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
课题类别:小学学科A1 语文
课题批准号:GSG【2007】0209号(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题负责人:xxx
所在单位:甘肃省xxx小学
课题组参与人员:xxx xxx xxx xxx xxx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校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教学目标单纯,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造成了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以学生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体验等。

3.师生互动性不强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情形,结合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07年 6月向省规划办申报了立项计划并获批实施至今。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所以说参与式教学由于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检测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⑴组建课题组,宣传动员,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职责分工。

⑵请教专家,有课题实验经验的教师指导,组织相关理论的学习。

⑶问卷调查,取得学生第一手资料,针对本校实际确立研究目标。

⑷收集资料调查相关问题材料,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方案。

⑸制定“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并报批。

2.初始阶段,加强学习与培训,为课题研究夯实基础
⑴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使实验人员领会参与式教学特点,理解参与式教学行动研究的内涵,明确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更新观念。

⑵课题组成员通过一个学期课堂教学的初步实验,感觉自己实验的项目是否合适,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实验方向,为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⑶课题组成员以自己的实验研究内容为题写出论文。

3.实验阶段,注重实效,提高研究水平
⑴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依据课题构想,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研讨活动,明确实验目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
识。

⑵收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案例,研究语文实践课的教学方式。

⑶定期进行交流研讨,把实验教师引入试验轨道。

⑷对课题试验实施方案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采取措施,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行动研究”意识和教科研技能,不断完善教学策略。

⑸定期举办语文实践教学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收集汇报课题研究阶段性经验。

⑹做好实验过程记录、有关数据收集,积累课题相关材料。

4.总结阶段,总结反思,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经验
⑴进行实验总结工作,效果调查及资料数据的整理、统计。

⑵以实验报告、论文、教案集、研究课等形式展示实验成果,并写出实验工作总结,申请结题。

在结题阶段,我们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展总结活动,畅谈研究中的想法以及今后的打算,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四、研究的内容
1.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生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发展条件,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注意发展学生的心理、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不但具备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能力,而且具有初部的行为控制能力。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教学活动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习责任心,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合作、互助互利,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的空间和活动目标情境,使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自尊和尊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参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认真学母语的意识,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社会价值,认识知识的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的基本能力,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问题情境,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与主动性,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4.基本教学形式
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
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是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

每个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据小讲课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学生和教学内容为中心,以鼓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最终制定出计划、目标。

开始时,学生配对互相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在每节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编故事、绘画、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教学要求制定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以前未能解决的或者正在学习中的问题,和老师同伴一起研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信心,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辅导同伴、出考题及答疑等。

同时因特网的出现也使得参与式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应用,利用因特网的互动功能,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
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㈠参与式教学充分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一会儿游戏,一会儿表演,一会儿操作,一会儿欣赏与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学生的表现欲得刊了极大的满足,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积极性大大调动。

2.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

由于教学的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上课形式灵活多样,有时把课桌椅排成马蹄形,有时排成矩形,有时排成月牙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解放了五官、大脑和手足,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3.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因材施教,增加了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并能及时答疑。

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交替使用,优势互补。

4.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更了解,更倾向于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强化对学生的学力和人格的培育。

5.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明显发展。

他们会自己学习、自编小品、即兴表演和各种小制作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㈡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形成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能力的基本环节
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培养策略指导的实施的四大环节:
⑴合理成立学习小组;
⑵明确职责分工;
⑶引入竞赛机制;
⑷及时总结与反思。

2.形成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⑴学生小组发言;
⑵师生个别交流;
⑶学生全班交流;
⑷学生进行评价。

3.形成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基本原则:
⑴合作意识的评价策略;
⑵优化小组组合策略;
⑶情景创设的策略;
⑷学法指导的策略。

4.形成了学生参与意识、合作能力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合作探究能力日益增强,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2.增强了学生的自控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优化了学生的个性品质。

3.学困生的转化效果显著。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
开展实验三年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超过80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