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_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麦琪的礼物》课时: (2课时) 课型:讲读课文姓名:单位:《麦琪的礼物》(2课时)主备人:课前预习熟读课文,认知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故事情节。

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3.品味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

4. 分析领会小说的构思之巧妙,学习运用悬念、组织巧合情节的方法。

评价任务:1. 朗读课文读把握故事情节。

2.深入文本,品味关键词语,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朗读品味小说人物言行、心理及细节描写,体会思想内容。

4. 交流合作,探究小说巧妙的情节安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爱情是人类社会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

祝英台与梁山伯的凄美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为爱殉情,令世人震撼、抱憾。

人们向往爱情,追求爱情的完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讲的是爱人间的息息相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是爱情的理想境界。

爱情是什么?很难说得清。

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来沐浴纯洁的爱情,感受人性之美。

二、自主学习(5分钟时间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生字词,了解作者。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馈(kuì)赠抽噎(yē)吝(lìn)啬(sè)鹌(ān)鹑(chún)晦(huì)涩忐(tǎn)忑(tè)不安玳(dài)瑁(mào)啜(chuò)泣(学生互批互查,纠正错误,也可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和大家一起交流。

)2.欧·亨利是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和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代表作品有、。

三、交流研讨活动任务一默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组织语言,将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要包含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参考: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水仅能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他们的生活贫穷,但他们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德拉有一头让示巴女王都嫉妒的美丽的秀发,吉姆有一块让所罗门王都羡慕的没有表链的金表。

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德拉卖掉了秀发为吉姆买了一条表链,吉姆卖了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发梳。

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却换了不再起作用的礼物。

(学生把自己概括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同位互相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

)活动任务二精读文章,探究内容: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圣诞节前一天)2.主人公是谁?对谁着墨较多?(德拉和吉姆;德拉)3.我们的德拉和吉姆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在文中勾画出来并作分析。

(多名学生回答文中勾画内容并作分析且朗读这些描写。

)(1)2节:破旧的小睡椅。

4节: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

5节:有个信箱,可从来没装过信;有个按钮,从没有人的手指按响过门铃。

6节:一张名片“詹姆斯迪厄姆杨先生”思忖着是否缩写成字母D. 8节:公寓壁镜,一连串的竖条影像。

师小结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德拉一家生活拮据,家境一贫如洗,如文中所述“乞丐夫妻”。

读来令人心酸,营造了忧郁、凄凉的气氛。

那么贫穷的夫妻俩有钱为对方买礼物呢?她只有一元八角七!(2)师引导:“一元八角七”出现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明确:出现三次。

一开篇就出现,而且这点钱是德拉从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软硬兼施地一分两分扣下来的,因为她想为丈夫买圣诞礼物,开篇设置悬念,给读者阅读上的期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暗示家境贫寒,经济拮据。

4.师:精彩的小说,一定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细节,能够打动读者。

小说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刻画我们的德拉的?朗读9-19节,在文中勾画语句。

(方法:分析细节背后的心理活动)9节“两眼晶莹透亮”、“20秒内面色失去了光彩”------看到秀发,想到卖发可以换钱买礼物而高兴;金发是自己心爱的,剪掉怎能不心痛、伤感?11节头发“泼撒”、“神经质的赶紧梳好”、“踌躇---一两滴眼泪”-------------内心痛苦、下决心时的矛盾心理。

12节“裙子一摆,飘出房门”-----作出决定后的轻松及卖发买礼物的急切心情。

18节:“快给我钱”----准确表达了德拉要钱买礼物的急切心情。

24节:修补短发、简直是件了不起的任务-----盛赞德拉为爱情所做的牺牲了不起。

师小结分析:正如你们分析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等方法细致描写了她无钱为丈夫买礼物的焦灼心情,她上街卖发买表链的急迫,回家后为不让丈夫难过而精心修饰短发,这一切都深刻细腻的表现了她心地纯洁善良、对丈夫一往情深、为爱可牺牲一切。

5.师:小说如何刻画吉姆的外表的?当看到妻子剪发时,吉姆有何表现?这表现的背后我们的吉姆在想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26-46节。

明确:瘦削、严肃、可怜的人儿。

吉姆的一系列举动:奇怪的盯---吃力地问---好奇地张望---白痴似地问---恍惚中醒来---把德拉搂在怀里---掏出一包东西扔在桌上。

补充心理活动:我们的吉姆在想什么······6.德拉看到礼物,有何反应?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明确:“欣喜若狂”“尖叫”“哭泣”“搂在胸前”“微笑着说”。

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发梳,所以狂喜;剪掉了头发,发梳派不上用场,被吉姆深深的爱感动,生活的困顿,各种复杂的感情骤然涌上心头,所以哭泣;安慰吉姆,表现了德拉对吉姆的理解和挚爱。

