Policy"。
”’该格式自1779年被官方采用后,几乎未作任何修改,便被并入“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一部分(Schedule 1)。
由于该保险单含有承保船舶与货物两种风险,故被用于船舶和货物的保险,一直沿用至本世纪80年代。
S.G.保险单所承保的风险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同时在船舶碰撞责任方面,仅负责3/4的责任,并且仅负责船舶之间的碰撞,不负责船舶碰撞固定物体或浮动物体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S.G.保险单分别于1982年和1983年被修改,修改后的船舶保险条款分定期和航次条款。
其中1983年船舶定期保险条款又于1995年被修订,修订后的条款称为《1995年协会船舶定期保险条款) (1TCH 95)。
“ITCH 95”对1983年条款的主要修改是:(1)增加了船级条款,要求被保险人重视保持原有船级,在遇到船级变动时,被保险人有义务及时通知保险人。
(2)扩大了恪尽职责的适用范围,正如“ITCH95'’第6条所规定的“本保险承保由下列原因所致的保险标的的灭失或损坏……但此种灭失或损坏应不是由于被保险人、船舶所有人、管理人、监督人或其岸上任何其他管理人员未恪尽职责所致的”。
显然,恪尽职责扩大对监督人和岸上其他管理人员的适用。
(3)排除了对防污费用的赔偿,且不论这种费用是否属于共同海损。
(4)规定了12个月的索赔通知期限。
“ITCH 95'’与我国《船舶保险条款)相比,其中相当部分内容是基本相似的,特别是责任范围(除少数风险不同外)、除外责任、免赔额、保险责任终止等主要条款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区别,从条款数量上看,“ITCH 95'’共有27项条款,而我国《船舶保险条款)只有11项条款。
从条款内容上看,“ITCH 95'’的内容显得更为全面、具体。
其中与我国《船舶保险条款)形成区别的主要内容如下:(a)责任范围不完全相同。
“ITCH 95'’在风险条款中列明的风险还包括“锅炉爆裂、推进器损毁”和“船长或船员的不法行为”。
而我国《船舶保险条款)则未包括这些风险。
(b)恪尽职责的适用范围不完全相同。
“ITCH 95'’第6条的风险条款将恪尽职责扩大适用于监督人员及其岸上管理人员,即凡是从事与保险标的有关工作的人包括被保险人、船舶所有人、管理人、监督人及其岸上管理人员都应当做到恪尽职责,否则,因这些人员未恪尽职责而致保险标的受损,即使损失原因属于责任范围之内,保险人也不负责赔偿。
而我国《船舶保险条款)规定的恪尽职责仅适用于被保险人、船舶所有人和管理人。
(c)碰撞责任程度和范围有别。
“ITCH 95'’第8条仍然保留“The S.G.Policy'’的3/4船舶碰撞责任,即保险人仅负责因被保险船舶与其他船舶碰撞而引起被保险人应负的法律责任而由其向任何其他人支付的金额的责任,另外1/4的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保险人负责赔偿的范围包括:(1)碰撞的任何其他船舶及船上财产的损失;(2)碰撞的其他船舶及船上财产的延迟或丧失使用的损失;(3)碰撞的其他船舶及船上财产的共同海损损失和救助费用。
另外,碰撞责任范围仅限于被保险船舶与其他船舶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责任,被保险船舶碰撞任何固定或浮动物体而产生的责任,则被“ITCH 95'’排除在外。
我国(船舶保险条款)承保的是4/4碰撞责任,且将被保险船舶触碰任何固定的、浮动的物体或其他物体而引起的被保险人应负的责任包括在内。
由此可见,在碰撞责任方面,我国《船舶保险条款)承保的程度和范围均比“ITCH 95'’所承保的范围大而广泛。
(d)索赔期限及要求有异。
“ITCH 95'’第13条规定,在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而引起索赔时,被保险人、船舶所有人或管理人必须在获知或应当获知损失消息的当日通知保险人。
如果被保险人未在获知或应当获知损失消息之日起12个月内通知保险人,除非有保险人的相反书面意见,保险人对该项损失的赔偿责任则自动解除。
这一规定显然对被保险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且明确了保险索赔期限仅为12个月。
我国《船舶保险条款)规定的索赔期限为2年。
(e)对救助酬金、特别补偿和防污费用赔偿与否作了明确规定。
“ITCH 95'’第10条第6款明确规定,被保险人根据《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第13条第1款(b)项关于“救助方在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方面的技能和努力”的规定而支付给救助人的救助酬金,保险人将予以赔偿。
在第10条第5款排除了对特别补偿和防污费用的赔偿,即根据《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第14条或任何其他法律、规则或合同的类似规定应向救助人支付的特别补偿。
为防止环境损害或损害威胁或防止船舶泄露污染物质或泄露威胁而产生的费用和责任,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
我国《船舶保险条款》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鉴于《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已于1996年生效,我国又是该公约的成员国,有关这方面的具体问题在《船舶保险条款》中加以明确甚有必要。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借鉴英国的有关做法,及时修订、公布有关条款,使有关的保险实践有据可依。
(f)将保险人承保的但未订立保险条款的船舶附加险加以订明。
“ITCH95'’第22条是关于船舶附加险的规定,这些附加险通常是被保险人投保船舶时选择加保的部分险别。
主要有:船舶费用,管理人佣金,船壳和船机的增值(但以不超过该船值的25%为限),租金或航次运费,以及船舶保险费等。
关于其他附加险,如船舶战争险、罢工险,定期运费险和定期运费战争险、罢工险等均已订立专门的保险条款。
“ITCH 95'’将有关附加险在其中列明,为被保险人了解保险人的保险业务范围,作出恰当的选择提供了方便。
我国保险公司也承保了多种船舶附加险,除船舶战争险、罢工险有专门的保险条款外,其他附加险,如运费、租金、责任、油污等险别既无专门条款的规定,也未规定于《船舶保险条款》中,因此,不便于被保险人办理投保事宜。
、中英海运货物保险条款的主要区别英国海运货物保险是根据1982年《协会货物保险条款》(1CC)办理的,该条款是在“S. G. Policy”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它分为《协会货物保险条款》(A)、(B)、(C)三套条款。
《条款》(A)承保的风险为一切险,其他内容包括除外风险、责任期限、索赔、保险的利益、损失的减少、迟延的避免以及法律与实践等;《条款》(B)仅列明了承保的风险,类似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中的水渍险;《条款》(C)同样仅列明所承保的风险,类似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中的平安险;至于《条款》(B)和(C)的其他各项内容则完全与《条款》(A)的其他内容一致。
从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和英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的内容看,在许多方面,如除外责任、责任期限和索赔等都是基本相似的。
但在承保的风险范围上则不完全相同:首先,英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C)承保的风险范围既包括货物的灭失,也包括货物的损坏,而不论是全损还是部分损失,只要由于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标的的灭失或损坏,保险人即负责赔偿:(1)火灾或爆炸;(2)船舶或驳船搁浅、沉没或倾覆;(3)陆上运输工具颠覆或出轨;(4)船舶或驳船碰撞或运输工具碰撞除水以外的任何外来物体;(5)在遇难港卸货;(6)共同海损牺牲;(7)抛弃货物。
而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中的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则比英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C)所承保的范围要大些,但是,因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造成货物的部分损失,我国保险公司是不予赔偿的,除此之外,因其他原因所致的部分损失包括在该险别之内。
其次,英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B)所承保的风险范围与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中的水渍险也不完全相同。
它除了包括英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C)所列明的七项原因造成货物的灭失或损坏外,还包括以下三项原因造成的货损:(1)地震、火山爆发或闪电;(2)海水、湖水或河水进入船舱、集装箱或储藏处;(3)整件货物落海或装卸时从船上或驳船掉入海中。
而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中的水渍险与平安险的区别仅在于,水渍险负责赔偿因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造成货物的部分损失,而平安险则不负责。
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虽与英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不完全相同,但由于我国的条款是参考英国“S. G.Policy”制定的,而英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又是以“S.G.Policy”为基础修订的,因此,其主要内容基本相同,无原则上的区别。
、船舶保险与货物保险比较船舶保险与货物保险均是依据各自的保险条款的具体规定办理的。
船舶保险条款与海运货物保险条款虽然在某些方面的规定是相同的,如两者均有关于责任范围、除外责任等的规定,但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某些具体规定也就必然有所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船舶保险条款中规定了定期保险和航次保险。
英国的定期保险依照《协会船舶定期保险条款》办理,而航次保险则按照《协会船舶航次保险条款》办理。
因此,船舶所有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定期保险或航次保险。
但货物所有人只能办理航次保险,没有选择余地。
其次,两者的责任期限不同。
船舶定期保险的责任期限最长为1年,英国定为12个月,航次保险的责任期限按下列两种情况办理:(1)不载货船舶,自起运港解缆或起锚时开始至目的港抛锚或系缆完毕时终止;(2)载货船舶,自起运港装货时开始至目的港卸货完毕时止。
显然,船舶保险责任仅涉及水上风险。
海运货物保险的责任期限是“仓至仓”责任期限,其保险责任不仅包括水上风险,而且还涉及陆上风险。
再次,船舶保险责任范围比货物保险责任范围广,前者的责任范围包括对第三者的责任,即当船舶所有人投保了一切险后,因被保险船舶与他船发生碰撞而造成第三者的财产损失时,保险人对被保险船舶的损失和第三者的财产损失都负责赔偿。
而后者不包括对第三者的责任。
最后,在船舶保险中,保险单不能因船舶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被保险人如在保险期限内将被保险船舶出售,必须事先征得保险人的同意,否则,保险人可以不予承认保险合同的效力。
在海运货物保险中,保险单可以随同货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并且不必通知保险人,货物一旦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损失,保险单持有人有权向保险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