7.小说没有明写吉姆的活动,而是作为一条暗线隐在故事中的,为什么不都用明线来写呢?明确:女主人公的活动是明线,男主人公的活动是暗线。

两位主人公本质相同,写出其一则推出其二,都用明线不仅大量重复,并且没有最后出人意料的巧妙结局。

8.师:这个结局你遗憾吗?明确:虽然两位主人公的好意都落空了,但并不是一个事与愿违的令人遗憾的结局,因为两人彼此都送给了对方一个真挚的心,他们彼此之间体贴入微、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彼此最珍贵的礼物。

这是神圣的、充满爱的、放射着人性光辉的、寓意深远的礼物。

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思考:故事已叙述完毕,为何还要加上最后两段?结尾多处提到“聪明”,它们的含义相同吗?明确:最后两段议论,画龙点睛地说明德拉和吉姆是麦琪,他们虽牺牲了最宝贵的东西,但却拥有了世间最宝贵的爱。

题为《麦琪的礼物》意在于此,小说借此歌颂了纯洁的爱,赞颂了真挚的爱。

“聪明”含义见课后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这篇小说之所以能流传很广,就在于它多次并巧妙地设置了悬念。

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学习运用悬念、组织巧合情节的写法。

二、探究结构(一)速读全文,体会小说哪些地方设置悬念?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明确:1.悬念初起------小说一开头就写到德拉数钱,数钱的目的是给吉姆买一件合他心意的圣诞礼物。

但只要一元八角七,贫穷的德拉怎么办呢?作者在情节安排上,一开始就给读者以阅读上的期待,引人入胜。

(学生小声朗读1-26节加以体会。

)2.悬念再生-----后来德拉卖掉了引以为豪的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到来。

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很高兴。

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3.悬念接踵而来------当杰姆听到德拉剪了长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我们不免心生疑惑:难道杰姆不爱她了?4.悬念又起------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长发的成套发梳,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

杰姆哪里来的钱呢?直到最后,读者方才明白:原来是杰姆卖了引以为豪的心爱的怀表,给妻子买回了她梦寐以求的成套的发梳。

小结:正因为作者多次巧妙地设置悬念,才使简单的情节充满变化,令人不肯释卷。

(二)德拉和杰姆互送圣诞礼物,结果“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巧合。

艺术上的巧合,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要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巧合必须成为故事情节展开过程中合理的一部分。

从时间、主人公的经济条件、夫妇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你觉得小说中的巧合真实可信吗?明确:时间:圣诞节快到了,按照习俗,一对恩爱的小夫妻要互赠礼物。

主人公的经济条件:他们生活拮据,能够换来钱的只有妻子美丽的长发,丈夫祖传的金表。

他们只好卖掉长发和金表,买来白金表链和发梳。

结果两人珍贵的礼物均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夫妇之间的感情: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尽他们纯真的爱情,他们为了对方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所以才会卖掉自己珍爱的东西,给对方买礼物。

三、探究题目的妙处1.“麦琪”是谁?它在本文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作者说他们就是“麦琪”?明确:麦琪是耶稣诞生时从东方来的三位贤人。

他们赠送给耶稣黄金以示尊贵,乳香以示圣洁,殁药预示耶稣将受迫害而死。

德拉和吉姆都有贤人的品格,是有智慧的人,都有颗金子般的心,他们宁愿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因此作者说他们就是“麦琪”,这是给予他们的高度赞扬。

2.自由朗读最后两段,齐读“不过,让我们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至最后。

这里的“礼物”仅仅指发梳和表链吗?它们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这里的“礼物”不仅指发梳和表链这两样圣诞礼物,更包含了主人公之间最纯真的爱。

四、达标检测1.有人认为这两个人比较傻,可作者最后却说他们是最聪明的,你认为呢?2.学习了本篇文章,你觉得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借鉴到什么?3.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吉姆卖金表买发梳的情节写下来,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同位之间交流自己的成果。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小说,首先要求学生应充分预习课文,准备概述故事情节,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探讨构思巧妙、艺术上的巧合”,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生活中充满种种巧合,这种巧合要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不能只依靠偶然,小说必须有暗示或伏笔通过预示使读者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学生立足课本讨论找出这样的暗示伏笔。

时间上圣诞节要送礼物、夫妻感情相爱要送礼物表达心意,但经济上拮据就只好卖掉了各自最珍贵的东西。

通过探讨分析,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作者在情节上构思巧妙,并且在自己的日常写作中受到些许启发。

课堂设计重在学生活动,让他们深入文本进行分析,在明确的问题的指引下去主动探讨文章的妙处,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效的学习。

不足:备课内容偏多,课堂容量大,各教学环节进行的速度较快,造成一些语文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有点跟不上,需要给予适当的辅导。

相关主题